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收费模式调整影响短信业务下滑,门户网站瞄准搜索引擎“新”亮点
●中国概念股在NASDAQ出现疲软态势
●上市公司纷纷寻找新的“概念”以求“救市”
●收费方式调整导致短信业务不断下滑●Google巨额IPO触动门户网站认真投资搜索引擎

以网站目录索引起家的搜狐,在Google巨额IPO的刺激下斥巨资“重返”搜索引擎市场。本报记者康亚风摄
似乎是已经习惯了盈利,中国的四家门户网站在发布财务报告时都有意无意地回避了2002年前后那种大张旗鼓办新闻发布会的宣传手段。上周,TOM、新浪、搜狐先后发布了自己2004财年第2财务季度财务报告,除了TOM召开了一次电话会议通报详细情况之外,新浪和搜狐这两家国内最为老牌的门户网站都选择了低调的方式,只是按照NASDAQ的规定将有关数据安静地披露于网上。就算是财报飘红的TOM,也没有显示出此前欧锦赛或是奥运会推广时那种一掷千金的豪气。
一时间,门户网站的财报发布从原来的轰轰烈烈变成了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么在这种看似自然的转变和看似宁静的沉默背后,数字又能告诉我们些什么内容呢?
短信蜜月过后业务逐步走低
截至记者发稿时,国内另一家门户网站网易公司尚未公布其Q2财报,因此在这里,记者只能整理到TOM、新浪、搜狐三家的数据。而从这三家公司所提供的数据来看,传统的短信业务持续走低很大程度上让中国互联网门户网站演绎了一场“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
的悲喜剧。
2004年Q2财季中,新浪总收入达4920万美元,按US
GAAP计算净利润为1800万美元;搜狐总收入达到2730万美元,按USGAAP计算净利润为990万美元,合每股全面摊薄净收益25美分;而TOM方面的数据则显示,公司总收入达到3088万美元,按USGAAP计算净利润为1006万美元。
对比起今年第一财季,新浪、搜狐和TOM都分别实现了收入和利润的双重增长,但增长的速度明显已经放缓。
新浪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虽然Q2季度新浪的短信营收从上季度的2410万美元增长至2600万美元,但如果不计算来自网兴科技的营收,本季度新浪的短信收入则从上季度的2370万美元下降至2000万美元;搜狐的下滑则显得更加明显,2004年Q2财报中,搜狐短信业务的收入比其Q1下降7%,为1390万美元;而对凭借无线增值服务成功实现赶超搜狐的TOM来说,虽然短信收入达到1511万美元,比Q1实现了3%的增长,但对比起2883万美元的无线业务总收入和2.5G产品和服务高达63%的增长率来说,短信的疲软之态已经显露无疑。
资费方式调整为短信下滑主因
“这种疲软的态势已经不是一个季度的现象了,已经成为了一种过程。”中国互联网协会的专家表示,“电信运营商从去年底开始的策略调整直接导致了众多SP们在传统短信业务方面的萎缩。这是一种必然,是新旧交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可喜的是,资本对整个过程的理解已经逐渐开始全面地发展。2004年Q1财报公布之后,几家门户网站的股票价格都出现了持续的走低,但在Q2财报发布之后,几只中国门户网站股在NASDAQ上都拉出了红线。“
搜狐CEO张朝阳透露,由于短信收费模式的改变,SP的短信业务的确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从本质上来说,这是移动运营商规范市场的做法,搜狐对此表示欢迎。“以前用户在网上订购产品,是由SP发信息给移动远营商通知收费,也就是说网站想怎么就收怎么收,但现在大部分用户在网上订购产品时,必须加一条由用户发送给移动运营商的确认信息才能构成收费。”张朝阳透露,“这对很多不规范的SP来说打击很大,但对真正规范经营的SP来说,是在净化市场空间。在未来的2.5G市场乃至3G市场上,经过这样一次整顿之后,对于强者来说会更有利。”
在线广告虽增长仍难挑大梁
从三家门户网站的财报中可以很明确地看到,除一直在网络广告方面作为不大的TOM之外,新浪和搜狐Q2都在网络广告方面实现了比较强劲的增长。数据显示,新浪Q2实现了1550万美元的广告收入,较2003年同期的950万美元增长63.4%,较上季度的1310万美元增长18.3%;而搜狐的广告收入则达到1340万美元,同比增长97%,比第一季度增长了21%.广告收入占2004年第二季度全部收入的49%,广告收入毛利率为75%.“2004年是我们广告业务整合后收入空前强大的一年,第二季度广告业务收入的增长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搜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古永锵表示,“第三季度将是赛事频繁的季度,我们将承建亚洲杯和中国网球公开赛官方网站及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一级方程式赛车上海站比赛内容频道的搭建,我们将从这些赛事中获益匪浅。付费搜索期望在第三季度也有良好的发展,我们自主研发功能齐全的搜索引擎将在第三季度正式推出。同时,这一数据也反映出2003年底我们收购的两家垂直型网站17173.com和Focus.cn与搜狐公司的顺利整合而使得公司持续地在可规模化发展的在线广告领域中获益。”
正如张朝阳所预期的那样,搜狐正在网络广告的领域内逐步缩短和新浪之间的差距。但搜狐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按照传统的经验,网络广告的利润率比起移动增值服务来说要高很多,但从数据上来看,在广告收入上期待着本质飞跃的搜狐由于兵分两路,在移动增值服务领域内受到的影响远远大于TOM,以至于在总收入和利润方面都落到了TOM的后面。
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了中国互联网门户网站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事实:网络广告虽然毛利高发展空间大,但此前大家在拉短信这根救命稻草时似乎都有点用力过猛,造成了今天的积重难返。而一直以来都平稳增长的网络广告虽然保持了比较好的增长势头,但市场培育方面远远不如短信那样彻底,造成了今天这种独木难支的的局面。
Google巨额IPO刺激中国门户网站
“看公司业绩不能只看单纯的利润数据和收入,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来说,还要考虑一个很重要的参数那就是每股收益。”搜狐公司一位资深中层对记者表示,“收入结构方面的畸形或许能够成就一家公司短时间内的辉煌,但是不可能塑造一家企业长久的核心竞争力。”
的确,作为门户新锐,TOM一直把自己的定位尽量朝着移动增值服务提供商的角色靠拢,网站尽量避免和三大传统门户网站之间在网络广告等领域内的直接竞争。但Q2过度畸形的收入结构和仅0.5美分的每股收益的确很难让人信任TOM在Q3的表现。对于TOM过度依赖移动增值服务的短板,TOM少帅王雷雷也直言不讳地承认,公司一直在尝试多元化的努力,虽然网络广告在Q2还没有什么突破性的飞跃,但已经体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虽然对比起TOM的每股收益来说,新浪和搜狐似乎都拥有得意的资本,但在收入结构多元化的道路上,它们也并非一帆风顺没有对手。业内专家评论称,广告增长虽快但仍不能成为支撑性的收入来源,加上短信减收等多方因素,造成了NASDAQ上的中国概念股们寻求新的亮点吸引股民和投资者,并让资本方保持信心。于是,网站们现在纷纷开始打搜索引擎的主意,一搜网和搜狗的先后出现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早在2003年初,当时业内就有部分人士指出,搜索引擎将成为互联网下一个制高点,而许多媒体也对此进行了相关报道。然而由于当时短信正热,以及市场反应,中国的门户网站均无意认真投入这块市场。但近期在Google巨额IPO面前,中国的门户网站才发现自己的短视:在2004年,“热钱”
对于搜索引擎的兴趣远远高于其他业务。但现在才开始补课却已是有点迟来的味道,能否及时“救市”很难预料。
不过亡羊补牢总聊胜于无。门户网站是中国互联网的旗帜,从2000年前后的泡沫到2002年的全面盈利再到今天的集体多元化,这都是发展必须经历的过程。
2004年将是中国门户网站彻底分道扬镳的一年,以往模糊的发展模式将在今年发生本质的转变。谁将成为最后的王者,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海外热点
国际巨头激战搜索引擎
微软称在搜索市场也要做老大
上周,微软推出了新的搜索引擎,它能够同时搜索网页以及用户的电脑硬盘,其矛头直接对准了Google.在微软金融分析师年度会议上,微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SteveBallmer表示,微软决心在搜索引擎技术方面击败Google.Ballmer表示,微软不愿意在搜索引擎市场充当落后于Google的第二名角色。他说:“我们总是谋求做市场的头名位置,我们不想做一个追随者。如果我们不是第一名,我们将朝这个目标快速前进。”
传Google筹资达360亿美元
近日,有消息传出网络搜索引擎公司Google计划在8月9日当周完成IPO定价。Google称,公司计划以每股108美元至135美元的价格发售2460万股股票。
Google表示,如果以每股108美元至135美元的价格进行发售,这将使公司整体市值达到290亿美元至362.5亿美元之间。以价格区间的最高端计算,公司市值仅比雅虎低10亿美元左右。
作为今年全球最引人关注的GoogleIPO,目前已进入倒计时阶段。这家网络搜索引擎公司自己对其最大价值的估计,超过了华尔街的大多数非正式预测。由于此次股票发售将突破性地采用拍卖方式,因此最终价格可能比这还要高许多。
Google初始股的高定价表明:市场对这家已实现盈利的网络搜索引擎公司的初始股抱有极大的兴趣。
■趋势预测
互联网在未来5年将成广告支出增长最快媒介
普华永道(Pricewater鄄houseCoopers)近日预计,互联网将在未来5年内成为广告支出增长最快的媒介,从2004年到2008年的年平均增幅可望达到9.5%.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在IT业蓬勃发展之际,美国互联网广告支出一度大幅增长,但随后出现回落,2001年大幅下降了12.3%,2002年的降幅更达到16.6%.但此后,由于经济复苏及人们对互联网的信心日益增长,网上广告支出开始反弹。2003年,互联网广告支出增长了20.5%,预计今年将进一步增长14.6%,达83亿美元,超过2000年创纪录的82亿美元。
普华永道预计,到2008年,网络广告支出将达到114亿美元。网络广告支出尽管有所增长,但仍只是广告商在其他媒体上支出的一小部分,尤其是相对于报纸和电视广告来说。
综合去年同期及上季度对比
公司名称 |
同比增长较高的业务 |
同比增长较低的业务 |
收入(美元) |
利润 |
新浪 |
移动增值服务 |
广告业务 |
4920万 |
增15% |
搜狐 |
广告业务 |
非广告业务 |
2730万 |
增32% |
TOM |
广告业务 |
非广告业务 |
2500万(净营收) |
增99% |
注:第二季度新浪的短信业务在不考虑收购深圳网兴科技公司的情况下出现了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