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广传媒以股抵债方案,据说是为解决上市公司国有股全流通,抑或股权分置所作的尝试。这个方案好不好且不论,给电广传媒的不同股东算个帐,自然就会清楚。
电广传媒的源头是1994年3月湖南省广播电视厅属下的湖南广播电视发展中心,当时的注册资金1000万元。1994年12月,广播电视厅将湘视广告发展公司划归“发展中心”管理。1996年12月的注册资金为6934万元。这是电广传媒最初比较接近真实的注册资本。
第一次发新股时不同股东的成本
1998年,“发展中心”将其全部资产与负债投入,联合另外四家企业发起成立电广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经湖南资产评估事务所评估,其净资产为13716.89万元,折股10000万股,另四家各以现金按1.371元/股共认购了800万股;1998年12月以9.18元/股在深交所发行5000股A股,即为流通股。原始流通股东的成本为9.18元/股。
1999年3月25日,电广实业上市,当日收盘价为18.99元。也就是,第一天买入电广实业的人成本是19元。于是我们看到至少三个价格,三个成本。
当年,公司更名为电广传媒。
第一次转赠股本后至增发时不同股东的成本
1999年中期,电广传媒进行分配的每10股转赠3股,2000年10月31日,增发5300万新股。于是有不同的时段的成本:
(1)大股东,股份增加30%,变成1.3亿股。成本:1.055元/股。
(2)A股原始流通股东:股份增加30%,变成6500股,成本:7.062元/股。
(3)第一天上市时购入的流通股东:股份增加30%,成本:14.615元/股。
(4)2000年2月15日,电广传媒创下最高44.18元的股价,次日创下最高的收盘价:42.07元。以这天收盘价购入的流通股东的成本是:41.10元/股。
增发后不同股东的成本
2000年10月31日增发,5300万流通A股,增发价格30元/股,流通股东按略高于10:6的比例配股。场外资金也可申购。成本变成:
(1)大股东,股份不变,成本不变,仍为1.055元/股。
流通股增加5300万股,他们的成本分别是:
(2)A股原始流通股东:每1000股配604股,成本变成15.7元/股。
(3)第一天上市时购入的流通股东:每1000股配604股,成本增加到20.41元/股。
(4)以2000年2月16日收盘价购入的股东:每1000股配604股,成本达到36.92元/股。
(5)新进入申购者的成本为:30元/股。
不同股东的投入、派息所得和派息后成本
电广传媒两次共筹得资金20.49亿元(含发行费),2000年以来的分红情况是:2000年业绩0.56元,每10股派3元(流通股东除税后2.4元),2001年业绩降为0.29元,10股派2元(流通股东实得1.6元),2002年业绩再降为0.16元,2003年升到0.18元,这两年都是每10股派1元(流通股东实得0.8元)。总共派息:1.8088亿元,其中大股东总共收到9100万元,向流通股东总共派出8260万元,实际收得6608万元。
比较派息所得:大股东98年投入1.371亿元的评估净资产,得到1.3亿股,5年中分红9100万,分红回报66.34%。流通股东总共投资20.49亿元,得到1.18亿股,(占总股本的45.66%),5年中实际得息6608万,在不考虑股价变动亏损的前提下,投资回报3.22%,不及活期存款(滚存所得5年为3.65%)。从得息的角度看,大股东的回报是流通股东20.61倍。
如果从成本变化的角度来看,派息完毕后,上述五个成本就变成了:
(1)大股东,股本不变,派息后,成本为0.355元/股。
(2)A股原始流通股东:成本15.14元/股
(3)第一天上市时购入的流通股东:成本19.85元/股
(4)以2000年2月16日收盘价购入的流通股东:成本36.36元/股。
(5)按每股30元申购者的成本:29.44元/股。
2003年转赠股本完毕后的成本
2003年的分配方案中,另有10股转赠3股,已于2004年5月12日实施。转增完毕后,成本变化如下:
(1)大股东,股份增加30%,成本变为0.273元/股。
(2)A股原始流通股东:股份增加30%,成本变成11.65元/股。成本是大股东的42.70倍。
(3)第一天上市时够入的流通股东:股份增加30%,成本变成15.27元/股,是大股东的55.97倍。
(4)以2000年2月16日收盘价购入的股东:股份增长30%,成本变成27.97元/股,是大股东的102.53倍。
(5按每股30元认购者的成本:股份增加30%,成本变为22.65元/股,是大股东的83.02倍。
大股东通过占有资金和高价减持所得
电广传媒上市时的资产是否存在虚估,还有电广传媒以3.2亿元现金收购大股东的荣涵投资有司,以及为追回3个多亿的欠款而得到的部分大股东的资产,是否存在虚估现象,现在很难给予评价。
电广传媒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款项总额为500626095.75,在算帐时是按三年期存款年利率2.52%同上市公司结算的,上市公司资金并不充裕,2004年中报显示银行贷款超过21亿元。上市公司欠银行贷款,是按照贷款利率计算的。也就是说,大股东占用了上市公司5个多亿,导致上市公司银行多贷款5个多亿,前者付的是存款利息,后面付的是贷款利息——实质上是上市公司帮大股东多付了超额部分的利息。因此,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款项的使用利率应该是一至三年(含三年)期贷款利率,为年利率5.49%,大股东应付给上市公司利息为84167397.07元,少付了45533182.02元。平均每股少付0.269元,据此算得,大股东的每股成本为:0.0034元。
另外,大股东还拥有上市公司净资产的50.31%,计12.0368亿元,每股7.12元,调整后为7.01元。按每股7.15元抵债后,大股东注销7542.1022万股,每股多兑现0.14元,合计少付款10558943.08元。至此,大股东1998年投资已全部收回,还有992.32万的赢余,每股成本为-0.0591元。
大股东于1998年投入净资产1.371亿元,这些年中,总共得利9100万元,通过大量占用上市公司款项,少付利息4553万元,通过抵债又多套现1056万元,总共套现5.39亿元。另外还有公司9357.9万的股权,几项合计,大股东的资产,所得及种种利益为:9100万(分红)+45533182.02(少付利息)+539260310.8(套现)+93578978股(相当于净资产679633700.08元)+公司控制权=675793492.82元(现金)+93578978股(相当于净资产679633700.08元)+公司控制权=1355427192.9元+公司控制权。还不算今后以多少溢价减持所持股份的超额收益。
大股东和流通股本成本和收益比较
(1)大股东的投资收益率至少为988.15%,成本为-0.0591元/股。
经此变化后,流通股东成本没变,公司每股净资产略有增加至7.26元(收到利息后的每股增加约0.115元),调整后为7.15元。到我写这篇文章时止,电广传媒收盘价为9.79元,我们计算前述流通股东成本核投资收益:
(2)A股原始流通股东:成本11.65元/股,连分红一起,投资收益为负,-1.86元/股,投资快6年,收益率-15.97%。与大股东相比,成本已是大股东数倍,投资效率是大股东8.5%。
(3)第一天上市时购入的流通股东:成本15.27元/股。连分红一起,投资收益严重亏损,-5.48元/股,持有5年多,收益率为-35.89%。与大股东相比,成本是大股东的无数倍,投资效率为大股东的6.49%,吸1/16。
(4)以2000年2月16日收盘价购入的股东成本变成27.97元/股。连分红一起,投资收益严重亏损,-18.18元/股,持有4年多的收益率为-65.00%,与大股东相比,成本是无数倍,投资效率为大股东的3.54%。大股东投资效率是流通股东的28倍多。
(5)按每股30元申购者的成本22.65元/股。连分红一起,投资收益严重亏损-12.86元/股,持有快4年,效益率为-56.78%。与大股东相比的成本是无数倍,投资效力方面,大股东是流通股东的22.86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