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搜狐宣布“搜索领域王者归来”并正式推出自己的搜索门户网站“搜狗”;同一天,网易宣布已经与Google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搜索和内容方面进行合作。联系起此前雅虎中国全力推出的“一搜网”和Google巨额IPO的产业背景,搜索领域正在成为中国门户乃至中国互联网的又一个热点。
在整个搜索引擎的地盘上,Google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一度垄断了80%的互联网接入资源。在美国,曾经的蜜月伙伴———雅虎由于对Google力量的担忧而早在前年年底就宣布斥资2.35亿美元收购网络搜索软件制造商英克托米(Inktomi),并随后在搜索引擎领域接连出手,刀锋直逼Google.尽管Google的王者地位仍然牢固,并且即将进行的高达300多亿美元的IPO将大大增强Google的力量,但Google并不能高枕无忧,它在中文搜索领域正面临来自中国同行的有力挑战。一场似乎是以Google为公敌的战斗正在展开,它的对手是搜狗、一搜、百度等,这些挑战者共同的武器是采用“内幕搜索”技术,而这一技术正是Google的死穴。
Google放弃的,非Google们一致坚持
“搜狗是在Chinaren和搜狐双重技术优势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了互动技术的第三代搜索引擎。”搜狐CEO张朝阳表示,“搜狐是中国最早进入网页搜索的互联网公司,在技术和经验以及用户的积累方面,搜狐有着其他竞争对手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搜狐本次王者归来,目标便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市场内的领导者和规则制定者。”
记者注意到,不仅是搜狐,包括雅虎、百度乃至慧聪、中国搜索联盟等业内不同细分市场内的参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把自己的优势锁定在“技术”上,都认为搜索将是一个“技术为王”的领域。
尽管各家在谈到自家的技术时都丝毫不吝惜溢美之辞,但最终的技术标准却只有一个,最后的胜利者也只有一家。可是对于非专业的普通用户来说,在面对那些怎么看怎么面目可憎的技术参数时,又该如何去判断和选择?“技术为王”这条被参与者都默认的游戏规则,又将如何转化成最终的胜势和商业利润?
“雅虎是全球搜索行业里最早的倡导者,也一直保持着和技术最紧密的接触。”
雅虎搜索事业部总经理张谦对记者表示,“在耗费数十亿美元进行了多次并购之后,雅虎已经站到了全球搜索技术的最前沿。同时,雅虎也一直非常关注市场的最新动向和用户最新的使用习惯并随之调整自己。”
根据张谦介绍,其实现阶段的搜索引擎本身只有两个层面,第一是海量网页的抓取和分析,并根据搜索服务提供商既定的规则对网页进行赋值和排序,即Google所坚持的“网页搜索”,其结果是看上去“更加客观公正”,但问题是搜索结果中会因为存在大量死链接和无效链接而将有意义的搜索结果淹没其中;第二是通过人工的方式对相对的海量数据进行抓取分析,并通过人工手段进行分析和排序,即搜狐最先在中国所倡导的人工搜索,又称“内幕搜索”。这种方式相对第一种来说,由于人工处理的因素搜索结果中死链接的数量很少,但在信息的广度方面存在死穴,同时排序方面容易受到商业因素的干预,这也是竞价排名模式最早的原型。
“所谓的第三代搜索,其实仍旧只是把网页搜索和内幕搜索两种模式结合起来的混合型搜索。”张谦认为,“只是在其中加入了更多的人工智能化提示,力求让搜索结果更加精细而已。目前除了搜狗之外,其实包括一搜、百度等国内搜索门户也都是在这样的思路下经营的。”
这样的经营思路造就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无论是一搜还是搜狗或者百度,似乎都把自己的假想敌设计为Google,搜狗甚至还打出“两狗相争必有一伤”的旗号,似乎要和Google死磕到底。
这样的做法背后是否还有其他的商业目的,暂时还难以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和一贯坚持网页搜索的Google比起来,国内的从业者们都将自己的方向定位在Google所放弃的内幕搜索上。
那么在中国,经过人工挑选和排序的搜索方式和技术积累,到底会不会成为Google的致命伤?
Google的死穴:中文分词逻辑错误
在搜索业内盛传这样一个故事,即在雅虎做搜索的人总是拿“和服”这个关键词来讥讽百度,因为在百度上搜索这个关键词,大量搜索结果会是类似于“君和服装”、“时尚和服装”这样让人颇有些啼笑皆非的网页;而对于百度的员工来说,则一样可以找到另外的关键词来嘲讽一搜的智商。
“这其实就是单纯网页搜索在中文搜索领域内的一个死穴。”张谦表示,“其实要改进某一个或者某几个关键词的搜索结果对于搜索服务提供商来说很简单,只需要在程序中更改几个参数就可以做到。但之所以无法这样做,是因为很可能更改完这几个参数之后,更多的关键词在被搜索时所得到的结果会更加惨不忍睹。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工的分类和排序就显得非常的必要。”
用半专业的术语来讲,这种情况叫做“中文分词的逻辑错误”,也是类似百度、一搜乃至搜狗这样的中文搜索门户手中用来对抗Google最有效的武器。
“对中文关键词的理解是一家搜索引擎服务提供商通过很多年持续地分析用户使用习惯所积累下来的经验,这种技术的积累是钱堆不起来的。”张朝阳也承认,“这也正是搜狗手中一张非常关键的牌,因为无论是对Google还是对一搜或者百度来说,搜狐校友录4000万注册用户为搜狗所提供的庞大数据库房和建立在此背景之上的搜索经验,将构成搜狗独一无二的个性。”的确,对中文的理解以及由此衍生的本地化等优势将是Google在短期内所无法跨越的一道障碍,张谦甚至断言,不管Google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建独立办事处也好,通过并购也好,都将无法逾越这道障碍所构成的时间壁垒。
“就算Google收购国内一家搜索引擎借路进中国,他也不可能保证自己网页搜索的技术能够在短时间内支撑起被收购的这家中国搜索引擎的外壳正常运转。”张谦表示,“虽然Google进中国的趋势不可避免,但时间对大家来说都是公平的,等到Google真正开始在中国参与竞争的时候,先行者们将已经确立起自己在很多方面的优势。”
中国搜索产业链的瓶颈
最早在中国做搜索的时候,整个产业链包括三个简单的环节,即技术服务提供商、门户网站和最终用户。几年前的百度那时位于整个产业链的最顶层,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百度逐渐发现由于产业链上的第2个环节,即普通用户所直接接触的环节———门户网站由于自身都还在流量的泥潭里挣扎,在搜索的领域内根本找不到明确的商业模式,因而更多地是以一种“纯服务”的态度来对待搜索和使用搜索功能的最终用户,因此对搜索的热情越来越冷,投入也越来越少。
“那段时间百度很迷茫,几乎有无以为继的感觉。”百度总裁李彦宏曾经表示,“百度觉得必须经过一次转型,改变产业链的这种尴尬局面。因为搜索对于互联网爆炸性增长的海量信息来说有存在的必要性,那么就一定存在商业价值和商业模型。”
在那时,另外一位搜索领域内的先行者和李彦宏想到了一起,他就是曾经的3721老板,如今的雅虎中国总裁周鸿祎.当年,他们同时想通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搜索是让更多的用户更直接地到达某一个搜索结果的一种过程,也是提供信息帮助用户选择的一种过程”,用户停留在搜索引擎上的时间不过几分钟甚至更短,而停留在某个搜索结果上的时间则将是一个小时、数天、甚至一生一世。
“这就是商业模式的萌芽。”业内知情人士表示,“按照经济学的原理,谁最终获得了利益或者机会,那么谁就应该为这个过程埋单。”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周鸿祎开始带领3721在全国建设网络实名的推广和销售渠道,而李彦宏也开始着手进行百度走上台前和竞价排名渠道的推广过程。
当这样的思路被更多人了解之后,门户们猛然发现,原来自己空守着一座金山却把锄头拱手让人。在周鸿祎全国推广网络实名并建设销售渠道的同时张朝阳其实也在做着类似的事情,不过搜狐所建设起来的渠道只是为了搜狐商城的推广而已。于是整个产业链被拉长,埋单者的加入也终于使搜索这条原本缺乏发展源动力的产业链初步完善了起来。
在此之后,百度开始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向门户提供搜索技术,另一方面开始着手百度本身的搜索门户,并在一段时间内将百度首页在Alex上中文网站的排名拉升到了第四名的位置。而在门户猛醒之后,产业链中的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开始逐步融合并对立起来,并最终形成了如今这种由搜索门户、销售渠道、搜索用户和广告主所构成的四环结构。
如今这样的结构是否合理?四个环节中哪一环又是弱项?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所有从业者都一致将目光锁定到了搜索用户身上。“中国目前一共只有8000万左右的网民,其中经常使用搜索引擎的又更少。”张朝阳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搜索结果可以做到的流量和影响,也限制了广告主所能实现的商业价值。这不仅是对搜狗而言,对于百度、一搜乃至Google都是一样。流量的增长和广告主商业价值的增长将是同步的,而且两者之间是几何级的关系。因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空间的拓展,信息海洋的爆炸性膨胀将越来越突出搜索的重要程度。”
本报记者彭悟
■记者观察
中国互联网期待新传奇
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曾经目睹了一个又一个的神话诞生,比如短信,又比如游戏。但这些历史的经验更多地带着浓厚的原创味道和中国背景,也一再地强调了普通用户为互联网埋单的可能性。那么对于搜索来说,在这个一度被雅虎和Google把持的领域内,中国互联网能否创造一个新的传奇?Google在全球范围内的不败金身能否被中国公司所打破?如今尚在圈外虎视眈眈的微软最终又将选择什么样的手段来制造新的变化?一切依旧都是那么扑朔迷离。
不过无论结果怎样都不太重要,因为在如今,至少作为普通用户,会因为竞争而拥有更多选择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