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投资从一个误区到另一个误区

 
 

史坦国际STANCHINA

 
 

新媒体风云
   随视传媒CEO薛晨频繁地与风险投资接触,但是谈了几家都没有达成投资意向。“现在的风投都是抱着捡便宜兜底的心态在找项目,但我觉得在资本市场上始终是便宜没好货,我们百度TV的业务已经做到了盈亏平衡,不想贱卖给风险投资,所以也不急于降低自己的筹码。2009年8月12日,薛晨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说。
 事实上对于风投而言,当年在新媒体领域撒豆成兵的风光景象早已是明日黄花,如果不能像诸葛孔明一样准确地把握风将向何处吹,很有可能大量资金的投入,收获的只是溅起的一朵水花。
  “分众”泛滥
  2005年8月17日当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时候,江南春也许都不会想到,国内短短的几年时间竟然可以催生出如此众多的分众类的新媒体,从写字楼、大卖场、医院到电影院、停车场、出租车、高校食堂,甚至高级餐厅、洗手间、美容院、健身房都被摆上了电子显示屏,这些地方无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集中覆盖高端受众。
  分众媒体与传统的大众媒体相比,具有更精准的目标受众、更高的传播效率。分众传媒的成功引发了资本市场对分众新媒体的追捧,2006年6月,英特尔资本向上海信语通网络公司投资400万美元,该公司从事大学校园食堂视频业务;2006年8月,启明创投向触动传媒首轮投资,触动传媒在出租车内提供交互式液晶电视广告;2006年9月,软银赛富向北京炎黄健康时代传媒投入了500万美元的首轮投资,炎黄时代传媒主要为医院提供液晶显示屏网络;2006年11月,鼎晖、华登国际和美国成为联合向世通华纳移动电视传媒进行第二轮投资,世通华纳是移动电视传媒集团......
  在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投资事件背后,其实具体的数据更为令人吃惊:据China Venture统计,在户外新媒体行业的投资中,2005年共披露8起案例,融资额5600万美元;2006年披露案例16起,融资金额达到2.7亿美元;到2007年时,资本对户外媒体的热情达到了狂热的顶峰,当年全行业共披露融资案例26起,融资金额达3.47亿美元。
  由于资本市场的推波助澜,一时间分众类新媒体风起云涌,围绕人们的生活圈子搭建了一个全方位的媒体接触平台,但这些新媒体都有商业价值和传播价值吗?
  “从传媒角度来看,衡量一个媒体的商业价值主要还是要看受众价值以及受众与媒体的接触深度,至少有5个评价指标,即媒体受众的数量、受众的质量、接触媒体的频次、接触的时长和受众的稳定性。”传媒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黄升民教授说。
  市场虚热
  2008年11月分众传媒的季报一出,股价狂泻45%,从高点的43美元下滑到8美元,资本市场一致看淡分众模式。也许是资本市场的态度最终导致了分众传媒被新浪收购。分众效应也很快蔓延到新媒体市场,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资本市场纷纷开始收缩战线,由于得不到资本市场持续的“输血”,一批新媒体迅速倒掉,有些虽然勉强生存但也是收缩战线苟延残喘;而一些之前等待上市的新媒体则上市受阻。
  来自资本市场的信号似乎也不大乐观,IDG VC和鼎晖创投都曾向媒体表示,今后将不再投资户外新媒体。事实上从2008年开始,风险投资商纷纷“做空”中国新媒体,2008年下半年以来新媒体领域新的投资案例寥寥无几。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打算海外上市的分时传媒由于经济危机已经无限期延期上市的计划,对于凯雷的5000万美元投资,其中一亿元人民币用于回购成都大禹伟业广告公司,另外两亿元人民币基本都用在跑马圈地上了,目前分时传媒的日子不好过,如果熬不过这个冬天,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资本市场的趋利性和短期效应也助长了新媒体的虚热,在资本市场的“拔苗助长”下,很多新媒体都与资本方签订了对赌协议,对增长速度设置了很多不现实和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很多新媒体非正常的成长。例如某风险投资与一家新媒体公司签订的对赌协议要求对方必须完成一年8500万元的收入,但可以花8400万元,只要有100万元的盈余就可以。为了完成所谓的收入目标,几家相互熟悉的新媒体公司竟然互相置换广告,在置换业务中将自己的营收做大。
  “这种不健康和不正常的情况在金融危机前的新媒体领域比比皆是。我觉得新媒体的模式已经不重要了,再好的模式也需要从零开始做起,累积到一定的量,用户规模才具有价值,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积累的,那种大跃进式的发展肯定会带来泡沫。”薛晨说。
  在薛晨看来,媒体和其他产品的本质是一样的,从一个产品有人买到有人持续地购买,再到可以规模性地经营,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累积的,对于新媒体而言,如果缺乏这样一个过程去验证其商业价值和传播价值,就很容易出现虚热和泡沫。
  谁是下一个分众?
  媒体的商业价值取决于媒体的受众状况以及受众与媒体的接触形式,凡是媒体受众规模质量以及与媒体接触时长与频次不够的媒体,无论是否长了一张LCD的脸,徒有分众的概念都终将退出市场,健康传媒、易取传媒、分时传媒疲态尽显。
  分众传媒与新浪合并后,户外新媒体市场虽然失去一个可供参考的行业标杆,但也许会出现新的行业领袖。根据媒体特性即资本密集度,媒体研究机构Mediach.com推测车载移动电视将会取代分众媒体成为新的领导性媒体,而基于互联网搜索技术的新媒体也将逐渐被广告主接受。
  金融危机加速了新媒体阵营的分化,一批裸泳者不可避免地死在沙滩上,但也有一批真正具备价值的媒体会脱颖而出。例如世通华纳2009年一季度业绩继续保持上升趋势,同比增长近20%,大客户增长超过50%;而随视传媒经历了一季度的低谷后,第二季度也悄然实现了收支平衡,一些国际大客户的投放意向明显增强。
  “中国媒体尤其是新媒体经过前一阶段的高速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重新洗牌的阶段,移动电视媒体网络与分众类垂直性媒体不同,是一个典型的地方性大众类媒体的联播网,首先它具备极强的地方化局部化单点生存的能力,全国联网不是其生存的充分性条件,只是其提升业绩实现整合增值的必要条件。”世通华纳CEO张镇中表示。
  以内容为承载、附加广告的表现形式也被认为抗风险能力会更强。华视传媒的张鸿雁也向记者表示华视传媒现在走的是以内容为主阵地的路子,以新闻、资讯等内容带广告,它对受众的黏性比之像楼宇这样只有广告、没有互联网连接的形式要强很多。
  “基于互联网搜索技术衍生出来的新媒体,其通过搜索技术可以追随庞大的互联网人群,做到相对精准的覆盖,同时又有足够的人群量,可以帮助广告主搜索到合适的广告位,与视频网站相比,其运营成本低得多。”薛晨说。
  平台型还是聚合型?
  短短的几年,新媒体领域上演了很多潮起潮落的创业故事,很多当初红极一时的新媒体悄然陨落,第一视频如今悄无声息,点视则基本消失,互动通也不再大把烧钱,世通华纳也收缩战线不再大规模扩张。
  “新媒体、分众概念固然可以短暂地吸引投资者和广告主,但新媒体自身的运营方式和商业模式才是其自身能否持续发展的基石,风险投资和大环境只是外在的助力手段而已。”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赵小兵表示。
  易传媒的模式属于垂直整合型的代表,整合门户网站、垂直网站和个人网站的广告位,将分散独立的网站整合成一个互通的广告网络,让广告主的品牌在几十家甚至上百家网站同时展开,更精准地覆盖目标受众。但是问题在于这些通过花钱包的网站广告位都是通过流量来收费的,现实情况是其中的三分之二都无法卖出去,因此易传媒就需要不断地融资来填补资金的缺口,而其CPM和CPS的双重计费模式也遭遇客户的质疑。
  金融危机前世通华纳曾经大规模地进行“跑马圈地”,在与各地的移动电视机构的合作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由于金融危机导致后续资金投入不足而不得不进行及时的战线收缩,与有些地区签订的合作协议都临时中止。由于采取措施比较及时,世通华纳并没有像有些新媒体公司“断粮而亡”。
  事实上像分众传媒这样的起步早的新媒体公司未来的日子也不好过,虽然已经上市,资金不存在问题,但未来的利润率却已经不可逆转地下滑,写字楼视频租赁的价格年年看涨,这一块的租金成本的高涨不断地侵蚀着新媒体公司的利润。分众传媒尚且如此,其他的新媒体公司就更难抵挡租赁场地成本的节节高升。
  薛晨觉得在新媒体领域“包广告位”的这种模式其实风险很高,一方面要面临租金成本的年年高涨,另一方面当自己终于经营有起色的时候,还随时面对“房东”收回广告位置的威胁。“这种模式对团队的整合和运营能力要求很高,平台的上游下游都要花钱和投入,需要对几个层面都要有掌控力,这种模式的公司10个能做成功1个就不错了。”薛晨说。
  新媒体分类
  分众类新媒体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的进步而相应出现的新媒体,包括无线媒体平台、播客、网络视频平台和电子杂志等细分行业;一种是基于新的传播渠道和载体而出现的新媒体,主要指户外电视传播平台,包括写字楼LED显示屏、医院和药房显示屏、车载显示屏、卖场显示屏等新媒体平台。
 

媒体购买公司:被资本撞了一下腰

当风险资本对新媒体的热情逐渐散去的时候,在传统的广告领域,一批本土的媒体购买公司悄然的成为风险投资关注的对象,合力昌荣、广而告之、中视金桥、东方博杰、雅迪广告这些媒体购买公司背后都有了风险资本的身影,其中广而告之和中视金桥2008年还分别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上市。

  在中国广告市场上,广告公司大致分为关系型、机会型和资源型的几种类型,而本土的媒体购买公司多数属于关系型的公司,其核心竞争力并不突出,随着资本市场的介入这个领域,一场资本与广告公司的博弈游戏再次拉开。

  关系是竞争力吗?

  2007A广告公司与风险投资签署了对赌协议,如果该公司在2008年度增长率达不到30%,风险投资公司将掌握控股权。A广告公司老板本来对完成这个目标比较有信心,因为从往年的业绩增长看,几乎都是30%以上的增长幅度。A广告公司与央视6频道保持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靠着央视这个媒体大客户,A广告公司的经营年年都有大幅度的提升。

  然而,这种看似稳定坚硬的合作关系随着央视6频道更换负责人而出现变数。新官上任,为了提升业绩将频道广告的价格做了涨价调整,A广告公司的媒体购买成本大幅度增加,结果2008年没有完成对赌协议中的经营指标。

  风险投资公司也头疼,虽然按照协议他们可以控股A广告公司,但作为外行的他们根本无意控股和管理该公司,面对这个烫手的山芋,最终双方都做出妥协,风险投资公司收回部分投资的资金,但股份依然不变。

  让风险投资公司不解的是,这家业绩一直稳定的广告公司,就因为媒体经营者的变更瞬间就失去了资源的优势和关系。广告公司的经营并不透明,如果只看数据就会忽视其核心竞争力的真实水平。这种傍媒体型的广告公司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而媒体关系对于多数广告公司而言其实是很脆弱的,但风险投资显然对这个市场缺乏了解,盲目的投资还是带来了新的问题。引力媒体副总裁谭建勇表示。

  合力昌荣、广而告之、中视金桥这些广告公司都是典型的侧重媒体购买的广告公司,他们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跟央视和其他电视媒体关系巨大,他们不是央视招标的广告代理大户就是代理央视某频道的栏目广告,傍大款效应下,这些公司也都保持了快速发展。

  国际资本并不懂中国的广告公司,只看到他们的盈利能力,看不到他们的服务能力。他们并不知道换台长、换频道负责人对于那些承包媒体的广告公司意味着什么,电视台领导一换其经营思路往往就会发生大的变化,很多承包频道或栏目的广告公司就有可能没饭吃了。谭建勇说。

  但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黄升民表达不同的观点:风险投资未必不懂得中国的传媒市场,只是他们都抱着赌博的心态,期望在市场、政策没有变化之前打一个时间差,将这些公司做上市,自己两年内退出,赚一笔快钱。然而金融危机的到来,改变了他们当初的计划。

  上市尴尬

  20088月广而告之广告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然而上市当天股价就大跌20%。作为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独家广告代理公司和央视四套部分栏目的广告代理商,广而告之广告公司在2007年的时候营业额就达到4400万美元,纯利润2700万美元。但是即使这样的业绩也没能打动资本市场,上市当天就遭遇了冷遇。

 无独有偶,2008710日中视金桥国际传媒控股在香港港交所挂牌上市,上市当天就跌破发行价,其PE投资方贝恩资本按照当天的收盘价仅获得25%的投资回报,这与当年其他上市案例中PE投资回报动辄几倍十几倍的投资回报相去甚远。2006年年底,向中视金桥注资3200万美元助其上市的贝恩资本,显然在这个项目上收益寥寥。

  中视金桥也是央视最大的广告代理商之一,与央视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主要买断央视部分频道的栏目广告时间销售给广告客户。据悉,近年来,中视金桥买断的栏目和广告时间不断上升,经营业绩也很不错。但是这些都没能打动资本市场,上市后中视金桥的股价就一直在低位徘徊,一度低到四毛多港元。

  传媒业上市在产业上市中是比较靠后的,前几年白马户外、TOM、分众传媒上市,股市就比较看好他们,因为他们拥有自有媒体,但是中视金桥和广而告之的资源则主要嫁接于央视,很多环节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黄升民说。

  中国的媒体购买公司在海外上市受挫并非个案。在中国传媒市场上,媒体购买经营本身就是一块水很深,经营很不透明的一块市场,尤其电视台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人事变动对于广告经营权的影响会很大。这些媒体购买型的广告公司又都把上市后融资用于继续扩大买断媒体广告经营权,这自然难以吸引资本市场的青睐。

  央视拥有的资源是垄断性的,仍然保持着体制内的色彩,没有彻底市场化。广而告之是否能每次都竞标成功,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其下一年度的经营业绩,这种不确定因素的风险性极高。一位之前在广而告之工作过的高层人士透露。

  即使是像广而告之、中视金桥这样的常年拥有央视的节目或时段的独家资源,但是由于与央视的合作为广告收入保底,而非分成的模式,且央视每年不断提高保底价格,他们面临的压力会逐年增加。其未来的成长性都受到质疑。

  何去何从

  合力昌荣作为多年的央视招标十大代理公司中承揽额最高的公司,最近几年也介入到买断媒体经营权的业务当中,例如独家买断东方卫视全年的广告经营权和天津卫视部分栏目的广告经营权。由于东方卫视收视不稳定,起起伏伏,其广告代理公司昌荣广告也可能面临亏损和持续的投入。

  如果广告公司没有融资,经营媒体前期亏损就属于正常的事情,但是融资后就像戴了枷锁一样,当投资人面对巨额亏损,双方的关系的紧张就不可避免。很多广告公司拿了钱后,钱反而成了烫手的山芋,融资前不知道为什么要融资,融资后却不知道钱用来做什么。谭建勇说。

  于是一些广告公司拿到资金后继续买断媒体资源,但是却不知道一味的买断媒体广告经营权,其前期的投入和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以及由此带来的亏损是资本市场不能接受的,最终带来的是相互扯皮,关系交恶。一旦广告公司完不成对赌协议的目标,双方就会陷入尴尬的局面,对于风险投资公司而言终极目标就是上市后退出获得多倍的投资溢价,控股并不是他们想要的。黄升民说。

  风险投资公司选择传媒行业的大方向并没错,只是选错了对象,选择关系型的广告公司存在很大风险,媒体关系的脆弱性和媒体经营成本的日益高涨让他们缺乏竞争力;此外拿了钱以后也没有做正确的事情,有的去买断媒体资源,有的则钱一直扒在银行账户中,没有发挥价值。某业内人士尖锐地指出。

 但黄升民认为风险投资看重媒体购买型公司符合其短期逐利的本质,毕竟在中国传媒市场上,广告媒介业务占据80%的规模,而且媒介型的广告公司现金流很好,综合代理广告公司虽然服务能力更强,但利润率低,对专业要求更高,很难做到规模化,因此短期投资很难见到回报。

  20088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当天,引力媒体副总裁谭建勇飞赴香港与国际投资人见面,充分的交换了对投资和经营的看法。谭建勇认为当资本进入广告公司以后,可以丰富公司内部的组织架构提升管理水平,聘请更资深更专业的员工,提升服务能力,甚至选择合适的公司进行并购重组迅速壮大规模,拓展服务网点,回归到市场和服务为主的专业化公司层面。广告公司的核心价值是服务,而提供服务的人才是最有价值的。

传统媒体 冰火两重天

  200891日,天津《渤海早报》创刊。业内人士纷纷猜测,这可能是国内最后一份创刊的都市报了。都市报经历了1998~2003年的烽烟五年,此后就开始淡出投资者的视线;20094月,新闻出版署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新闻出版署署长柳斌杰公开表示民营资本将被吸纳参与出版行业融资。

  传统媒体领域由于受到体制的限制和准入门槛的限制,业外资本一直很难进入,即使是业内资本的投资也显得小心翼翼,生怕碰到敏感地带。然而在报纸、杂志、图书出版这三块传统领域的投资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报纸 投资机会越来越少

  世纪之交时,都市报曾经是国内报纸行业投资的主体。在冀万林的印象中,200491日郑州的《东方今报》创刊后,由于市场竞争趋于稳定,投资门槛提高,行业利润下滑,就几乎再没有新的都市报创办了。冀万林是华商传媒集团战略发展部负责人。

  中国的报纸用20年时间走过了美国200年的历史,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都市报起步,到1997年开始走向繁荣,那时几乎每个大城市都有五六份都市报,2002年的时候西安报业市场就有7份都市报。冀万林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那时候很多城市都出现过报纸的恶性竞争,一份报纸可以卖到一毛钱五分钱,由于报纸卖得太便宜,很多报摊摊主直接就把报纸送进废品收购站了。这种恶性竞争的局面持续了两三年,到2003年后报业市场基本趋于稳定,一个城市一般维持2~3家的都市报,形成垄断竞争的格局。

  “2001年人民日报社和北大青鸟集团创办的《京华时报》号称启动资金是5000万元,2003年创办的《新京报》号称投资一亿元,而如今即使投资一两亿元也很难保证做成功一份都市报。冀万林说。

  对于报纸行业而言,引进业外资本被称之为与狼共舞的过程,当年《京华时报》创办时,就引入了北大青鸟这个业外资本。之前一些报纸也引入过业外资本,但因为人的因素、机制和政策等因素而合作失败。而《京华时报》的创办引进了媒体企业按市场规律进行操作的经营方法,并且激发了企业对利润最大化的强烈追求。例如北大青鸟集团坚持《京华时报》实行全员聘用制,用全新的机制保证资本的利益。因此,几任总经理都特别强调成本管理,强调报纸版面量、发行量与广告量三者之间的平衡。

  尽管报纸的投资门槛越来越高,风险越来越大,投资回报周期越来越长,但汉能投资集团董事总经理赵小兵觉得传统媒体至少还有5年的增长空间,报纸领域的一些细分市场还存在投资机会,例如一些行业报纸、财经类和一些生活消费类的报纸。

  杂志 找准细分市场

  相比报纸市场的饱和状态,中国杂志市场分散而并不成熟,在冀万林看来,杂志市场上新闻、体育、生活方式等类别杂志的发展并不充分,与杂志发达国家同类型的杂志差距还非常大,还存在一些投资机会。作为华商传媒集团的战略发展部门,他们依然把传统媒体行业作为投资发展的重点之一,这其中就包括杂志。

杂志市场上虽然已经出现了像时尚、瑞丽这样比较有规模的杂志集团,但在时尚类杂志之外的广阔杂志市场,总体而言还是分散和小规模的,现在单本的杂志竞争力是不够的,越来越需要整合和并购成一个杂志集团,但整合后如何实现协同效应,保持不同杂志之间在业务和文化上的协同,这是更复杂的事情。赵小兵说。

  由于传统媒体的政策限制,没有一般行业的退出机制,加上中短期投资收益不高,业外资本尤其是风险投资极少涉及这个领域,在这个领域投资的一般都是业内资本,他们一般投资杂志都是为了丰富集团内的产品结构。杂志是一种个性化的深度阅读产品,一本杂志的投资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风险并不小,如果没有找准市场,定位错了,就会造成损失。杂志广告行业是金融危机的重灾区,2008年以来,西方国家有一些历史悠久的著名杂志停刊,但也有杂志受影响很小,可见作为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的杂志找对市场和需求是极其重要的。

  尽管杂志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还是有些杂志以一种非正常性的成长,例如目前号称发行量超过300万册的《特别关注》和《看天下》,就在五年左右的时间里快速崛起,以超大的发行量吸引了广告主,而像《特别关注》和《看天下》这样的男性文摘杂志,其技术含量并不高,十几个人的团队,剪刀+浆糊的模式就成就了他们今天的市场地位;而《博客天下》最近的上升势头也很猛,其模式更为简单:直接在互联网上摘东西,有台上网电脑就可以做事了。

  《特别关注》、《看天下》、《博客天下》这一类文摘杂志的崛起带来的启示是:只要发掘出市场空白点,并找准读者受众,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就一定可以切分出一块市场。

  出版业 打破坚冰

  和报纸、杂志相比,图书出版是一块更加传统的产业,2007年图书出版产业的总体规模达到1176亿元,远远超过报纸和杂志。多年来图书出版市场一直风平浪静,几乎很少受到新媒体的冲击。然而,2009年的文化体制改制的新政策却把图书出版业推到风口浪尖上,一时间,图书出版领域成为传媒投资的新热点。

  2009521日,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出版社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表示2010年底前,中央各部门各单位148家经营性出版社将全部转制为企业,其所属报纸、期刊、音像、电子等经营性出版单位一并转为企业。这个消息被视为出版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

  20071221日,辽宁出版集团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出版传媒第一股。上市后辽宁出版集团收购了三家民营书商。民营书商在很长一段时间与非法几乎等同,他们很多脱胎于图书发行商,由于长期在图书市场上浸淫,逐渐开始图书策划,然后找出版社谈书号合作,交钱后,出版社办各种手续,出版印刷成书,然后在新华书店和二渠道发行,具体合作和收入分配模式多样。

  这种模式长期以来只能半地下地进行,因为没有直接出版权和稳定的出版品牌保证,民营书商长期处于打游击状态。2000年以后这种情况出现了改观,虽然政策还没有让民营书业合法化,但市场环境已经越来越宽松,非法经营已经很少被提及。而《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则相当于给民营出版业彻底正名,肯定民营出版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鼓励民营与出版社合作。

  《指导意见》出台后,民营书商一下子成为各方资本争夺的对象。冀万林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出版集团、风险投资和业外资本都开始觊觎民营书商。出版集团收购民营书商看重的是他们的策划和市场能力,风险投资则看重他们的盈利能力。这一块市场眼下热得很。冀万林说。

  2009年以来最受关注的就是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收购著名的民营书商共和联动,成立了北京凤凰联动文化传媒公司,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控股51%,共和联动的张小波则成为新公司的总经理。而近期,作为业外资本的盛大文学也收购了华文天下(弘文馆),加快了整合出版市场资源的步伐。

  但赵小兵对国有体制的出版集团收购民营色彩的书商也表示了担忧。国有出版社收购民营书商后,体制如何理顺是个大问题,国有出版社的管理者并不占股份,是实际的国有体制内的职业经理人,而民营书商被收购后依然占有股份,是大股东之一,这两种角色之间如何协调则是个难题。

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赵正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