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 12 月 27 日 ,史坦国际总裁苏纲宪(以下简称苏总)与处处鸟 CEO 陈勇(以下简称陈总)做客新浪直播室,就新媒体、 Web3.0 等话题展开交流,由于新媒体及对新媒体的投资,近几年来已成为业内的一个热点,本刊也跟进报道。
主持人: 2006 年 web2.0 是一个很新鲜的话题,所以谈 Web3.0 是一个很领先的事情,请苏总和陈总就 Web3.0 这个概念给大家解释一下。
陈 勇:我们处处鸟最先的定位是全球化 Web3.0 时代一个个人化的工具。因为根据福莱德曼先生的简介,全球化分为三个时代 :1.0 时代是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推动的,他们靠着船坚炮利就打过来了;在 2.0 时代是跨国公司的商业运作窗体顶端;到了 3.0 时代推动力量就变成了中小企业和个人。大家听起来可能不太相信,个人能够推动全世界全球化的发展。像很多世界著名的事件第一个报道的不是 BBC 、 CNN ,而是某些有一定工具的个人。我们在跟福莱德曼先生探讨的过程中,他认为要让个体、中小企业成为推动全球化的一个力量需要一个工具,能让大家来协同沟通,不断创作。我们处处鸟就是其中这样一个工具。
主持人:苏总怎么理解刚才陈总谈的 web3.0 和新媒体的关系?
苏纲宪:关于新媒体的概念一直是史坦国际学术研究的一个重点,因为史坦国际是传媒的思想库,研究媒体的产业模式和产业政策,传媒投融资理论和实践。我们认为媒体是人器官的延伸,媒体的发展是不断地满足人的便捷,满足各种器官的需要,满足全面的人的需要是媒体发展的趋势。比如最早 2001 年我们在论坛上做了 " 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竞合 " ,就有这种话题。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 Web2.0 也好, Web3.0 也好,对于新媒体的概念来说,是发展到一定时候更趋于人性化需要的媒体形式,更着重于它的传播形式。我们原来的形式是一对多的,现在可以一对一、 N 对 N 的,传播形式怎么定义是一种说法的问题。
主持人:像这种媒体和互联网的技术发展,对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会带来了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呢?
苏纲宪:陈总的项目其实蛮早就在我们会上做了发布,也是专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项目。我们关注这个项目主要是看它的投资价值,因为很多投资方需要在我们会上筛选一些项目,我们也有义务帮他们做些论证。现在国家传媒产业这一块兼有政治属性和产业属性,而户外和新媒体是没有政策瓶颈的,外资进入比较多,也比较容易退出。所以处处鸟这样的新媒体形式大受追捧,我们很多朋友对这个项目比较看好。
陈 勇:我们现在跟一些人接触还是比较看好,当然有些 VC 风险投资商提出一些疑问,我们是从理性上进行分析,同时更想用行动来回答他们的一些疑虑。因为新的东西都在探索的过程当中,应该说我们自己认为看得很清,但其实也许不是特别明朗。
主持人:新媒体、人物、投资项目的评选,具体来说你们评估的标准在这个项目中是怎么操作的?
苏纲宪:对传统媒体来说,主要是公信力、品牌、受众市场、财务状况等等,新媒体这一块我们更看重它的传播形式。刚才陈总介绍处处鸟的传播形式,它是网友来义务地做内容的提供、价值的创作,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传播方式和盈利模式,能降低劳动成本,尤其网友也能获得利益。评判标准方面更多是我们和一些著名的投资机构合作,从投资界的角度来对项目进行评判。其中有两个重要的标准,第一个就是这个项目启动的时候是不是有现金流。这是很要命的问题,现在很多拿着计划书圈钱,圈了一把钱就烧钱,烧完钱就拉倒,投资界是很头痛的。还有一个是这个媒体是不是基于很大的人群或是跟传统行业相结合,就有一个重大优势是有很多的消费群体。我们说受众市场,一定要眼睛有受众,以前说的 " 为人民服务 " 就是这样一个观念。现在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满足人的个性化的需求,和谐社会这个理念跟我们的概念是相吻合的。
主持人:咱们说的所谓新媒体,你觉得 " 新媒体 " 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 新 " 字是不是主要是说它采用新的技术手段就可以称为新媒体?
苏纲宪:这只是一个方面。其实对新媒体有个误区,有些新兴媒体跟新媒体是不一样的。比如楼宇的视频,有些没有无线互联的,不能称为 " 新媒体 " 。我们认为 " 新媒体 " 一定要基于互联性质,有线互联,无线互联也可以,或者是有一种新的技术形式、新的盈利模式、新的传播方式。像处处鸟这种,我点汽车,同样点汽车这个网页上的人都在一块儿,可以聊天,那么汽车广告在这儿销售或者是投放就太有效果了。从它的传播方式决定了它的盈利模式,所有媒体的投资价值要归功于它的传播效果,它是怎么传播的,它的效果最终是哪些人在接受。所以我们觉得需要给在投的投资方一个忠告,这些朋友其实热情很高,看到 China ,看到传媒,钱就下去了,这是很可怕的。有那个钱,你可以经过专家论证之后选择一些非常好的跟传统行业密切结合的媒体。现在这样的媒体非常多,而很多投资方不知道,好像传媒没有开放。其实媒体除了没有承诺的之外,它很多的领域是有投资机会的。
主持人:苏总,说到新媒体, 2006 它在投资、融资这方面总的情况怎么样?
苏纲宪:有一个形象的词概括现在媒体的状况叫 “ 外热内冷 ” ,资本方热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热钱找项目。现在好项目还是少,但是新媒体这一块确实给投资方一块比较肥沃的土地。因为如果跟传统媒体合作,特别是广播电视,一定要注意掌握国家政策,这一块风险很大,是不容易成功的。我们建议更多投资没有政策风险的,像户外媒体,还有 Web3.0 新媒体形式。我们只要看它的盈利模式,再一个是不是基于受众群体。因为受众最终是反映在广告客户上,反映出投资价值。所以受众集群是哪类人我们要做很细分的研究。
主持人: 2006 年有没有让您觉得印象比较深刻的新媒体的公司或者是具体的模式,有没有这方面的一些具体案例?还有在互联网领域有没有比较好的公司案例?
苏纲宪:我们这次有个 2006 中国十大传媒投资案例、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媒体以及十大新媒体人物的评选,是一个专业性评选。本年度最有影响的传媒投资案例就是搜房网的并购案, " 鼠标 + 水泥 "—— 代表了一种经典的传媒运营模式。
今年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凯雷投资的分时传媒。它其实做了一个非常巧的新媒体概念的整合,全国高端的户外媒体分阶段、分时的销售。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媒体加新媒体形式的东西,其实也是传统行业本身非常大的市场加上一个新媒体的形式。这是一个不错的概念。
还有橡果国际也是很不错的。前一段时间关于橡果国际的非议,其实并不是对这个媒体盈利模式的质疑,而是因为产品质量有问题。每一个企业不管盈利还是不盈利,都要讲职业道德,这从哪个行业来说都是基本的企业的伦理,要有这种立场,要有做人的立场,企业更应该有社会责任感。
互联网的案例,比如新媒体处处鸟。很多投资机构都问我有什么好的项目,我首先要说的就是处处鸟, 陈勇是中国十大新媒体人物候选人。我们评判一个媒体特别是新媒体有没有价值,要看它技术瓶颈、技术门槛是不是高,这决定新媒体能否保持一定时间的垄断。再一个是盈利模式,我们觉得他的这种盈利模式应该说让我们非常惊讶,也让投资方非常欣喜。我跟很多投资方谈了以后,他们觉得这个事是很值得关注。
主持人:苏总, 2007 年新媒体这个领域在国内具体来说投资的热点是哪些方向?
苏纲宪:媒体的投资,第一,不要侵犯政策底线。第二,它的传播方式和盈利模式。我们更强调我还没投它,它就有现金流,我一投它,它现金流更快。今年德同投了一个二手车杂志,也是跟互联网结合的。现在国内的项目其实国外已经有了,参照国外有没有,如果有现成搬过来,再加上中国绝对的人口数量,高速增长的经济,就是非常好的。再就是传统媒体嫁接新媒体,这也是非常好的,比如电台跟互联网的结合。媒体不管是什么形态,不管是 Web3.0 还是 Web1.0 ,还是广播、电视、报纸,一种媒体取代另外一种媒体是非常困难的,哪种让我们觉得使得方便,这个媒体就好,就具有投资价值,这是我们认为的。
媒体今后的发展趋势会更加人性化,符合我们一贯倡导的科学精神和道义原则,也就是 “ 以人为本 ” 。
陈 勇:最后谈到世界是平的,把世界上很多障碍打碎,让草根能用播客把以前只有明星、作家能做的事情做了。有了 Google 、百度,中小企业能做广告了,有了处处鸟,每个人都可以做广告了。因为人做生意,要开通服务,第一需求就是让别人知道。我们满足他的最低需求,以最低的门槛让力量回到草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