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掌中轻——国学U盘智能书库隆重面世
06 年 11 月 15 日 ,在首都师范大学北校区的国际文化大厦会议厅第六会议室里,召开了一次新闻发布会。虽然已经进入冬天了,但会场内的气氛却相当热烈。这次新闻发布会的主要事项就是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发布最新研制出的个性化电子图书馆 —— 国学U盘智能图书库。而前来参加发布会的大多是学术界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专家学者,这也使得这次成果发布会比起网络上的国学热来显得低调的多。
经过数年攻关,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可随身携带的个性化电子图书馆 —— 国学U盘智能图书库。简单来说,就是把中国传统经典著作数据库放在U盘里,能够让用户随身携带。这种 新型加密U盘作为数据载体,以古籍经典文献为基本内容,以多种知识词典为辅助功能,综合而成的新型产品。 它的推出,标志着国内电子出版业取得了一项新突破。
为什么要推出智能书库?
目前,国内电子出版物正蓬勃兴起,虽然,我国目前传统图书一年的销售额约为 1000 多亿元,而电子和网络出版物在总销售额中只占一个零头,但是没有人会忽视它的新生力量。人们对这种新事物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尤其是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子出版物也将日新月异。中国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出版管理司寇晓伟副司长在曾经指出,中国目前的网络出版业呈现出电子平台技术公司、电子内容网站主导的趋势,在出版业占有绝对优势的传统出版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传统图书出版的市场影响力在未来 5 至 10 年里会逐年降低。这一方面是因为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现在人们阅读的时间越来越少,坐在电脑前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少有人能够将一本书完完整整地读下来。其次,新的市场目标群体已出现。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现已成为必修课,而且现在的许多学生都是网民。 5 到 10 年后,他们在中国阅读市场上将占到绝对多的份额,他们汲取基本信息的渠道很大一部分便是通过互联网。
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所长 尹小林 先生说,正是看到了中国乃至全球电子书籍的强势发展,所以才用几年时间来潜心研究国学智能书库。
尹小林所长说,首师大电子文献研究所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把中国传统古籍和现代化电子技术结合在了一起。我们的工作已经做了很多年,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光盘到 u 盘,从通用平台格式到智能书库,是十多年不懈努力的结果,也是站在社会发展前沿的要求。
另外,电子出版物中涉及到古籍的为数不少,但是能够保证高质量的微乎其微,加上不少古籍都是专供研究者使用,不方便大众。为了能够把古籍阅读与普及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受益,更好地弘扬国学,我们花费很大精力做了这件事。
它和普通U盘相比,有什么不同?
记者手中拿着的这个小小的U盘,里面保存了庞大的古籍数据供用户使用,而且本身就非常精美时尚。记者有些疑惑,这和普通的U盘相比,有什么不同?
尹小林所长介绍说, 国学U盘 智能图书库所采用的载体系向国内优秀的U盘硬件生产商所直接定制,通过严格的测试和加密,具有容量大、防拷贝、免安装、可升级,抗病毒、保存长久,使用简便等诸多特点。
一是容量大 , 质量高: 国学U盘 智能图书库所收入的内容系从电子文献研究所最大的古籍数据库 —— 《国学宝典》中筛选而来,国学宝典中收录近 8 亿字数据,U盘只撷其一叶。其质量精良,几经审订;版式精美,随文配图;并针对适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九种不同的级别,每种级别所包含的书目各异,少至近百,多达数千。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历代典籍,尽收眼底。专家也好,学生也罢,皆可各取所需。 国学U盘 智能图书库配备有真人发音字典及人名、书名、地名、帝王年号等专家知识库,可随机动态链接全文内容。
二是智能化,U盘中所储存的数据配有精美图片,有音乐、配音朗读,可读可视可听。防拷贝、免安装:具有防止拷贝功能,使用更安全而且使用U盘无需复杂的安装程序,简单实用。
第三,更实用的是可升级:今后随着数据的不断扩充,U盘也可以随时升级,保证使用者获得最新数据。电子文献研究所研制的国学宝典的数据库已经超过 8 亿字,而且每年都在递增,这是保证U盘数据库及时更新升级的有力支持。
第四,拥有独家知识产权。此外,U盘提供了多种精致款式供选择,打造传统学术与当代社会的完美结合。可以作为礼品馈赠他人,时尚而不失品位。
产品获得了专家学者的好评
国学U盘 智能图书库已经过三个月试用,获得了专家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不仅是学习研究的有效工具,而且也是馈赠亲友的时尚文化礼品。
产品研制成功后,文献所向高校著名学者赠送了样品供其使用。这些专家学者一直使用着研究所的大型数据库国学宝典,当U盘智能书库推出后,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在自己的研究中使用了这款产品。经过三个月左右的试用,专家学者一致认为U盘智能书库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电子图书领域领先一步。同行也称赞 它的推出,标志着国内电子出版业取得了一项新突破。
10 月 27 日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亲自考察了电子文献研究所的工作。于永湛副署长认为文献所做了很多扎实具体的事情,尤其是电子文献研究所的工作已经不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上,而且把理论研究带入到了实践应用中,并且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肯定了文献研究所的创新 性工作,赞扬了电子文献研究所在古籍电子化领域所取得的成绩。
除专家学者外,研究所还考虑到广大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U盘分为多种,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还可以自由组配内容,价格合理,既有价格 58 元的大众产品,也有价值千元的专业产品,还有万元以上的高端产品。知识含量巨大的个性化图书馆可以像装饰品一样随身携带,极大地满足了当代青年学子追求知识和时尚的愿望。其实,不仅仅是专业师生,凡是爱好传统文化的人都可以从中受益。这比起捧着大部头古籍阅读方便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