博鳌亚洲论坛——国际文化产业会议

 

分会场之四:资本市场发展与传媒产业发展模式

 

主办单位:博鳌亚洲论坛、史坦国际

 

主持人(苏纲宪)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朋友,早上好!今天我们站在这个诞生伟人的地方,感慨万千,我们说让世界了解中山,让中山走向世界,这个过程走了一百多年,昨天我有幸前往翠亨村,拜见了孙中山先生的故居。在里面我看了一份毛泽东主席纪念孙中山90周年的一篇纪念文章,其中有一篇讲到,45年以后,也就是2001年,今年是2005年,我们的国家将成为现代化的国家。我们在对外国际交流中要谦虚,这种谦虚是彻底的、干净的。
主持人(苏纲宪) 今天博鳌亚洲论坛和史坦国际在中山联合主办国际文化产业论坛,传媒专场,我想有三点标志性的意义:第一,中山市政府和人民在原有实业经济基础上向文化产业战略发展,同时也是自孙中山先生以来几代中山人民走向世界的新的起点,它标志着这个诞生着伟人的城市正在从事一项伟大的事业;
主持人(苏纲宪) 第二,博鳌亚洲论坛主办这次传媒专场,特别是和史坦国际联合主办今天的盛会,标志着博鳌亚洲论坛这个国际化的思想平台关注中国传媒产业,同时标志着中国传媒产业的发展已经开始影响国际社会的多个层面;
主持人(苏纲宪) 第三,我们史坦国际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和现代传媒企业制度的建设,今天在博鳌亚洲论坛亮相,今天来到这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伟人故里,它标志这长期以来,包括在座的各位,传媒界的同仁,我们的努力终于结出了一些成果。有一个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就是一个营销大师讲营销课的时候,他的旁边有一个巨大的铁球,他告诉学生说,我会用一个指头把这个铁球推动,所有在场的人不相信,后来推了两个小时,所有人都走了,结果留下三个人,但是这三个人目睹了这位大师用一个指头把这个铁球推动了。各位朋友,中国传媒产业就像一个铁球,它现在开始滚动了。
主持人(苏纲宪) 接下来首先演讲的,也是一位推动这个铁球的大师,他是我们史坦国际的首席经济学家,新加坡证券交易所总裁顾问汪康懋教授,讲到汪康懋教授,也许大家对传媒企业上市很感兴趣,我想请教一下各位,知道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有哪些传媒企业,请举手告诉我,有没有?中国的传媒企业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现在是中国的企业纷纷在纳斯达克(美国)上市,纳斯达克的中国概念正在飚升。但是多少年以前,中国企业早就在纽约股市上市,第一位让中国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华尔街的就是汪教授,下面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汪教授演讲!
汪康懋 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是汪康懋,今天在这个庄严的地方进行一个庄严的表述,首先,我们的国家是在不断前进的,我是喜欢讲实话的,我们的利润,由于我们的企业家信心指数,我们的景气指数全面下降,这将使民营企业亏损面达到22.3,亏损速度下降达到78%,我们的企业实际上面临着生存的危机。我们目前的问题,首先是跨国企业的问题。举个例子,宝洁把家装企业全部打败了,像柯达把胶片企业打光了,日本把我们办公室设备都打光了,汽车也在日本手里,民族企业的经济家,我们现在近几年有一个虚假的成分,国家现在采取新的政策,以后各级政府,不准再用GDP作为衡量业绩的指标,只能用一个指标——市盈率,你的市盈率如果很大,就不是一个好的政府。
汪康懋 如从在这个方面体现以人为本,那么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有严重的脱节,宏观经济我们看上去很漂亮,但是规范上看一下全国,大城市的就业占70%,农村的就业率只有55%,我们企业目前的问题是比较多。首先它的周期很大,这些我们广东地区的做家电的,大家心中有数,这个都饱和了,所以更新率很快,恶性竞争和同一行业竞争加剧。我们的研究也表明,公司里面只有11%是优秀的,40%是最差的,资产回报率连续四年下降,从11下滑到5,证监会,银行的资产回报率21滑到8,继续呈现下降的趋势。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才提出必须要发展文化产业。而且大家为什么跑到中山来开?我推了四年,终于党中央作出决定,决定以广东省为试点,进行文化产业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资本化,国际化,这五化。
汪康懋 我们现在企业,因为我今天不能展开讲,很多的例子,这些还在市场上,但是已经面向失败。比如说虚名太多,像搜狐的张朝阳,到天安门前去打滑板,吃鸡肉,上了时尚杂志,最后怎么样?结果并不好;跨国收购,人家明基收了一个西门子的手机,人家到处风流,我们要花20多亿美金,显然是不划算的;然后国资委预算报道,像哈药,把7000万的盈利降低97万,广告实在太多,然后外资伙伴出毛病,你别小看外资。柯达的全年利润下滑,变成负的,为什么?因为数码没有跟上;上汽靠了大众,所以这些影响不小。钢铁也不行了,石油也不行了,汽车也不行了,还有什么?没有什么,因为工业搞的不好,然后社会效益抵触很大,因为毒害青少年,所以现在必须转型,它是以毒害青少年为盈利基础的,损害社会利益,所以必须要转型,当然包括道德问题,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登峰出问题等等,没有一个不出问题,怎么去建金融中心,道德不行。
汪康懋 环保出问题,首长搬出去,首都人民不能毒害,跑去毒害青岛人民。NDV晶光紫业,VCR,很多,家族生产,竞争失败,全面破产,光注销花了17年。所以这些问题就是当前我们企业面临的问题,社会效应肯定是一系列的问题出来了,我们负能很少一部分,但是现在在集中,一些不适当的奢侈消费,上海老百姓的平均工资1600块,这个温家宝总理就出了文章,组织常委会,就是为老百姓谋福利,物价拼命上涨要控制,1600块,他一年的收入只能买半个平方米,你说必须买一两百平方米,不可能吗嘛,所以就必须亲民,轻商爱国是第一条,他消费,不消费什么促进生产?是不是,所以中山先生就提出民生,今天的口号就是打造民族的文化产业,民族文化产业我来提。然后中华民族的资源造成匮乏,社保有缺口,金融监控脆弱。
汪康懋 我们国外早就提了很多年,90年提出过报告,中国在明朝的时候,无论是经济还是社会都是低迷的,就像清朝时期的皇帝,为什么清朝要闭关锁国,我们中国也要闭关锁国,怎么处理?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反清复明,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这个就免了,弄了半天没有用的。要看现在我们很多地方搞培训,现在很多企业办不成是什么问题,必须要把企业文化统一,你必须找到主业,找到主业就好了。
汪康懋 我把富豪分为三等:白色富豪就是保护产权,灰色富豪,我的方针就是说以罚款带头,对黑色富豪就是要一追到底,在美国一定要追回来,我现在在波斯顿,每年追回来一万个亿,然后给老百姓。
汪康懋 文化产业分为什么内容?广告、建设、交流、工艺品、时装、电影、音乐、演出、电视广告等等,首先是创作的,与我们的国家水平相适应的,拍的电影哪个需要,哪个不需要,可以延伸到旅游大文化产业的概念。韩国的文化改造,19世纪是军事政治的世纪,20世纪是经济政治事件的世纪,21世纪是文化创造的世纪,我们必须明确这一点,索尼就有这个优势,明基现在属下有六个公司都是做这个,三星也是,而中国没有,中国所有电脑都是Intel的内存,这个要值得我们考虑一下。我一向推崇韩国,韩国值得我们效仿,这个是比较重要的,它做的很好,半导体就有2900亿的市场,但是游戏软件有4900亿的。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25%,对娱乐业的增长很大,这个是对国民经济重大的贡献。韩国的文化产业,文化的增长22.8%,所以文化生产对韩国的贡献很大,韩国从上到下打造文化,成为世界文化大国,亚洲第一文化大国,广告投资上升很快。
汪康懋 我国的文化产业也不能小看,首先我们现在包装东西弄出去,弄成知识产权,否则很多好的东西要网上乱动,首强写成首抢,搞成乱糟糟的,我是很反感这个东西。
汪康懋 你看我们的能源,我们的产值已经到了3个亿,我们的能源已经超过了金融业、纺织业、房地产业的价值之和,还有要比较的一个产业规模就是企业化产业,集团下面有很多公司,每个公司的运作都是大概的,在科技水平方面,我们过去没有科技,美国这些依然是做的很好,它的电影之所以卖的这么好,就是因为它的科技。美国为什么?因为人民心,它收到了民众的心,电影就是被人看,被人欣赏,就是懂得受众需要,美国的第一口号就是正义战胜邪恶,每个电影都是妖魔鬼怪,杀,杀,死掉为止,所以这个就大快人心,是乐观的,向上的,还有它的知识性,这么多定义,我们并没有定义这些东西,还有就是家庭道德东西,韩国有,美国有,就是中国没有,中国现在古装片就是宫廷斗争,现代片就是三角恋,这是不合格的,中国电影怎么搞成这个样子?所以不能占有市场。运作能力,我们必须要加强。
汪康懋 现在北京是强势媒体,它所有的电影制作中心都有,北京很多制作单位制作电视剧,但是制作出来的东西都是宫廷的,太监的,皇帝的,清朝的,满族的,南方因为这个可以砍掉数十亿的人口,在孙中山的诞生地,我一定要为孙中山的说几句话,孙中山已经把辫子剪掉了,就我们没有,不要搞错,清朝是相当贵族式这种东西,是不适合我们的,大汉天族拥有,政策拥有,这才是我们中华民族坚持的文化,否则孙中山的意愿就不能实现了(我这个表演是国际大师的风范)。中国第一个电视剧我们投了40个亿,回收20亿。台湾有三台,第一台,台湾的家庭和恋爱故事;第二台,台湾的青年;第三台,台湾的军方人员。为什么全国抵制它?因为在电视炒作,现在还不拿下来,一天不拿下来,股票上不去,因为它的臭嘴,把我的股票搞下了,把国家的名声搞坏了。
汪康懋 所以我跑到广东来讲,大革命是在广东搞的,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也是在广东搞的,现在我来广东搞清台倾向。市场竞争能力,这个我们说了70%是很厉害的,我们理解一下,什么时候能够被全世界人民所接受,不是强势,不是拿枪口攻下来的,是以作品、产品攻下来的。韩国的人口五千万不到,中国这么多人,差得太远,为什么不如韩国?韩国人坐自己的汽车,看自己的电影,中国人都是看外国的东西,买外国的东西,我们舆论导向要制造对于民族工艺有利的舆论氛围,要多讲讲孙中山先生的民族的精神,不能现在什么东西都丢了,讲了半天文化产业,民族的东西在哪里?天天说要打造民族的文化产业,我们过去以来,很大部分的企业都是媒介企业,90%都是靠广告,现在不行了,现在平面媒体、电视媒体的广告比例已经下降到第43了。过分一点的广告就是虚伪、虚假拿回扣,乱拿。这个就不多讲了。
汪康懋 主要是产品,就是文化产业首先要注重产品,中国的危险在哪里?不做产品,产品乱七八糟,都是靠广告,这一下子查出来,广告50%是假的,短消息满天飞,人大在开会,一下子短消息进来,毒品要了,枪要了,到处都是欺骗的短信息。你没有产品,没有质量,乱搞广告,搞的民族都是虚的。美国吸收了大量的以色列的,俄罗斯的,中国是到处都去,制造产品、研究产品,有了这个技术,才有市场,我们说有一千万的市场,皮都没有了,上面谋怎么生存?这个就不谈了。
汪康懋 我们潜在的消费能力达到60%-70%,我们也要提高,电影电视的出口比例也小,电影产品在杭州就提出讨论了,电子游戏、动漫,电子游戏一定要注意,不要打来打去,其实有些游戏是提高智商的,我们要选好。我要选择一个文化项目。我们目前入境1.3亿,出境3000万,我们在2002年透过法国第一旅游大国,我们应该旅游资源共享,一定要制定策略,首先中央提了,将来深圳和香港直通,中国联通一下子进来,我们现在打出三条线,首先本来有免费一条直接出海,不经过码头;还有就是我们的北海,我们一定要找一个思路,很大的一个思路,有观光的,有电子娱乐的,有休闲的,我们第三个企业就是IT企业。IT在各个上面都有,定位也不清晰,基本上是全国覆盖,所以IT有一个全国铺开,失败一半,如果全国不铺开,不会失败。最后商业排名每次都是95,投诉最多,搞来搞去,才80多,就是不受中国人们的欢迎,最后卖掉。思科现在就是说没有,这里拆一下,那里拆一下。不像国际上的一些百年老店,人力资源丰富,资源丰富,你弄不过它。
汪康懋 IT生存的十大原则:   产业原则:内容为王;   盈利原则:与传统行业结合;   主业原则:不超过3个相邻产业;   投资原则:不要全国铺开;   非硬原则:避开大量对设备硬件的投资;   产品原则:产品、精品、投资名品三部曲;   外围原则:软件出品在国际;   SA原则:与社会责任一致,网络共享。
汪康懋 韩国IT产业与文化产业结合的成果,在韩国整个经济的崛起中,其文化产业的活跃和成长速度,使之成为一个被公认的文化出口大国,一如其自称的成为世界第五文化生产大国。数字游戏被确定为韩国的战略产业,自1998年以来,其产值翻了一番,到2003年的时候,韩国的网络广告支出已经占韩国总体广告支出的3.81%,总体保持增长势态。
汪康懋 第四块奶酪:本业,就是衣食住行用。结合我们的IT,结合我们的文化,我们要设计,中国的多媒体没有设计性,这些都是设计的,什么都有。
汪康懋 第五块奶酪就多了,我们就不讲了,这里面内容很多。
汪康懋 第六块奶酪是我们开放的领域,这个就大了,后勤服务、教育、航空、通讯都有。
汪康懋 最后一块,金融业,金融业已经提过了,这个太有用了,很多银行,淮海银行、东北振兴银行、中国银行、中南银行、西部银行。投融资公司是可以的,然后投融资公司再壮大,引资就是奶酪,主要是工业化、产业化。
汪康懋 传媒企业上市准备主要是价值,其中有价值管理,价值管理我们有14个方面,行业、基本产品、管理层、股权结构、雇员、市场、销售、竞争、客户、供应商、生产经营、政府监管、财务数据、长期策略,我们的核心就是小资产,大盈利,因为传媒企业都是资产营销,没有什么设备,盈利越大,你将来的价值就越大。上市成功的关键是:精、新、净,企业要创新,要环保,要干净。
汪康懋 三个为王,受众为王,内容为王,现金为王,这是主要的,你一定要在市场上站住,要向周边国家渗透,向韩国学习,每年两百万电影,现在不但韩国,泰国也起来了,越南也起来了,都起来了,就中国没有起来。
汪康懋 传媒企业的IPO上市:就授给香港的,其他就没有了。在上市之前一定要进行准备,有一些公司是海外上市的,《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文广集团光线传媒唐龙国际,包括昨天晚上在一起的中华集团,这六个我是看好的,我希望早点放,让他们出去,当时网络高潮的时候,我们的人们日报网都可以出去,都可以拿几百亿出来,但就是不动,我们拼命地推,推出来以后又弄上,在财经方面,智商比较低一点,现在还是要重视,传媒不是一个舆论的工具,不仅仅是舆论工具,还是一个产业的东西,是未来在国民经济中占半壁天下的东西,是创造财富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放开,让他们走文化发展的道路。
汪康懋 在这个地方,我在最后表达一点希望,首先我现在在波士顿博士后,我的专业是金融里面的福尔摩斯,是全世界可以估量所有的企业和政府,大约6%的产值被偷盗了,按我们国家来算是6万个亿,实际上我们国家布置,我的目标是培养高级人才,一个就是全国人民的医疗免费,一个就是全国人民的教育免费,本人为国家智囊、民族良心,人民喉舌,我愿意为人民做一件实事,在中山故居,与人民一起舞动,谢谢大家。
主持人(苏纲宪) 谢谢汪康懋教授声情并茂的演讲,我们史坦主办的基本上是内部会议,所以专家的演讲,也是一家之言。接下来演讲的是国家发改委文化传媒产业中心主任齐永峰博士,他今天会给大家介绍一些我国最新的传媒文化产业趋势和最近中央将出台的一些政策,大家欢迎。
齐永峰 大家好,博鳌文化产业会议在中山举办,其实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也是第一次来到孙中山的故里,这个给予一种历史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这么一种感觉,我想大家都有这个心情。今天我讲的是关于传媒文化产业的市场
齐永峰 市场开放数字趋势和产业发展的趋势,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时间比较短,简单地说一说,然后下面再进一步讨论。大家知道,今年我们国家的传媒文化产业发生了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在试点,广东也是试点大省,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文化传媒产业在一些领域与市场开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比如说在电影方面,除了进口缓解以外,上下不开放,所以导致了电影产业的不能快速发展,虽然总量与国外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刚才汪教授也讲到了,差距比较大,但是我们自己和自己比,和前几年我们处于低谷时期的情况相比较,确实有比较大的成功。电影产量如2002年的以前这几年连续五、六年100亿左右,2003年增长到170多亿,2004年增长到212部,票房记录从2003年的10亿左右增长到15个亿,后来增长到30个亿,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齐永峰 我前几天刚到三亚参加金鸡百花电影节,我听到业内有关人士的看法,大家对电影发展的态势,大家的看法认为目前发展态势不错,总体情况是健康的,所以从整个传媒文化产业来说,经过这几年的市场开放,确实取得了一定进展,特别是在节目制作领域,通过开放,可以引进外资,外部可以进入,包括发行这个领域,全国已经有十家民营企业到了全国首发权。今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非公有制的决定,这个决定在8月份正式向外界公布了,8月份又下发了关于外资的意见,这两个文件下发以后,大家也看到了,这两个文件肯定了我们在文化产业开发市场,对市场开放做了一些肯定,同时对某些领域不允许外资进入有了明确的界定,所以方方面面有一些看法,我想对这些东西谈一些看法。
齐永峰 我个人认为几个文件,以前国务院和有关部委做出这个决定,我们从这里可以得到一个新的信息,从总的趋势来看,中国文化传媒,特别是传媒文化产业,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市场开放的一些特点,是一个渐进式的,分阶段的,有计划,有步骤,不能指望一步开发到底,一步到位,就是全行业对外开放,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觉得这个文件的开放度还是一个阶段性的开放程度,就像当年我们四个特区的开放,沿海开放是一个阶段,随后有沿边开放,最后有了国内的沿线开放,以至于到今天达到了和国际接轨全方位开放,这个最终是经历了20年,所以有一个过程。
齐永峰 每一个阶段的开放,都是对前一段成就的肯定,都是阶段性的,开放了以后,这个市场是需要消化的。目前我们正处于消化前的这么一段时期,同时还应当开放,就是这个市场开放我们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突出的问题是监管跟不上,政府监管跟不上,外资包括一些民族资本,也进入了国家的开放领域,有些地方跟不上。市场在这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些事情也都是需要经过一个消化,所以传媒文化领域的开放,也是一个渐进的,分阶段的开放,目前的开放是有限度的,只是一个初步性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判断。
齐永峰 第二个,我们传媒文化领域的市场开放,它是一个内外有别的开放,这个我想要提醒大家,它是一个内外有别的开放,和经济领域不同,经济领域我们现在开放,市场开放有一句话,凡是外资,对外资开放领域,对内资都开放,但是文化领域,特别是传媒文化领域不同,因为这个领域开放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和文化信息安全,那么大家知道,我们现在所做的传媒包括了平面媒体,包括了互联网,包括了广播电视,包括了电影文化,有线、无线,包括数字化。
齐永峰 那么媒体资源,是以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为主,关系到国家的文化改革和文化的安全,全球都一样,都是对这个资源进行了控制,由国家发放。当然在经营权方面,有些是可以放开的,而且在市场开放方面,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在这方面不会说几乎是全面的开放,这样的案例非常少,所以文化有特殊性,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更重要是一种精神产品,它是物质的外表,但是传导着精神的产品,所以在文化市场,对外开放,我们实行的是内外有别的政策,和经济领域不同,换句话说就是文件所说的,我们对非共有资本采取了鼓励、允许的态度,对外资只是允许进行,没有鼓励,而且对外资不允许进入这个领域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限制,设置了必要的投资背景,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
齐永峰 第三点,整个文化产业,包括传媒文化产业,对外开放的这种趋势是不会变的,还要逐步对外开放,现在试点工作已经进行将近两年多了,已经大大超出原来的预期了,最近中央可能要很快下发一个关于下一步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创意,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可能会作出新的规定,但是目前这个大格局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也就是说,这个领域从长期的趋势看,要继续进行改革开放,这个中国的趋势不会变,因为我们传统文化体制在传媒文化这一块儿来说是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这些体制都严重束缚了我们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改革,同时市场也会逐步地进行开放,只是这个开放是一步一步的,是渐进式的,这是对目前的政策导向的基本判断。
齐永峰 关于产业发展的趋势,我觉得也有四点可以提出来跟大家讨论,因为在座的传媒文化界的一线同志不少,他们更有发言权。第一,随着市场开放,非公资本在传媒文化产业异军突起,作为一支新兴的力量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的格局已经形成,国有、民营和外资三方格局,民营包括民营独立经营权的和外资包括和国有合开的,已经占到了整个市场接近80%的份额,这个发展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其他领域,比如说在广告领域,民营发展也非常快,其次在新媒体,在互联网这个领域,大家知道,我们有一批互联网的企业都是民营企业,而且多数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了。那么未来在传媒文化产业这个领域,国有资本仍然要发挥主导作用,所以我们认为这个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结构方面来说,就是一定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混合经营,这是第一点。
齐永峰 第二点,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前那种条块分割的传媒文化体制越来越不适应传媒文化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预计未来会来自出现产业、行业之间大规模的重组,还需要有一些时间,而且来推动重组的力量,不光是行业的力量,也有政府的力量,目前我们有80多家传媒文化,包括广播影视、新闻出版,而且传媒文化也是文化产业跟资产达到最高点的一个产业化特征最强的一块。要使它获得新的竞争能力,必须从结构方面来进行调整,来打破目前我们条块分割的局面,这样的话我们目前的传媒文化产业,这些国有的文化企业,可能就会像一个条块分割的小树长不大,因为在全国,我们这些企业的成长,就像上面有一个天花板一样,阻碍了或者限定了它的成长,他一定不可能长大,所以必须打破这种格局,而打破这种局面还需要其他方方面面的去调解,但是从总的趋势来说,是必须打破的,我看在座的,今天参加会议的有《新京报》的,《新京报》是《南方都市报》的组团,在北京办的一家报纸,这家报纸成长非常快,它就是打破了条块分割,也是通过宣传部门批准的。
齐永峰 再一个《第一财经》,《第一财经》也是和《北京青年报》一起发的,三家办了《第一财经》,成长也非常快,这都是非常好的案例。所以未来打破条块分割,实现产业、行业之间的融合,将会成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中间还包含了重组,我们目前重组的80多家文化产业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以行政化的手段推进施行了区域性的融合,而区域性融合就是行业性融合,不能说一个地区,比如说在广州,在深圳,我们整合起来的报业就是报业集团,整合起来的行业就是行业集团,本来在深圳这个地方含有《深圳商报》和《特区报》进行整合,但是整合以后反而形成了区域性的、垄断性的行业,行业是一种分割的,不仅没有打破,反而是区域性的,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导。所以目前80多家的重组的文化产业,目前的改革还不够,而且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进行探讨。
齐永峰 根据国际传媒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看,它一定是上下游的,一定是一体化的,这才是符合市场规律的,所以未来传媒之间的行业的、产业的重组,市场的融合,将会成为一种长期的趋势。从领导部门来说,他也会看到这种趋势,目前也在试图鼓励某一些试点企业,在这方面初步有探索,我们刚才举到了《新京报》和《第一财经》,就是这方面成功的例子。
齐永峰 第三个趋势,就是新媒体发展非常快,随着技术进一步的推动,现在技术发展非常快,除了技术进一步推进,新媒体层出不穷,先是网络,接着是数字化电视,数字化产生,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在数字化电视,在移动媒体,在网络媒体这方面将会生长出一大批新兴的业务。新兴媒体将会在市场中占越来越大的份额,所以推出新兴媒体,可能会得到不少的发展。我们一批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网络公司,他们成功的案例,我想这点大家是不言而喻的。最近我们已经也走出了一些企业,发现包括我们国有的一些文化产业集团,也在向新媒体方面进军,更多的是民营文化企业,包括我们今天会上的移动传媒这一块领域发展,这是和当代技术发展趋势相吻合的。
齐永峰 第四个趋势,就是传媒,我们的传媒一定要和资本市场结合起来,我们证券市场一句话,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复合市场资本发展和资本市场结合不一定成功,因为和资本市场结合中间有一些不规范的行为,我们很多上市公司都跨掉了,是不是?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反过来说,复合资本是好的,这是微观经济一般的规律。资本市场已经成为生产要素,各类生产要素的资源聚集,促使产业成长的一些大企业,一个强大的产业,借助资本市场,品牌才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已经有很多企业有成功经验,在传媒这一块,我们长期以来不允许进入资本市场,长期以来我们把传媒当成意识形态,现在随着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传媒中间有一块是可以进行产业化的,这个在方方面面都已经拿出了例子,特别随着文化融资体制的推进,最近中央有关决策部门现在已经在这一方面允许了,现在已经初步筛选了12家传媒文化企业,主要是国有传媒文化企业,也包括民营,12家作为第一批上市的预选企业,现在正在进行改造,正在培育,正在做上市的各种工作,我们预计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随着文化产业,特别是传媒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上市必然是越来越迫切。
齐永峰 我们预计今后会出现一个和资本市场结合的上市的高潮,会出现这么一个持续的时期,形成一股小高潮。应该说如果中国有那么一大批传媒文化企业,能够到资本市场上市,特别是要境外资本市场上市,那么中国传媒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就会大大增强,目前可以说是还处于蓄势待发阶段,但是无论如何,大家可以看到,《北京青年报》已经成功了,如果这12家企业在资本市场能够如期上市,将会对后来起到一定的强烈的示范作用。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促进,这一方面的工作,我想会速度加快,这也是可以预见的。
齐永峰 今天我想我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主持人(苏纲宪) 齐永峰博士长期为国家部门起草中央文件和报告,所以机会很难得,还要各地的跑,也是难得碰一面,所以今天专门提一个问题,看有谁举手。
现场提问 齐永峰博士,我是《中华新闻报》的首席记者,刚才听到谈到中国传媒产业的政策问题,我想知道传媒产业政策有没有一个底线,如果有的话,底线是什么?这是第一;第二就是说传统的媒体,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有一个开放的问题,新媒体近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很多传统媒体的老总也都感到了新媒体的压力,就是说政策跟新媒体的政策是不平等的,是不在一个线上,那么您从政策的层面怎么回应这个问题,谢谢。
齐永峰 第一个问题是说开放的底线,这个问题应该说是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
主持人(苏纲宪) 《中华新闻报》的首席记者,权威部门提出权威的问题。
齐永峰 这是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我觉得如果用一个定性的语言说,不用定量的语言,这个开放的底线就是要不影响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我们国家的信息安全为底线,那么各国的媒体都是有保护的,特别是发达国家,即使像新加坡这样的国家,大家知道也是对自己的媒体进行保护的,也不是全方位开放的,包括像韩国,韩国在电影这一块,很明显,40%都是自己国家,必须是40%,所以如果说是要底线,我认为文化主权应该是一个底线。
齐永峰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关系,新媒体近几年发展太快,所以我个人的看法认为,我看有关的管理部门对新媒体怎么样进行监管还缺乏经验,那么这中间有一个经验的积累过程,所以相对而言,大家现在看到的新媒体监管好像比较松,好像还缺一些办法,那么甚至有一些刚刚产生的新媒体监管还是灰色地带,所以国有的文化单位反映发展慢,民营企业哗哗一下子起来了,结果发现一下子形成一大块产业,当然了,它会对我们传统产业形成一个压力,这个是肯定的,这个竞争格局可能今后压力还要越来越大。我觉得从美国媒体发展的趋势看,报业这一块在储量是逐渐下降的,这个趋势是可以看到的,储量一直在下降,发行储量、广告储量都在下降,新媒体发展很快,但是也要看到,新媒体发展将来可能也会遇到,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会遇到老百姓的认知水平的底线,在一段时间以来,长期看,如果从几百年长期趋势看,可能大家知识是越来越高的,
齐永峰 但是从一、二十年看,可能到一定时期,比如宽带,互联网已经达到1亿户,不可能像手机一下子达到3亿多,城市人口是多,我们现在城市人口才多少,农村大量的地区还没有这个消费,但是不管怎么说,新媒体肯定是要给传统媒体造成很大的压力,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所以我觉得传统媒体必须形成走融合发展的道路,如果不走,恐怕将来发展很难。监管这个问题,现在我同意这个意见。
现场提问 我是《香港商业报》的,首先我要表明我的建议也好,问题也好,就是有建设性的,作为一个香港人,一国两制很多人感觉我们要组织一些爱国的行动,爱国的组织,同时当然要靠传媒的宣传,可是到今天为止,香港很多的有建设性的爱国的杂志和传媒,国内现在还是禁止的,我想知道有没有一个时间表,当然我们国家可能在政策上定了一些目标,但是总是有一个时间表,如果没有一个时间表,让大家没有准备,对自己所做的工作也没有目标,所以我想,从这方面了解一下国家的政策对传媒的自由,应该有什么样的时间表,怎么样的进度?比如说现在国内都不准香港的电视进来,深圳是可以收的,其他地方就不准收,甚至深圳收到一半,突然摸黑了,这是给大家一个非常不好的反感,谢谢。
齐永峰 这个问题也很有挑战性。当然也是一个很好的问题,香港回归,一国两制以后就是一个地方,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我觉得有一点可以看得很清楚,我去年11月份去香港参加了亚洲文化合作论坛,我们也在一些小巷子跑了跑,和一些市民聊了聊,我看大家对CEPA提到媒体这一块,媒体这一块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有时间,我们下来可以聊以聊,谢谢大家!
主持人(苏纲宪) 很抱歉,因为我们下面还有一个沙龙,是关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一个主题沙龙,接下来给我们演讲的是软库金汇投资银行总裁温天纳先生。
温天纳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好,感谢博鳌亚洲论坛的邀请,我今天跟各位分享一些看法。齐主任在传媒有丰富的经验,所以我特别有安排,今天我希望透过三个不同的角度和三个不同的身份,一个是银行家,一个是学者,一个是国有企业的董事身份,分享一下我对传媒企业和融资的看法。
温天纳 大概是十年的时间,我参与了媒体跟电影基金的募集工作,当时筹集了大概两个亿的资金,十年前大家对媒体的概念很简单,塑造了广播跟电视,在这十年里面,这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的出现,我们感觉到是改变了整个深化层面的结构,同一时间我们发现各个产业延伸出来的很多不同的机遇出来,比如说有电脑游戏,网络游戏,或者是手机的各方面功能,现在变成了很大的生意,非常赚钱的模式,这一点我们看到,中国的企业在海外市场受到非常大的突破,有非常好的表现,新生的媒体如盛大,在海外(美国)的市场有非常好的表现,其实这种产业在国际市场来讲,基本上是定位为TMI,都是通信、媒体跟科技类行业,现在基本上这个行业就是全世界一个非常重点的项目,甚至是有独立的一些指数来衡量这个产业的表现是怎么样。
温天纳 传媒本身是一个面向广大消费群体的一个行业,在资本上与市场上它们的价值是什么呢?价值就是网络覆盖率,它们影响到人们的学习、思维和消费模式。所以我们作为资本市场参与者,我们要把这些价值量化、数字化,媒体基本上有这么一个平台,他们的估算模式是不一样的,据盛大、百度来讲,它们的价值计算方式都不是一样的,所以有这么多的传媒前辈在这里,基本上我都不敢班门弄斧,我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媒体这个行业和融资的问题。今天下午基本上我要赶去另外一个会议,是一个客户,另外一个杂志社,在上海举行了一个很大的派对,应该是说统一时间。他跟我说过事情,就是关于价值的体现,他说如果他们现在想赚多点钱,如果单纯地在加几十页,或者是出几本新的杂志,是帮不了忙的,因为他们现在是面向同一批的读者群,所以他们在想用一个新的模式出来,去发展,去增长,开拓利润。
温天纳 所以我们觉得那个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过去一百年我们从印刷发展到广播、电视,到现在的互联网,随着新兴媒体的诞生,会给市场带来多方面的冲击。现在我们作为资本市场的参与者,我们都在猜究竟下一个是什么。其实这个冲击会给市场带来很多不同的梦,这种感觉其实是很浪漫的,但是退潮之后,我们会发现,究竟这个产业的竞争力在哪里呢?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家用电脑的浏览器,到目前为止发展了十年的时间,从历史的角度看,我们知道头五年的发展是非常火爆的,一说跟这个浏览器有关的行业,一很多企业都来了,但是去到2000年的时候,这个是水分的行业,根本不值得投资,但是我们同一时间发生的都是互联网延伸出来的网络游戏,可能受到互联网的影响,还是融到很多资本。国内的媒体产业跟国外最大的不同就是说他是面向13亿的人口市场,人均收入虽然不高,但是是6倍,就算用美国价值估算的方式,算中国的产值多少钱,数字还是非常惊人的,现在可以说海外的资本、资金都紧盯着中国的市场,现在以中国市场为主的亚洲市场,以中国市场为非常重要的目标,所以很多资金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是要寻找下一浪究竟是什么。
温天纳 其实外商来讲,特别喜欢融资国内的一些民营企业,当然目前为止还是受到限制,比如说有一些要去上市的话,如果是办杂志或者是报业,只可以把广告抽出去上市,内容、发行部分还是不可以,由外商持有的,但是我们感觉到,我们知道传媒是一个受到限制的行业,但是其实在外国,在香港,这个行业都是受到限制的,没有全面开放的。但是这种限制很多时候会局限,发展跟商业化、国际化的程度,但是统一时间我们发现,在这种低水平的低国际化的情况下,我们发现它的可塑造性的创造空间更大,文化产业在发展中国家的经验看,我们看到从中国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未来,我们可以观察到空间是非常大的,问题是说现在是缺乏市场,我们要寻找一个可行的利润模式,商业模式。
温天纳 现在在海外市场,一本杂志,一本书刊都可以包罗万象,同时也是免费的派发给市民,基本上他们是在想市场占有率。我们看到他们把电视机订在电梯口,目的是针对办公楼统一性质的客户群,针对这个客户群,性质是相近的,所以展望性非常高,作为投资人,理解非常直接,价值也是容易体现的,所以我们发现收入的情况来讲都是比较容易了解,所以我们看到市场上面来讲对这种模式比较追捧的,因为是面对广大的市民。
温天纳 传统的传媒空间,它的时间,它的版面基本就是价值创造模式的一个基础,价值用什么体现呢?就是用收入,盈利模式,空间的模式来作为一定标准的标准,媒体只是一个平台,所以不同的经营模式,我们看到有不同的方式出现,就是作为投资家,我们就是要把这种空间转化成一对价值,价值后再加上行业本身的转载率,是可以创造更高的价值出来,我觉得如果可以达到上述我说的,这个企业不管在台湾市场还是在全国市场来讲,都是很有发展的,我今天讲的就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苏纲宪) 谢谢温教授的演讲,投资界都是这样严谨,由于时间关系,他马上要赶到机场,再有问题可以问他的兄弟,一会儿主题沙龙上可以跟他交流,这是一个双胞胎,我们在业界称为是双子星座,都是金融界的大腕(谁是谁我经常分不清楚),谢谢他!接下来给我们演讲的是我国报业的最杰出的领袖人物,范以锦先生,南方日报集团董事长,南方日报社社长。
范以锦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作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我们在做报纸的内容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办出了几个有影响力的报纸,但在利用资本市场方面,我们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经验,在这方面还没有一个榜样。但是我们五年前就注意到这个问题,在我们集团的21世纪经济报道创办的时候,就进行了探索。
范以锦 2001年,我们合资办“21世纪经济报道,当时我们的经济状况不太好,在推介市场要花一大笔钱,怎么办?当时上海民营企业复兴集团找到我们,表示愿意注入资金进行合作,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困难的选择,面临着政策的风险,对我们的决策能力是个考验,因为当时不要说民营资本,就是国有资本,也不能经营报业,不仅报纸这方面不能经营,报业的相关产业也不准经营,由于我们这个集团在广东这个开放的地区,那么受广东开放的影响,创新意识比较强,我们集团经过再三研究,想私下进行探索,我们决定在采编工作,在决策不受影响的情况下,用复兴的资金进行经营方面的合作,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们当时的决策是有前瞻性的,从根本上奠定了我们“21世纪经济报道成功的基础。
范以锦 我们真正是怎么做的?首先是牢牢控制采编,把合作的范围牢牢控制在发行广告的经营里面,我们这种做法实际上跟我们当前提出的采编与经营两分开的文化体制的思路不谋而合,确保了党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控制点,规避了政策的风险,在报业经营里面,今天是终于放开了资本的经营,因此我们觉得创办21世纪经济报道,我们进行了尝试,是先行一步的,成功的探索。其次我们初建了合作的经营模式,建立现代合作形式,一开始我们就在经营环境里面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公司治理,办法就是我们双方组成经营公司,成立董事会,我作为报社的主要代表,21世纪派出总经理,上海复兴派出了副总经理和董事,这种安排保证了我们集团对经营公司的控制的地位,但是人家的资金进来,人家也在担心会不会拿到钱,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范以锦 我们是通过两个方面,一个是董事会,每年举行董事会议,研究经营的情况;第二个对方派出财务总监,全程干控资本运作情况,这样对方就放心了。如果我们21世纪报系当时没有复兴的投资,没有复兴这么一个眼光,我们是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所以我觉得我们跟复兴是双赢。如果当年我们碰到了风险,一个是我们自己内部,由于担心我们的利益受损,有一些利润,外部就是有官方听到了,派人来查处,要我们立即停下来,那么当时我们觉得我们已经成立了,停不下来,更重要的是,我们觉得运作非常顺利,我们要提升,我们就要做,有利无害,为什么不做?好在我们省里的主管部门任我们一直进行探索,那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继续做,慢慢地做了这么五年。现在社会资本允许进入了,所以今天我在论坛上,可以公开说了,这几年的实践证明,21世纪引进战略投资是成功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范以锦 第一,经营的成功。经济效应稳定快速增长。我们引入了这么一笔资金,我们开始了一套《南方周末》,办了半年,《南方周末》发行当时是100多万份,我们21世纪因为有了一笔资金,我们连续送了一个月,送了100多万,等到送完了100多万以后,我们过了一个多月以后,我们的发行量马上就陡增了20万,经过这几年的尝试,我们是2001年办的;第二年赚了600万,第三年赚了2300万,第四年赚了2600万,今年我们赚了3000万,今年是因为碰到了阻碍,因为房地产、汽车的影响,不然今天的利润更大。我们从周一刊变成周二刊,明年准备周三刊,我们最终的目标,办日报。
范以锦 第二,我们引进的不仅是复兴的资本,还引进了丰富的资源,最重要的资源是什么?老板资源。因为复兴跟很多老板是非常熟悉的,我们通过复兴的关系认识了境内外的一大批企业家,特别是那些优秀的企业家,我们通过广告认识的老板,还在复兴,在上海有它的发行渠道,我们利用复兴的发行资源,很快在上海市能够打通,所以我觉得引进这样的投资者,不要单单看它有没有钱,还要看它有没有资源。
范以锦 第三奠定了后续的机制。我们现在南方报业集团有南方周末报系,南方报系,21世纪报系,首创报系的就是21世纪,21世纪经济报道成功以后,我们准备让它再办报纸,对我们来讲是生产、生活、文化,怎么办?我们以21世纪经济报道为龙头,形成报系,将新办的子报子刊,由21世纪报系办,21世纪报系是组织运行的一个,又是维系运行的经济纽带,因为这个报系成立了公司,这个公司有南方报业的股份,有复兴的股份,还有21世纪报系团队的股份,通过这个公司,不断地创造,解决了包括国内外的问题。经济纽带把我们三方面的利益牢牢地捆绑在一起。
范以锦 第四,21世纪报系高层的队伍一直非常稳定,因为有一条经济纽带把他们的利益捆绑在一起。资本运营的过程是资本筹措,资本运营、资本增值,资本筹措主要有三种方式,靠自己资本的融资,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我们要利用资本市场发展报业,主要是股权融资,包括上市,但目前上市不容易批,如果从现在办,没有三年的时间搞不下来,但现在资金问题,如果不解决就会造成很大的问题,所以在还没有上市之前,要认真地引进战略投资,战略投资不仅是解决资金问题,因为制约我们发展的还有产权制度,治理结构,运营机制,以及其他媒体、其他行业的运作定量等等,引进这个投资者,不但可以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对我们在下面一个方面带来直接或者间接的帮助:
范以锦 1,能够有效地缓解资金的筹措,尽快把集团的事业做强做大。另外,引入资金可以在更多的渠道上启动新的品牌媒体,占领市场更大的份额,我们有更大的信心,更快地形成强大的产业价值链,一起发展,保证媒体的发展;
范以锦 2,有利于加快体制创新,推进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进战略投资者,实际上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现产权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可以促进集团下属层面,建立高效的发展治理结构,根本上解决领导体制和用武体制,激励机制等问题进;
范以锦 3,可以发展资金以外的战略资源推动集团的快速发展。战略投资者的意义在于,战略广泛合作,战略投资人所带进来的市场事业,运作定量和战略制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成熟起来,良好地管理经验,专业的技术和市场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提高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范以锦 4,可以进一步规范管理,防止集团资源流失。战略投资可以分享投资的利益,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经常自身投资遇到干扰,另外有一个架构组织,现在我们国有企业的韧度非常高,国家的需要外部的加入,通过外部的加入,也就是说引进战略投资者,对国有资产的运作,国有企业的领导进行监督,那是有效的;
范以锦 5,可以实实在在地分担我们的投资风险,投资项目肯定有风险,包括政策的风险,比如今年的宏观调控,房地产这个调控不行,同样的风险投资是高还是低?对于我们产品的风险,有些媒体进入了衰退,无法再生,要退出市场等等是因为什么?引进战略投资者,我们共同分担风险,同时可以分担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有利防范风险,规避风险。谢谢大家!
主持人(苏纲宪) 范总在我们论坛上也一直讲过,因为时间关系,大家很想跟他沟通,但是我想代表大家提一个问题。刚才范总说引进战略投资,因为做传媒的是特殊行业,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处理公信力与战略投资者的老板之间的利益关系?
范以锦 这个问题我也听过,就是说我这个资金进了,你办报我又不能很快收回,作为战略投资者,它选择哪一个报刊,我认为你首先要看,这个报刊的核心竞争力,它这个团队是不是真正想办事,如果这个团队,这张报纸它只是碰到了资金的暂时困难,想把你的资金引进来渡过难关,我觉得这样的投资肯定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所以一定要搞清楚,他不是为了拿你的资金,那么我们集团怎么样让投资者放心呢?首先我的团队请你考验,并且21世纪有南方周末过来的几位很有经验的办报的人,我想考察了我们经营的队伍是怎么样的,还有这个集团我们的办报程度,我们可以有开放的力量,这一点他很清楚。还有一个就是用体制、机制,就是我刚才讲的成立董事会,凡是经营的大量的工作,我们都通过董事会研究决定,办报内容可能专业,但是在办报其他的领域,作为一个股东,作为一个读者是否允许。
范以锦 另外我刚才讲了,就是一定要派个财务总监,监督我们的资金运作情况让他放心,如果你说不让他参与经营,让社会资金进来,国家资本进来,有个文件可以让国有资本进来,但是不能参与管理,国家不让他参与管理,他里面什么都不知道,我怎么把钱投进来,所以我们讲一个问题就是你可以参与管理,管理的办法日常,就是派得力的财务总监监督财务运作情况。
赵复铭 谢谢范总的演讲,刚才的回答我们也很满意。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希望下面的演讲者越短越好,下面我们有请远道而来的上海第一财经集团副总经理赵先生演讲。
赵复铭 非常荣幸能够在中山先生故居跟大家讨论文化产业的问题,刚才范总讲了新闻媒体的资本运作情况,以资本运作来支持生产,今天我们受第一财经总经理高韵斐的委托,在这里给大家介绍我们波《第一财经品牌》运作和结构运作的一些情况。
赵复铭 可能有人知道,在广州地区,在北京地区,在上海或者长三角地区都能看到《第一财经报纸》,我想告诉大家,第一财经不仅仅是一张报纸,其实在2003年的77号成立了一个以品牌命名的媒体,那就是上海第一财经上海第一财经整合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上海电视台的财经频道,和原来上海东方广播电视台旗下的财经频率,把频道和频率的整合形成了广播电视在人力资源、品牌资源上的共享,在共享的基础上通过跨媒体的经营和合作,在增强内容生产核心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地拓展传媒的产业链,实现跨地域、跨媒体经营。
赵复铭 同时,在2004年的11月,第一财经品牌来诞生了第一财经日报,刚才国家发改委的齐主任说,第一财经日报是联合各种报社共同设置实现的,他的口号就是商业改变世界。第一财经日报旗下现在有员工将近600名,总部在上海,在北京、广州、深圳都设有分支机构,从2003年的7月到现在我们经过了一年半的运行,这一年半,我们第一财经做了一些什么,下面我给大家简要做一些讲述。
赵复铭 作为一个媒体,内容生产为王是我们的目标,在这个目标下我们想极力打造一个中国的道琼斯,因为我们这一年半来正在为这个目标积极努力,建设一个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财经文化媒体的媒体团队,他旗下首先是第一财经的电视频道,第一财经频道是目前中国唯一定位与产业投资者的电视专业化频道,总部在上海,在北京和深圳两地都设有直播室,并且在香港、新加坡、东京、纽约、伦敦都有自己的特约观察员,第一财经频道每周一到周五全天播出14个小时的节目,直播节目时间将近12个小时,内容涵盖经济、金融、贸易等各个领域,2005年第一财经频道进行了全面的改版,变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财经报道,即便在周末、双休日也把原来的影视剧调整为适合财经人士喜欢的高尔夫等休闲类节目,使它更具有财经概念,除了每天滚动的专业资讯以外,还有专业人士量身定制的及时、专业、权威的品牌栏目,通过一些卫视大家可以看到,
赵复铭 这个节目内容有《头脑风暴》,《财经郎咸平》、《财富人生》、《亚洲经营者》、《环球经营》等等,中国经营者是反映和介绍中国国内经营者的精英的们一个题目,这个节目已经成功地进入了CMBC,在全球播出的品牌,成为一项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经营者和中国商业真实面貌的窗口,第一财经的环球财经是与CMBC合作的财经资讯节目,每天晚上以国际的眼光提供全球财经资讯和深度的分析,《头脑风暴》是一个制作的平台,商业的股东的这个频道,中国财经简讯是中国电视第一次获得了在国际主流媒体上持续的新闻播出的时间,目前主要是通过CMBC的播出平台向全球播出。《财经郎咸平》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全新的财经节目,以闲话、家常的方式来评点财经的内容事件,比如说有关国有资产的流失,关于长虹问题的评说等等都在业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决策》这个节目是和哈佛大学,由商业人士讨论,哈佛大学专业人士点评的权威节目《会聚财经》界是展示新闻背后的任务,而《经济观察》是大型经济时时报道节目,以经济观察的眼光看世界。
赵复铭 除了第一财经的电视频道以外,还有一个目前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广播的专业财经广播,专业的财经广播目前在全国的经济广播界已经为数极少,财经广播这一年多来和全国的30多家经济广播电台结成了合作和战略的联盟,推动了相互之间的合作和互动,尤其是形成平台影响力的中国财经60分节目,已经成功地通过卫星辐射到华南、西南、华东、华北等,如果各位有兴趣,可以在中山听到这个节目,因为中山是这个节目的参与者,同时我们和很多经济广播结成了经济联袂,播出的中国长三角栏目,已经成功地进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这也是首创。另外我们的触角直接伸向了香港和广东地区,我们和香港的中文台有一个三江联播节目,这个节目开播已三年,成为广东、香江地区极具影响力的财经节目,这个节目在业界都有良好的反响。
赵复铭 除了广播、电视、传统的媒体以外,第一财经日报是一份权威主流的全国财经日报,20031115号正式创刊,是最具影响力、消费力和决策力的媒体,这个报纸分政经、财经、产经和副刊四个板块,每周一到周五出版,每天24个版面,在北京、天津、长三角、珠三角、香港地区发行,除了广播电视和报纸以外,第一财经还着重注重于自己品牌的推广,通过网络可以让身处在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的受众处处看到、听到、感受到第一财经的存在。如果有机会做上航的飞机,就能看到由第一财经提供的财经资讯节目,如果到上海,上海的很多标志性建筑上都有第一财经的宣传,在工商银行所有网点都有我们播出的系统平台,在京都、沪广等列车、地铁上都有第一财经的推广杂志。
赵复铭 除此之外,我们和道琼斯合作推出了第一财经中国600指数,200496日正式推出了道琼斯发出的股票价值编制而成的指数,道琼斯第一财经中国600指数,是第一财经和道琼斯对这个指数共同冠名的,目前这个指数每天通过《美国华尔街日报》,亚洲华尔街日报,现在金融机构的用户购买,双方都共同拥有该指数的知识产权,并且共同享有这个指数在中国和海外所获得的收益,除此之外,我们还进行了财经的攻关活动。2004年,第一财经举办了中国国际期末研讨会,上海经济创新论坛,节目是2004年中国巡回会颁奖典礼,亚洲商业领会的将房地产、金融论坛,在2005年我们又举办了中国经济第一财经商界经营高尔夫挑战赛,2005第一财经汽车年度发展论坛,零售业财富论坛暨零售业十大风云人物的评选,2005最具跨国企业评选,以及刚才举行的2005上海三江论坛。
赵复铭 除此之外,第一财经积极探索多元化,以前的电视和广播只作为传统媒体,传统媒体在经营上过多地强调广告,而第一财经将带动一个全新的经营模式出现,第一财经将专程资讯的财经商,刚才我们主要介绍了第一财经一年半所做的事情,那么第一财经将来要做什么,这个就告诉了我们一个梦想,我们现在有电视、广播、报纸,一份第一财经的杂志即将出版,第一财经的网络很快诞生,同时我们要实现资讯的出售和发布,通讯社、出版以及财经资讯产品、财经攻关产品等等,都将成为我们未来要执行的工作。出版已经在我们这边掀起起动,已经与著名的跨国传媒企业,EA600指定合作企业,B2B杂志以及其他的系列出版杂志,已经出版了很多期。另外我们已经开始进入到付费电视频道,进入全国付费频道被称之为东方财经的通报,每天提供十几个城市的财经。
赵复铭 在短期平台上,道琼斯中国600指数已经开始订阅服务,其他业务也正在筹备过程中,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其他的财经资讯产品,通过第一财经丰富的财经资源开发延伸产品将成为第一财经的渠道,这些内容包括时时的财经新闻,历史的数据库以及数据库的分析报道等等,论坛以及第一财经的榜单是媒体非常重要的延伸业务,可以通过这些内容来提升媒体的品牌价值,同时也是可以进行商业的合作,如果运作得当,就会获得相当的利益。通过媒体的支持、合作到举办,这是我们将来要探索的,论坛与榜单的这样一个过程,第一财经论坛明年就将诞生,第一财经的榜单也在积极筹备过程中,作为中国目前最具有专业化能力的财经传媒,我们的远景就是将第一财经建设为中国商业以及财经资讯里首选的品牌,我们想将第一财经通过商业及商业财经资讯的传播变为自己的中国的真正意义上的财经资讯的提供商及商业新闻,真正打造中国财经的道琼斯,谢谢各位。
主持人(苏纲宪) 接下来我们是请中国第一家具有传媒概念的上市公司,博瑞传播的董事长孙旭军先生演讲。
孙旭军 各位朋友,上午好。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迎接新媒体时代的挑战。首先我想这几年在传统媒体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跟大家体会一下,博瑞传播是伴随着中国都市报的迅猛发展,成为中国报业第一家上市公司,谈到博瑞传播,不得不提到成都商报,现在北京的发行60万份,2004年成都商报的广告收入是6亿,是一个强势媒体。
孙旭军 2001年博瑞集团入主以后,展开了一系列的股权运作,逐步将属于报业服务业的资产注入博瑞传播,将博瑞传播原来的制造业开始出去,报业服务业,成为媒体产业运营的服务商,博瑞传播利用广告等完整的传媒产业经营价值连,和商报一起的经营业务,构筑西部最高效的媒体网络,这是西部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中心。跨地区、跨媒体的一个媒体,博瑞传播的基本情况就是这样,从图上可以看出来,200120022003年博瑞传播总资产为10个亿,正在不断壮大,博瑞传播资产重组以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了22%23%,公司的成长性和业绩受到国外基金的关注,基金到目前已经达到了流通股的45%,目前从整个行业程度来看,发展遇到了一些发展的瓶颈。
孙旭军 第一个瓶颈就是国际传统现在媒体,第二个瓶颈是国内传统的规模已经进入了瓶颈期,第三个是经营知识是新媒体的,对传统媒体的挑战,网络信息使年轻人有了一些改革,国内传统品牌媒体必然出现发展的瓶颈,必然面临新媒体的挑战,在这个挑战面前,对于传统媒体我们应该在新媒体面前保持优势和能力,尤其是生态环境和技能,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网络广告,等媒体方针迅猛崛起,广告功能,在这种情况之下,传统媒体发展对新媒体具有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现在我想就博瑞传播如何实现新媒体,如果发展谈我们的思路。
孙旭军 第一,高度重视新媒体发展,在新技术方面进行传播,我们首先利用新技术传播部,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准备时时切入,以拓展新媒体作为切入点,力争传媒的结构优化,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日益扩大的新媒体博得一块大蛋糕。
孙旭军 第二,重视传媒终端建设。
孙旭军 第三,广电领域,实现一体化互动。20036月博瑞传播获得中央人民都市之声频率广告的独家代理权。
孙旭军 第四,扩大传统媒的经营平台。通过成都日报报业集团进一步整合力量。
孙旭军 第五,所有的传统媒体似乎都在进行自己的时代,新一代的数字群体在接受、使用信息的习惯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传统媒体也在新时代开拓自身生存空间的重要决策,传统平面媒体的平台在一种新的模式下追求时代的发展,我们认为新媒体要摆脱传统媒体的冲击,在竞争中生存。今天的媒体变革不是两种传播载体之间的变革,而且传统媒体将主动参加新媒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一个崭新的产业平台,博瑞传播是一个受益者,也是一个建设者,我们在现有的平台下,力图进行扩张,在新技术和新媒体中,我们重视的是建立一个新的传媒产业连,打造一个可持续增长的经营平台。我们也正在实施国际化战略,迎接新的生存挑战,最终建成一个国际化的传媒。
孙旭军 最后,愿我们一同成为中国传媒行业振兴的时代见证人,谢谢大家。
主持人(苏纲宪) 谢谢孙总,孙总的发言将下一个沙龙的主题展开了,下面我们有请主题沙龙的各位嘉宾。
主持人(苏纲宪) (各位嘉宾就坐)下面我们有请信中利投资公司董事总经理邵岩先生做发言。
邵岩 谢谢博鳌亚洲论坛,谢谢苏钢宪先生给我这样的机会,下面的时间差不多是中午的时间,一个人在早上的时间是比较有精神,我希望我们讲的时间能够占有这个优势。
邵岩 今天讲的内容,因为准备的时间长一点,所以在演示的过程里面,如果大家认为哪一个是需要详细解释,我们可以再过一遍,但是我们要很快地把主要内容讲完。
邵岩 三个内容,一个是传媒产业在国内的基本情况。第二是传媒产业现在的发展情况。第三是传媒产业的投资。信中利是一个著名的传媒公司,我们对传媒、报纸还有互联网有极大的兴趣,我们组成了电影公司。市场的情况:这是一个基本的数据,刚才讲到互联网用户,现在中国是第二大,美国之后,手机3亿77百万,还有有线电视用户,1.1亿,这都是一个市场的基础,做传媒用户的基础情况;还有是报纸,今天来了很多传媒,1900多种各种各样的报纸;想给大家看一下,因为在谈到文化产业的投资,我们的定价,还有市场发展的空间,我们不得不考虑我们的GDP在这几个主要的国家,中国大陆这边GDP和人均GDP的数据,美国当然第一大,现在中国变成第二大的,从GDP的小国变成GDP第二大,7.26万亿美金。
邵岩 这是一个关于中美传媒行业收入的比较,主要是给大家看一下,在未来的发展里面,中国传媒行业里面关于广播、黄页、互联网,还有其他的传媒和美国的传媒行业里的比较,还有一些发展的特点,还有一些在很多方面比较,有发展的空间。这个是给大家看世界头号的传媒公司的一个概括表,这里面我想主要讲的就是他们的收入水平,他们每家的收入都是少则在200亿美金,多的已经在400亿美金的规模。这个规模不是单一的媒体的经营,我想在这里强调每一家大的全球性的传媒机构一个是上市公司,另外它的经营是多元化的,实际上刚才讲到多元化,第一财经,还有博瑞都已经在跨出这方面的第一步,这实际上可能是传媒做大、做强,扩大自己市场范围的策略之一。中国现在上市的,和传媒有关的上市公司情况,和刚才前面一家美国的传媒产业比较,有一样是比较接近的,就是它的市盈率,它现在又太高,100多倍,不太一样的可能就是收入,收入的水平显然中国可能只有200亿美金,但美国刚才讲了,一家公司就有200亿美金,这是一个区别。
邵岩 还有一个财务的角度,中国的产业政策对传媒企业的财务方面,资金方面的支持,刚才前面也可以看到,他的负载率都是80%甚至10%,或者是超过100%,但是中国是20%30%的情况。这个是传媒政策的变迁,从投射宣传工具一直到定义为是第三产业,然后现在所谓对内资,马上讲多对外资的开放,但是这里面讲到,对内资、外资的开放实际上有一定的底线,这个底线在未来几年里面能够有所改变,这个对于投资,我们做投资的公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政策在这个行业里面还是一个非常决定性的因素(对于投资来讲)。现在传媒四种融资方式,一个是金融,一个是产业,实际上都是传媒行业,其实也是任何行业发展两个巨大的驱动车轮。
邵岩 资金这边来讲,传统的银行,还有合资,有很多,像内资的,外资的,还有健康上市,实际上刚才孙总也讲到,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怎么能够进入资本市场的一个载体;最后一个可能皆是直接上市,第一经济传媒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先例,后面是走中国市场,还是海外市场,这个可能根据不同传媒的发展战略,在海外或者是其他的经营方面,战略投资人对你协同的效应的作用如何,都是非常有关的。作为投资者来讲,可能对扩张时期的投资很关注,很初创的产业,我们新开的报纸,新的技术或者是网络服务公司,可能受到投资者的关注稍微弱一些。(我想不用花太多时间),作为投资者来看,适不适合投资这个产业,是不是投资这个企业,可能在这些都有非常重要的关注,这个不在这里面讲了。
邵岩 对于传媒企业的估值,有嘉宾已经提到,不光是市盈率,刚才看到国际传媒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有些投资是亏损的,但是还是有一个交易的价格,就是市场认可的价值,就是和它的收入有关,包括它的盈利,它的收入,实际上和市场的占有率非常重要,还有一个是投资公司,你跟投资者谈,或者是跟战略伙伴谈,同类的行业里面这个企业它的参考价值是具有参考意义的。在投资,包括企业,包括投资商在投资过程里面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障碍,可能是一些信息交流方面的障碍,包括政策性、政策方面的理解,还有非市场竞争的,像传媒的包括编辑这些,有些是区域性的,和非市场竞争性的因素,财务、信息披露的充分和完整是非常重要的。政策的关注点,刚才实际上发改委的齐主任都已经提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传媒或者是文化产业的规定。
邵岩 下面一个是关于广电节目制作方面,私营资本进入行业里面一些新的规定,这里都显示了我们国家在产业开放方面是在不断地前进的。
邵岩 最后这两个可能和一些传媒的分销、和媒体的经营,对外资开放,都是一些最新的政策,我给大家列了几点。还有一个是关于境外区别,这个可能是和传媒关系不很大,但其他的一些企业,利用海外的资本市场,通过红筹股的方式,在海外注册公司上市,这个政策对企业也有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邵岩 我想我关于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苏纲宪) 谢谢邵岩先生,他从投资者的角度谈了一些投资策略和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今天我们这个沙龙其实是有代表性的,有各方的代表,还有新媒体标志性人物,亿品传媒,亿品传媒大家太值得关注了,李峰先生,大家知道无线上网,是他们搞的,最近他们又在移动电视全息媒体,李峰博士有新的概念,接下来还有进军新媒体博瑞的董事长,接下来是三位投资界的,带来都是真金白银。这届大会的收获就是我们这次想融资的项目,今天我想对你们的受益是很多的,李峰博士将会进行一个现场的路演,下面我们欢迎李董事长做一些介绍。
李峰 谢谢苏总,感谢苏总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汇报一下这方面的想法和工作。传媒产业应该是说人类最古老的产业之一,自从我们发明了甲骨文以来就存在了传媒产业,我看传统产业,对新来者有机会,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在政策层面上有全新的变化,第二就是需要一个新技术的推动,就像十年前电信行业,是因为第一位,再加上新技术的推动,才让新来者有机会,中国从现在开始到最后五年,也面临着这么好的机会,下面我借博鳌亚洲论坛的机会跟大家汇报一下我们的想法,我们做了一些尝试。
李峰 我们给亿品全新媒体定义的是技术时代的传媒,所谓亿品全新媒体是以无线宽带技术为基础,集视频、音频、网络和移动技术为一体的数字化全方面的新媒体,这个全新媒体平台我们是把它率先应用在商业化方面,每年数以的中国铁路客运市场,当然在方方面面的应用还有,包括我们承接了北京2008奥运无线宽带基础设施,也是构筑了一个全新的媒体平台,但是真正从商业价值的创造上看,我们率先在中国铁路客运市场上,在铁路客运市场上的应用,我们得到了非常权威的支持,已经纳入了铁道部的总体经济规划,成为总体经过规划38个子系统中的一个系统,作为铁路信息化的一个重大项目,目前在全国推广。铁路全新媒体覆盖的区域包括30多个直辖市,和很多直达列车、客运专线等等,包括旅游热点、城市线路,铁路全新媒体平台目前已经在全国安装,第一阶段我们将覆盖,亿品传媒将负责投资、建设和运营全新媒体。这个媒体有如下几个特征:
李峰 第一,全新性。所谓全新性,实际上就是指把多种技术手段,多种媒体表达方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李峰 第二,互动性。它可以支持时时互动,实现节目互动、短信互动、网络互动,全方位的调动不同层次的受众参与我们整个媒体的运营中去。
李峰 第三,时时性。在新闻联播中时时播出新闻,GPS定位,GPS定位播报等等,可实现远程时时插播,满足旅客对时时信息的需求,新华网将为我们独家提供新闻。
李峰 第四,个性化。能够针对硬卧、软卧,为旅客提供不同的服务。
李峰 第五、覆盖性。
李峰 在传播优势方面,作为一个媒体平台,它的传播优势跟传统的媒体应该有区别在如下几点:
李峰 一,受众层次,在线路高的列车上是我们目前的受众群;二,封闭型,旅客处于封闭的环境,所以基本上有强制性,尤其是列车铁路的服务标准,在有限时间内全程播放,多次重复播放,所以在范围覆盖有收视的强制性,另外由于旅客在长期的疲劳旅途中,所以对收视的到达率有非常大的保证。另外客流量大,旅客受众巨大,它跟有些其他方面的媒体不一样,比如说楼宇媒体,因为它基本上是不一样的,但在列车上,个性,主要包括以下几大块:一个是列车无线网络。这里面包括网站,还有无线互联网的介入,基本上可以实现现在在日常中所需要的互联网的功能,在我们这个媒体上全部可以实现。第二大部分是视频节目,包括资讯类节目,包括本地新闻,天气预报等等。第二类是娱乐新闻,可以大家丰富旅客的列车生活。第三类资讯服务。包括城市、企业的宣传片、产品推广、广告、硬性广告、软性广告等等,我们用多种方式表达,包括视频节目,包括滚动新闻,包括广告。
李峰 媒体的特色功能,包括如下几个特别具有的特色功能:第一因为是铁道部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它是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项目,要把今后旅客乘车的感受从单纯的广播直接提升到如同坐飞机一样的感受,包括网络,包括手机互动,所以它取代了现有的,全面的列车广播。然后我们会用GPS的技术实现实施定位播报,这样对有些广告,尤其是地域性很强的广告实现时时播报的特点。另外是一个及时售卖的平台,可以推卖,列车员可以推车在广告上的产品推出来卖,另外因为有网络,所以可以实现电子商务的服务。还有一大块特点是移动增值业务,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特色的东西,这也是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前瞻性,比如说视频节目,有奖竞猜、财谜抢答,答题抽奖互动,还有信息音乐等等。
李峰 今天在这个论坛上是谈媒体的发展模式,那我想借这个机会说一下亿品传媒作为一个新媒体,我们定义的发展模式是信息技术和传媒产业的完美融合,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亿品正在打造将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有机互动的统一平台,另外是一个新兴媒体和传统行业的结合,亿品全新媒体平台极大地关注了中国铁路的客运服务水平,极大地提高了铁路的信息化水平,同时为我们的广告行业提供了全新的,高效精准的传播平台,谢谢大家,我就介绍到这儿!
主持人(苏纲宪) 接下来我们开始今天的沙龙演讲,首先我们是不是从夏总那边开始,介绍一下我们跟新媒体的一些关系,跟互联网的一些关系。
夏鸿:非常感谢给我一个机会进行交流,简单说一下,一个是最新一期的《财富杂志》上刊登了比尔·盖茨的一句话,说出来很的人吓一跳,说在未来60年传统媒体将消亡,然后肯定会有传统媒体人会说不同意,我自己就是干传统媒体出身的,但是我后来查了一下资料,假如在1900年前,有一个叫蔡伦的人给皇帝上一道书,说在未来100年内用竹简写书将消亡,可能那时候皇帝不相信,但是实际上历史就是这样的进程,我今天讨论新媒体,我个人跟大家说的是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的衔接关系,可能很多人认为说我们现在已经是数字媒体了,比如说很多报纸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我告诉大家这是一个传统媒体的特殊化,不是数字媒体,对于数字媒体而言,它不仅仅是用户在数字媒体上进行消费,更多是通过一种资讯的互动和社区的建立,然后能够感知个性化的资讯。随着Web1.0Web2.0的运用,如果技术没有波动,大概就会从几个角度上升,如果我们简单地把传统媒体和数字媒体做分别,数字媒体在传播速度和规模,包括制造内容的成本,知识管理的成本以及互动性、娱乐化的程度,这个都和传统媒体有分别,因为限于时间不能展开阐述,但是数字媒体绝对不是孙悟空,一定是和传统媒体有非常好的结合,但是传统媒体怎么和数字媒体结合呢?很多人说我传统媒体是法宝,什么是法宝?内容,内容是传统媒体最好的东西,但是我告诉你,对于传统媒体而言,你最有价值的部分不是这个,而是内容体现出的价值,和在这价值体系下,吸引下来的稳定客户,以及传统媒体在传统媒体时代的时候拥有的品牌和各种资源的聚集,对于传统人员的挑战而言,你怎么样有效地向数字媒体过渡,怎么样沟通,限于时间不讲,有时间再说。对于数字媒体有三大特征,第一是有非常清晰的可盈利的能力。第二是机遇的能力,后面的增值服务空间非常大。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第二个区别皆是增值服务可以一次性通过数字,而传统媒体是需要产业构建完成;第三就是由于技术和资源的相对垄断,包括市场的相信,因此数字媒体在现阶段具有强大的空间,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可以借数字媒体的机会获得机会。具体比较的话,我专门研究了数字媒体和传统媒体结合的形式,内容怎么形成,包括营销模式,限于时间都没有说。
夏鸿:最后说一个简单的金字塔,在数字媒体时候,金字塔塔尖上是专业出版,就是现在在座所有传统媒体的专家们,包括可以借助数字媒体的工具,使你的用户群进行延伸,产生新的利益增长点;第二个金字塔再下一个是什么,我们管他叫商业出版,比如说现在很多的IBM也好,这些大的商业机构,他们要做广告,一定要找数字媒体,但是进入数字时代的时候,他们会直接找到用户,这非常可怕,因为传统媒体是通过广告到内容,到用户,而到了数字媒体,非常可能有广告主越过你,直接找到用户,因为他们自己的增值服务就是有效的内容,金字塔的底座是个人出版,现在已经出现了很多,比如像博客、播客这些,这些东西的聚合都是个人出版要做的,金字塔的东西是从专业出版到商业出版这个大金字塔怎么构建,并且有可能改变新的商业利益,是我们现在传统媒体应该想的问题,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我自己是从传统媒体出来的,现在从事的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网上数字媒体的门户,其实我们一年没做任何宣传,就在互联网上,我们现在有600万注册用户,我们去年一年通过互联网发行的数字媒体杂志达1000万,这个数字想起来可能非常可怕,这个时候我想有机会的话,愿意和传统媒体的各位专家一起来分享数字时代的技术和我们怎么样探讨合作,通过合作使我们找到传统媒体在新的时代中新的增长点,谢谢。  苏钢宪:段社长,有这样的问题,他们现在感到压力很大,现在美国总部压缩,你们现在新京报蒸蒸日上,你们有没有这个压力,你们的发行越来越好,怎么控制这个成本?
戴自更:我来的时候是跟邵总同车的,我在路上跟他商量,到这里来讲一些什么好,刚才谈了一个数字技术,我是搞传统媒体的,搞了十几年,我想这个产业目前有消亡的可能性性还不能监控,至少在我的有生之年,我想还是老老实实地服务于我们的传统媒体,但是我觉得应该借鉴新的技术,一个是数字技术,还有一个是资本能力,我个人觉得,新京报是合办的,是中国第一家跨地区,主管部门批准的,是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允许举办的第一家跨媒体、跨地域的报纸,新京报成长快,对业绩本身支持比较领先,是在企业化运行的,有一个管委会,这个管委会负责管理新京报的一切,这个下面是李社长负责的总编、总经理,总编就是利用生产部门和总经理的营销部门,这个架构支持着新京报。新京报可能是差异性最明显,最独特的这么一张报纸,所以通过内容创新,自主创新,还有营销上的创新,刚才苏总也讲了一下,新京报有独特的广告营销制度,它的广告是直销的,我们有300多人的广告营销队伍,他们是直接面对客户的,它的资源牢牢控制在我们自己手中,发行的话,我们又立即覆盖,就是北京市500公里以内,高度密集的覆盖,像党政机关,还有写字楼,还有高校等等,重点媒体突出,新京报的客户就是营销客户,有时候我们通过一些机制创新,通过内容的创新,还有通过一些营销的创新,我们可以传统媒体得到自己拥有的市场份额,新京报创办到现在刚刚两年,它的广告,估计今年实收3个亿左右,发行收入78千万,家起来有将近10个亿的规模,我们新京报的投资两个集团,初创投资了2000万,去年因为我们有好多一些机构,资本运营机构跟我们合作,包括报业集团的,制定正规的品质部。短短两年时间,让整个报纸的价值我们翻了20倍,我觉得传统媒体不是说业务无作为的,而是有机会的,我们将来有希望接触新的媒体,包括我跟夏总在探讨,觉得内容可以探讨,新京报一个周刊是做的比较广的,还有《北京周刊》,完全可以在内容方面嫁接,所以我觉得内容方面,因为传统媒体最有利的一个竞争力我觉得就是原创新闻,原创类的东西,把这个东西怎么转化为它的价值,我们会探讨,我个人觉得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是一个双赢。
戴自更:举个例子,前几个月去了美国看了一些,纽约时报它的盈利是20多个亿,我们现在的报纸网站是没有赚钱的,但是纽约时报赚钱了,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到了新闻的改革,报纸的改革首先很多限制,但是我想通过我们自己的现有情况的研究,把资源重新地整合一下,还是应该有潜力的。昨天得到一个信息,就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些政策,我们马上又要出台了,这个政策可能会对新闻方面进行相应的限制,特别是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可能会有一个限制,但是只是出版社,对于电视又彻底放开,搞企业化管理,但是对于报纸,毕竟我们还是党的喉舌,基本的定位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这个情况下,我们用现有的资源,用新的技术,把自己的传统媒体做大做强,我想新京报还是有前途的,我个人觉得,至少在我的有生之年,我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主持人(苏纲宪) 新京报是报业的奇迹,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最有价值投资媒体,新京报榜上有名,第一年提不上,因为时间太短,怕成长性太快,今年又被是评选为最具成长性的媒体,很多有兴趣投资传统媒体的,都是谈新京报,我不知道是找,您还是找南方报业集团的。有些投资方想跟你们接触。
戴自更:主要是新京报这个形象,报纸的形态,这份报纸的形象是第一,第二是团队,我们这个团队比较优秀,就是说一般所有的投资能跟我们谈的就是因为我们的管理团队,是一个核心团队。第三个就是说新京报能不能到外面去搞报纸,有的时候品牌跟人加起来,说白了,我看了外国的报纸,它除了每一个地方有之外,洛杉矶、德克萨斯什么的都有,其实大多的内容,它的品种有7叠,中国版有6叠。到《纽约时报》有纽约的新闻、洛杉矶有洛杉矶的新闻,地区性和区域性很强,至少新京报,我们也在想,这条路能不能走,我现在分成5叠,把部分内容拿出来,把其他的加进去,比如中山的,加上中山新闻,其他的国际国内、文化经济基本上一样,我觉得完全可以嫁接过来,但是这个碰到一个政策问题,就是跨地区办报纸,行不行?一号周刊能不能行得通,因为相对来讲,我们目前的新闻是区域分割和行政分割的,像《中山日报》肯定是中山市的集团报,允不允许你进来,如果进来的话,像新京报,刚才讲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应该是有竞争力的,这跟市场的准备一样,我们也在探讨,有关部门也在做,以后会怎么样,我们不知道,但是我觉得现放开的话,让一些有品牌竞争力的,有市场影响力的报纸能够到外面去,第一个减少成本,还有一个是可以提高报业集团的整个水平,也可以提高报业的影响力,更可以为报业的经营收入创造很大的条件,这个有利于国家整体政策方面的需求。
主持人(苏纲宪) 下面麦格理投资集团的温天络总裁和IDG的王树先身生,他们在传媒投资方面有丰富经验,我们想听听他的意见。
温天络 在投资银行里面做了十多年时间,我们可以看到产业周期的波动,我在去年的时候到了一个澳大利亚的地方,发现传统的就是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可能投资四个项目里,两个项目是超级成功,落差可能有10倍、100倍,但是其实有一些投资者是香港,是比较稳定的,传统的机会里我们看到是房地产,其实从传媒领域来讲,我们觉得很多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把上面运作的一些企业或者是产品,怎么样把这个产品从平台上面释放,为什么这么说?其实我在差不多半年前(苏总在大会里面也提到),很多传媒上的证券化,在国外来讲,像一些收费的通信塔,或者是一些稳定收入的,其实我们说很多的,最近也在台湾去见一个当地企业里(是我同事介绍的),发觉这里有两块不同的投资者,一块是说他们纯粹是看PED,如果纯粹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达到一定的收益,是6%7%的话,其实可以在这个投资领域里吸引大量的投资者。在今年的4月份,我们在新加坡搞了一个5亿新加坡币的产业基金,把一些现有的资产,7%的年回报率,是按照美金来算的,结果出来的话,非常好,差不多是20倍的差额,当然现在的概念可能有收益基金的概念,跟风险投资很不一样,它把现有的消费注进去,所以在挑选这个过程来讲,资金比较大的金融机构,就是把它累计到一个投资组合,这是希望跟大家做一个分享的东西。其实最近来讲,等一下王总会跟大家介绍,很多中国的企业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融资方面取得很惊人的轰动,其实很多人也是不愿意见到的,像百度上市,上市的新闻打进了美国主流媒体的报纸,我们看到这些企业,其实很多时候成功的例子,也是有一些类似的跨国企业的盈利模式,从资本市场角度看,不是说从运作的角度看,所以这个里面来讲,有人说如果国外投资者,国际投资者容易理解,或者是可以找到一些企业,也会受到追捧,最后来讲的话,目前我们也跟几个客户,本身来讲也是重组一些通讯方面的基金,是在亚太地区的,当然总的来讲,风险投资都是具备的。从收益投资来讲,大家也不是说每年都要求翻一番,同样如果是7%的回报,前期是非常稳定的,这块来讲其实也有大量的投资,这是我要跟大家介绍的。
主持人(苏纲宪) 王先生,昨天我们晚宴上说好的,有一个项目,李峰董事长不确钱,他在麻省的同学很多是搞投资的,如果是战略投资,你觉得这个项目怎么样?
王树:刚才我们同事已经讲了,首先我谢谢主办方提供这么一个机会在这儿进行交流。首先我非常想向在会场的听众致敬,觉得挺不容易的。简单讲一下,首先我作为投资人来说,我对中国的文化产业提供给我的机会非常重视,在美国这一块,包括了媒体,传媒、娱乐、体育、影视占GDP差不多美国的1/3,所以份额非常大,从中国高速经济增长,国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势头来看,再加上这么多人口,这个市场谁都不能小视的,这是一个客观的分析;再一个现在体制方面越来越开放,很多传统方面的媒体,已经提到开始出现很多迹象,要进入市场化的运作,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第三个机会的原因就是现在由于互联网、移动网络的快速兴起,给中国提供了一个新技术平台和传统媒体结合的契机,很多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很多新的运作令人眼花缭乱,大家对超级女声应该有非常深的印象,我非常注重这个趋势,爱立信在这方面也一直走在前面,比如百度、搜狐,还有A8,音乐什么的,我想这都是正面的,还有更多的一些新的,新的Web2.0的技术,BBS,还有Rss,还有移动方面的博客,我们都已经做了一些投资项目。在今天这样情况下我想讲,我们对传统媒体应非常重视,传统媒体国家管制的比较多,但是它有很强大的内容,有些是原创的资源和比较强势的影响,它的资源如果能够通过一种新的技术平台结合,创作一种新的模式,引进一些新的机制,再跟国际资本市场接轨,通过我们的投资跟国际资本市场接轨,我们相信是非常好的前景。我们对这方面的机会是非常重视的,也希望有这种想法,包括国企和民族企业,有这两个方面想法的朋友,我们愿意进行探讨,现在实际上在进行探讨,很多在进行之中,我们这个方向是比较乐观的。
王树:另外一点我想强调,作为一个创业投资基金,爱立信今年大概有四、五亿新的合作基金,是跟传媒的有关方面。在这个方面我想强调,引进国际资本的方式,发展下一步的增长,对做大做强有特别的意义,因为我们是一个财务投资,我们不易控制,我们是实业的投资,到退出的时候还是你们,还是中国的民族企业,你丁类还是丁类,但是在关键的时候助推一把,我们不是外资,你还是中国民族企业,还是你们的事,所以我们当台阶,你踩着我们走的更快,走到更高的地方。今天有一个老总,他跟复兴合作——21世纪报系,他的策略投资意义挺透的,我想我们也是,我想我们的国际资本也是,中国发展到这么前的速度,有很多在国际市场,我刚才说的百度都是。这种速度不跟国际资本市场结合,不跟新的技术结合,是无法想象的。所以我们希望,有这个想法,有这种野心的公司,不管是民营还是国营,都希望有这个机会。
现场提问 现在博客非常流行,刚才也讲到,这个概念非常丰富,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说Web2.0还没有非常好的商业模式,我想问一下王先生和温先生,在投资界是不是看好Web2.0Web3.0
王树:这个问题一时没办法回答,但是从他的发展趋势来讲,还有一些先例,也不知道走在哪儿,确实也是,当时资本市场的评价标准也是,也没有来衡量,有那个情况,经过几个轮回之后,大家会担心一点,但是对于有可能出现的非常大的机会也不敢放弃,所以最终我想作为一个投资人,你怎么去平衡,就是你那个投资组合里面,行不行,太大了可能也不行,要找到一个平衡,这是一个投资技巧的问题。我承认这方面是有点难,但是要么很大,不可能完全放弃,至于具体的模式,可能还要在实践中探索。
温天络 目前来讲是关注了,是在关注这些情况,我的看法跟王总类似,这些方面趋势是具有中国市场特色的一些现象。
主持人(苏纲宪) 我们这几个投资界的优秀投资家,说话都很实在,他们都很忙,不是做秀的,每次开会都问我项目,昨天就问我,怎么回事?项目到哪儿了?所以如果有兴趣在史坦国际做,最好是有备而来,认认真真作一个计划书,作一个PPT,这样不仅是来听投资策略和传媒产业的观念,更多是认识一些朋友,特别是投资方的朋友,在投融资信息的对称,带来对产业根本的变化。下面请问李先生,你对哪一家感兴趣?
李峰 其实刚才诸位都谈到了,实际上媒体的发展在产业的法尤其是新媒体产业的发展,实际上是需要资本的积极参与,而且特别关键的,在关键时刻,资本的支持和力度是非常重要的,就向王总提到的,他提到了国内现在目前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应该说这几家新媒体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风险投资基金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而且刚才王先生也已经讲出了辩证法,就是说它并不是说变成外资企业,还是民族企业,就像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吃面包,喝牛奶,不是说吃了,喝了就不是中国人,一样的道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的资本跟长远发展是有机结合,而且我一直有一个观念就是说,风险投资还有资本,其实并不是做企业的对立面,它实际上是企业家的朋友,一定要从这个角度上看这个事情,尽管进来拿了你的股份,但实际上并不是站在你的对立面,他会进到董事会里面来帮助你参与整个公司战略层面上的一些决策,但实际上一定要看他们是你的朋友,是你的合作伙伴,不应该对他们有伤害,这时候我有一点感觉。因为我本来是在美国生活了十年,在硅谷也创业过,回国来,现在是在国内创业,有一点点区别就是有时候本土的一些企业家会对资本有又恨又爱的感觉,需要钱的帮助,但有时候又担心控制权等等这些东西,实际上其实你如果用比较严格的公司治理结构,摆在公司层面上,而且有平衡机制,实际上它是企业家非常好的助理。
主持人(苏纲宪) 我们在座的可能具有双重身份的是博瑞传媒董事长孙总,原来是做资本市场,做项目融资,现在又在新媒体领域进军,是以投资方的身份,是愿意做公司,更愿意做投资这个角色?邵总是我们长期的投资顾问,我看他的简历,更多的是做过什么项目,我们请邵总对这个论坛做一个总结。
邵岩 这个不敢当,表达一下。谈到数字传媒和传统传媒的关系有两点。刚才有一位嘉宾讲,内容,包括报纸也好,传媒也好,永远是发展的基础,数字只是把这种内容传播的效率更高,其实这个关系颠倒,数字化是为了原来的内容传播的更快,效率更高,这是一个;另外一个数字传媒,我听到刚才有位小姐提到,博客也好,Web1.0Web2.0,实际上大家看到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先有一个现象,2001年的时候互联网有一个泡沫,其实那时候有互联网这种东西,新的一种形式出来,没有找到适合于互联网的经营模式和商业模式,那时候就是一种状况,就是大家是一种泡沫。但是刚才我们讲到在投资里面,不同的阶段一定可以找到投资人的,只不过它的比例占了10%,比如说早期可能15%20%,稍微晚一点,大部分在后期,但是我想这种现象是可以受到投资者关注的,而且Web2.0很多的点击,这样巨大的市场,实际上在未来产生了和它相应的商业模式,Web1.0的时候是搜索引擎变成了很大的市场,这个在一开始互联网发展的时候是不可估计的,所以我想Web2.0或者其他的数字化,或者是和互联网有关的产业,在自己摸索到适合于产业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的时候,就是一个巨大的,具有爆炸性的利润增长或者是产业发展的机会,谢谢!
主持人(苏纲宪) 接着邵总刚才讲的商业模式我再谈一点看法和大家分享。前段时间有记者采访,我们商量一个题目叫做打开传媒宝藏的金钥匙,我想现在传媒产业定位是一个产业,经过大家的努力,这是毫无争议的,这个产业宝藏的在哪里?就好像开发一个金矿一样,要考虑它的定位,它的成色、储量,它的开采成本在哪里?我想今天上午包括南方报业集团、《第一财经》、《新京报》还有博瑞传播,他们这些在传媒运营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今天通过一个上午的学习,我的感受很深,做传媒我想无非是三种模式:第一种是做内容的,做内容就像在座的做渠道的,做内容,做产品,要么就是资本,像博瑞,像我们原来有一个电视台,从这一家卖到那一家,再买过来卖出去,这种资本市场的倒买倒卖是最容易赚钱的;再一个是不以媒体盈利为目的的,比如说培森集团,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最近还有一个同事在英国工作访问,他们说《金融时报》一直在亏损,前一个月才开始盈利,但是总编辑辞职不干了,这给我们留下一个印象,为什么不赚钱的事还干?培森集团是一个很大的集团,大家知道朗文词典、新概念教材,都是它的品牌,这是我一点个人的想法。现在是这样的,中国传媒产业这个大球已经开始滚动,它朝哪个方向走?是我们下面的关键问题,下一个月我们将在北京举行产业年会,希望大家能光临,谢谢大家,我们北京再会,谢谢诸位!

 

About StanChina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北新胡同38号院
TEL:010-51288959  FAX:010-51288759
E-mail:stanchina@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