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届文化讲坛实录(演讲篇) 儒家文化与世界文明
 
 

史坦国际STANCHINA

 
 

内容摘要: 主持人:在聆听嘉宾演讲前,先让我们把思绪拉回到1968年,那时候中国人几乎是人手一本《毛泽东选集》,这并不稀奇。总的来讲,我认为儒家文化传统为多元的世界文明提供了一个宝库,而把这个宝库的内容让全人类共同分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http://images.china.cn/news/attachement/jpg/site3/20100618/3098325132987709477.jpg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主任 罗多弼

  主持人:在聆听嘉宾演讲前,先让我们把思绪拉回到1968年,那时候中国人几乎是人手一本《毛泽东选集》,这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在当时遥远的西方世界,一位白人小伙子也像中国人一样,整天捧着本《毛泽东选集》,如痴如醉,这位当年“又红又专”的“革命洋青年”,就是今天首先要为我们演讲的罗多弼教授。 (全场笑)

  罗多弼先生曾担任过瑞典驻华使馆文化专员,与中国结缘40多年,在中国文学、中国思想史等方面的研究都颇有建树。今天,他将从世界文明的大视野出发,阐述他眼中的儒家文化。 (全场鼓掌)

  很多中国人认识到不能抛弃传统的中国文化,与以前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变化

  尊敬的尹明华先生,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全场鼓掌)我汉语实在不行,不过还能听得懂。(全场笑)今天有机会参加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文化讲坛,我非常高兴,这也是我的荣幸。

  改革开放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也使得中国人的思想、态度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毫无疑问,这几十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带有一些西方的色彩,但同时中国在西方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比如说在我的国家瑞典,中国的饮食文化、武术、电影、艺术、文学等越来越受欢迎了。 40多年以前,我从瑞典北方搬到首都斯德哥尔摩的时候,那里的中餐馆只有两三家,而现在则有两三百家了。

  正如大家都知道的,从“五四”运动以来,很多中国人认为传统中国文化对现代化构成了障碍。他们认为,如果要现代化就必须抛弃传统的中国文化,尤其要打倒“孔家店”。也许可以说,这个想法在很多中国人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情结:他们的理性认为中国要西方化,但是从情感上来说,他们又舍不得丢弃传统文化。他们对中西文化传统的态度也许可以用王国维先生的一句话来概括:“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 ”

  今天中国真的站起来了,全球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西方人就把很多希望寄托于中国身上。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很多中国人认识到,不能抛弃传统的中国文化,与以前相比,这是一个很大的心理变化。也许这个变化意味着我刚才讲的那个情结正在消散,正在瓦解。今天,很多中国人不但喜欢思考儒家文化在今天中国和未来中国的地位和角色,他们也喜欢探讨儒家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关系。

  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世界文明,儒家文化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宝库。打开这个宝库的大门,给全人类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是很有意义的

  我心目中的儒家文化是一个非常丰富、多元的文化传统,这个传统里面有许多不同的趋势和矛盾,比如说有早期的儒家,有汉代的儒家,有宋明理学,有清朝的汉学等等。而且儒家文化不但表现为思想,也表现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风俗习惯以及社会的各种制度中。

  对于今天和未来的世界文明,儒家文化是一个极其丰富的宝库。打开这个宝库的大门,给全人类看看里面有什么东西,这是很有意义的。我自己在瑞典介绍儒家文化的主要动机就在于这一点:我愿意给更多瑞典人提供机会去了解儒家文化,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我的目的并不是让瑞典人一定要接受儒家文化,我自己也并不自称儒家,我甚至与儒家保持着一段距离,不过我觉得儒家传统真的非常值得了解,对我来讲这种了解也是一种享受。

  不妨进一步探究,儒家传统里面是不是包含着一些可以为世界文明贡献的东西。

  纵观儒家传统,需要区分作为当权者的官方思想体系的儒学,和作为一种活的、严肃的哲学传统,也就是一种拒绝成为政治工具的儒学。 “五四”运动的知识分子要打倒的那个“孔家店”,就是作为官方思想体系的儒家。这个思想体系经常体现为政权的一个压迫工具。当时知识分子的这种激进精神,我自己是很能认同的,尽管我跟他们在时间和地理上的距离很遥远。

  儒家之所以很容易成为政治工具的一个原因,大概是因为儒学传统里面,从开始就非常强调等级,包括儒家对女性的轻视,孔子不是也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我觉得这些应该属于过去。其实,儒家传统不仅强调等级和服从,也包含了一种在历史上很少出现的、更平等的趋势,孔子不是也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孟子也说过,人出生的时候都具备成为圣人的潜能。这些思想都非常符合我们需要的世界文明。

  儒家思想的理想宇宙里面,没有不同的国家以及国家和文化之间的边界和界限。儒家追求天下的统一,因此儒家的一些根本价值是具有世界性和共通性的。儒家的世界性――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与其说很符合中国自身的需要,不如说更符合一个多元世界的文明需要。在今天的中国,很多学者把儒学作为国学的核心。之所以如此,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认为更应该突出的是儒学的世界性和儒学的共通价值。

  过去作为政治的工具,儒家经常体现为一种教条主义。这种教条主义突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其实,儒家传统也包含一股更宽容的、尊重差异的思潮。孔子的名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表现的就是这股思潮。这难道不是一个多元世界文明特别需要的特征吗?

  为了创新就需要了解当代,了解过去,了解人类的历史,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

  在儒家文化里面的“学”,一直被认为特别重要。作为学生和教授,不用说我自己也认为学习非常重要。为了个人也好,为了社会和世界发展也好,学习在过去很重要,在今天很重要,在将来也一定很重要。

  我们今天的世界文明所需要的 “学”,和儒家主张的“学”,有所不同。儒学经典所谈的“学”主要是看过去的,这种学可以说是以模仿为主的;我们今天最需要的“学”,大概可以说是以追求创新为主,特别是在人文和社会学科方面,为了创新就需要了解当代,了解过去。而且更重要的是,了解人类的历史,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这既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有意思,也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义。

  总的来讲,我认为儒家文化传统为多元的世界文明提供了一个宝库,而把这个宝库的内容让全人类共同分享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如果问儒家文化里面主要有什么东西,在今天和未来的世界文明中可以起到什么作用,我刚才就简单地提出了四点:第一,儒家文化中的平等思想;第二,儒家文化中的世界性和共通性;第三,儒家文化中对差异的尊重;第四,儒家文化中“学”的重要地位。谢谢大家! (全场鼓掌)

  主持人:在多元世界的今天,外国人说中文,并不少见,但外国人能用这么流畅的中文表达这么深刻思想的,并不多见,掌声感谢!谢谢罗多弼教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我们自身传统文化的新视角。 (全场鼓掌)
时间: 2010-06-18 08:10:55 来源: 新闻晨报 罗多弼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