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数字电视地面标准融合方案酝酿变身
 
 

www.stanchina.com  20060829

 
 

  在为期四年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争夺战中,谁将是最后的赢家?

  在822日开幕的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科技发展论坛上,记者了解到,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目前已确定,上周已通过广电总局科技司的审批,本周和此后的一个半月还需经过广电总局社管司、法规司以及中国工程院、国家发改委、中国国标委的最终审批,有望在10月正式公布。

  然而在究竟采用哪个标准上,却又横生枝节。此前,广电总局内部传出消息,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将采用融合标准,即以清华力合的多载波技术为主,上海交大的单载波只是辅助技术。

  而现在,据消息人士透露,融合标准将变身并存标准

  融合方案突遭放弃

  据消息人士透露,数字电视地面无线传输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地面标准)的具体方案是:在发射端和传输部分,清华的多载波技术和上海交大的单载波技术在电视台都将有自己的芯片,可以向不同的用户发射两套不同的信号;而在接收端则保持原状,各自制定自己的标准,比如上海将继续采用上海交大的单载波技术,而深圳、青岛等地则继续采用清华的方案。

  有关专家指出,事实上,单载波和多载波技术在基础上是无法融合的,这也是融合标准无法推行的原因。此外,上海交大从1994年开始投入其标准的研发和产业化,目前投资已经高达十几亿元,并且大多数来自国家提供的经费,融合标准方案以其技术为辅,势必导致十几亿投资付诸东流。

  这种做法显然是在和稀泥。清华力合有关人士对并存标准颇有微词。本来,清华力合占了上风,而现在顶多和上海交大打个平手。

  事实上,如果实行并存标准,清华力合压力更大。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已经表示,地面数字电视国家标准即将颁布,且标准一旦颁布,现有正在试验的标准在一年之内要转到国家标准上来。而此前,清华和上海交大已经承诺在一年内承担目前已试验地区的设备向融合标准转换。

  目前,清华力合已在全国15个城市试验其标准,而上海交大只在上海和湖南两个地区试验,前者的转换成本远远高于后者。

  欧洲标准稳居主流

  经过几年的利益博弈,清华和上海交大可谓筋疲力尽,然而最终的地面标准究竟可以带来多大的回报呢?

  目前主管部门对地面数字电视的前景并不看好,城市范围内的有线电视整体数字化转换才是他们关注的重点。中科院电视电声研究所有关专家很是担忧。

  数字电视分地面无线、卫星和有线三类,后两者早就确定采用欧洲DVB-SDVB-C

  清华力合和上海交大在地面无线技术上的角逐,瞄准的都是农村、城郊和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等市场。

  尤其是上海交大。据《中国数学电视》杂志主编包冉介绍,上海交大近日提出了新三农政策,正与部分地方政府谈判,使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搭建农村信息化平台。

  然而,农村的用户对数字电视以及增值服务的需求并不如有线电视用户那样急切。

  中科院电视电声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刘全恩告诉记者,接收地面数字电视,需要在电视里面内置数字调节器,目前一个数字调节器的价格高达2000元,这在农村市场是很难被接受。

  至于在城市,公交车的拥挤、出租车对观众收视习惯的挑战,都使得数字电视暂时难以大规模开发。

  相反,包冉认为,“DVB-CDVB-T标准是最成熟的标准,在度过专利保护期后已经成为开放标准,由于成本较低而更受欢迎,他们占据了未来中国数字电视的核心市场,而新的融合地面标准只能是有益的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即将出台的融合标准并没有涉及到手机电视标准,这与欧洲的DVB-H依附于DVB技术体系存在很大差别,显然在地面传输标准中失意的广科院将成为手机电视标准的主导者。

  张海涛822日透露,广电总局旗下的广科院目前正加紧编制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技术标准规范——STiMi,目前技术已经过关,今年年底将全面推出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2008年移动多媒体要为奥运会服务。

  虽然还面临着欧洲主导的DVB-H、韩国热推的T-DMB、高通主导的MediaFLO标准的竞争,但包冉告诉记者,广电总局将向STiMi提供统一且惟一的频段资源,这对国外标准将有一定的抵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About StanChina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北新胡同38号院
TEL:010-51288959  FAX:010-51288759
E-mail:stanchina@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