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11日,第八届电影节及第十一届电视节在上海隆重召开。本次大会上,围绕“新媒体”理念,数字电视产业链各环节的新老角色齐聚沪上,为我们共同描绘出媒体行业的全新未来。
新媒体时代谁说了算???上海电视节掠影 □ 文/汪云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虽然身为媒体人,但在第八届上海电视节“未来看我的”国际新媒体产业论坛上,记者还是被一个高频率出现的词“新媒体”弄昏了头。在传媒行业中,报纸被称为第一媒体,杂志为第二媒体,广播电视为第三媒体,互联网为第四媒体,刚刚兴起的移动网络增值服务(典型者如短信)为第五媒体。但何谓新媒体呢?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式,是由3、4、5种媒体共同组成的互动传播大平台,”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张大钟如此定义新媒体。
如果对这段有些绕口的定义不太理解,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何惠娴女士讲述的一个新媒体实际应用案例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奥运会转播一场足球比赛,9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用户在收看直播时,可以随意点播不同机位的摄像机,还可以随时检索球员的个人资料,查阅媒体评价,还可以与网友一起在线讨论、预测比赛结果或为喜爱的球星进行辩护??显然,这些功能不是任何一种既有的媒体形式能够独立实现的。”
“新媒体”这个概念足够新,听起来足够玄,但是记者在上海电视节却亲身感受到,在媒体大融合美好前景的感召下,来自广播电视业、消费电子业、通讯业、计算机业的各路诸侯正在暗自发力,崭新的产业格局正在酝酿并快速形成中。
谁是新媒体领跑者?
除了正确的战略眼光以外,要想成为新媒体领跑者,有两个必要前提:其一,拥有无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其二,围绕核心竞争力,快速卡位布局。
作为上海电视节的东道主,上海文广传媒集团在新媒体领域中异常活跃,让记者感到颇有些“舍我其谁”的感觉。显然,牌照和内容,是文广手中的两张王牌,亦是别人很难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电视节期间,文广宣布“旗下SITV全国数字付费频道运营平台经过10个月的试运营,在中国五家试验运行平台中首个通过验收,获得批复正式开通”。热闹的开通仪式上,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王效杰和社管司司长才华共同按下正式启动按钮。
至此,上海文广在今年上半年已经拿到了三张沉甸甸的牌照:国内第一张全业务的IPTV牌照、国内第一张手机电视牌照、国内第一个正式通过验收的数字付费频道集成平台。
这些足以令友商垂涎欲滴的牌照资格,加上大量节目资源,与上海文广“两个转变”的战略定位交织在一起,威力就会被迅速放大。根据上海文广集团总裁黎瑞刚的提法,“整个集团要实现从为播出而制作到为市场而制作的转变,从一个地方性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到面向全球华语内容市场的内容提供商、发行商和服务商的转变。”
在文广旗下,具体承办本次新媒体论坛的三家公司??文广互动”、“东方宽频”、“东方龙移动”,即是在有线数字电视、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三大细分领域布局的棋子。
“我们认为,新媒体向更高层面发展不仅仅是电信业和广电业在技术、市场、内容、网络等环节上的简单链接,而应该是从体制与机制、业务与经营等方面构建开放与合作的平台,在面对类型化的市场谋求共同发展与进步。”文广集团总裁黎瑞刚说。
其实,为了应对电信运营商IPTV业务对广电的冲击,很多地方的广电运营商一方面纷纷推进HFC双向网络改造,一方面也开始与当地电信合作,联手为用户提供服务。不过从黎瑞刚的表态中可以看出,文广的思路更开阔一些,希望凭借牌照和内容优势把跨行业合作的层次提得更高。
2004年12月23日,与中国电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重点是IPTV、宽带流媒体;2005年1月,与上海移动合作在上海地区试播“手机电视”;2005年3月,拿到总局的“手机电视业务开办和节目集成”牌照;2005年5月,与中国移动在京签署战略协议……一路走过,轨迹昭然若显。
对于文广的积极举措,不少业内人士评价,文广拥有内容,但是没有当地的有线网络,这反而使其没有了现实利益的羁绊,可以放手与电信展开合作。不过记者以为,其坚定的战略认知??互联网、移动网络与广电网络的融合必将是新媒体未来的发展方向”很值得广电业内的友商借鉴。
另外,上海地区的网络基础环境尤其是下一代互联网建设进展迅速,这也是保障新媒体实验的重要前提,足以令文广信心坚定。
对于3Tnet来说,IPTV不是问题
“科技部八六三计划??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的进展很快,”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先生告诉记者,“3Tnet提供的带宽和管理水平,做IPTV不是问题。”
据邬院士介绍,3Tnet的目标是自主研制Tbps网络设备,在长三角促进地方政府和运营公司建设下一代可运营、支持大规模并发流媒体和交互多媒体业务的高性能宽带信息示范网。“该网络实用Tbps级节点设备,上海和杭州之间的核心网带宽达到40Gbps,接入网端到端网络带宽可达到40Mbps,对IPTV、VOD、高清、IP电话、宽带上网等业务的支持上了不止一个层次。”
在整个3Tnet的建设中,上海市政府的角色也很关键。2004年,上海市政府开始启动“eShanghai(电子上海)”重大研究计划,全力推动3Tnet走向实际应用。其中,在闸北区开展IPTV业务,在3Tnet上开展网络游戏业务,在3Tnet上开展网络教学,通过3Tnet为医院和社区服务,通过3Tnet展示上海建设成果等。分别可以归纳为“E
-Entertainment、E-Learning、E-Health、E-Show。”
网络带宽和服务质量的升级对于新媒体产业至关重要。根据中国电信用户调查分析,影响中国用户购买IPTV业务的因素主要有:内容(含更新速度)、价格、图像质量和网络质量。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目前通过互联网开展电视业务,几个现实的问题无法回避。
“视频流媒体比传统IP数据业务占用更多带宽,数据传输不但要有严格的时间顺序,必须在限定时间内送达,而且还必须尽可能少出现丢包现象。在流数据传输传送期间需持续占据网络带宽,”邬江兴院士在演讲中提到,“而目前互联网对数据采取尽力而为的传输模式,无法保证端到端的QoS(带宽、数据包丢失、包延迟等)。运营商如果要在互联网上提供IPTV业务,必须使互联网具有面向连接的特性,要求带宽独占和流量平稳;要求大规模并发和组播;可实现大流量突发数据访问??这些也正是下一代互联网的基本特征。”
中国工程院邬江兴院士在演讲中着重提到,“经过4年艰苦努力,目前3Tnet项目已经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研究成果,以IPTV为核心的大规模并发流媒体很快将成为高速网络的主要业务。”
“3Tnet的一个接入点可接入6万个端口,对于上海来说只要有100个接入点就可以解决所有用户的接入问题;通过该网络,可传输100个数字电视频道,最大可支持30路高清电视和70路标清电视的组播,或总带宽小于等于1Gbps的频道数量。对于每个用户来说,要实现这样的网络环境,每个终端节点只需增加1200元~1500元的成本(不包括终端设备)。”
邬院士同时强调,3Tnet的开通,不但确保了网络支持,“更重要的是为运营商探索全新IPTV商业运营模式提供了可能。”
终端:不可或缺的“最后一米”
“越来越多的数字设备进行普及,以及网络环境的改善,使用户对终端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必将使计算机、通信、家用电器三大产融合在一起,衍生出全新的产业链条。”Intel公司亚太区总裁杨旭在上海电视节上提到新媒体时代终端产品的发展模式及方向。
“大量的技术革新将给业界带来新的业务模式和市场前景,产业链上各环节将出现更多的合作模式。以前Intel很少与运营商合作,但今天已经开始与上海文广进行端到端的合作,我们希望通过Intel芯片+各种应用模块的模式,来推动新媒体市场的快速发展。Intel的双核CPU,可跑多个操作系统的产品将在今年下年逐渐投入市场。”
从IT业到消费电子通讯,再到内容服务与运营,Intel的胃口越来越大,除自身积极与内容提供商建立端到端的合作关系外,Intel更希望通过众多增值伙伴共同开拓市场,在上海电视节“未来看我的”高峰论坛现场的寥寥几个展台中,竟然有三个来自Intel阵营。
北京艾瑞雅克公司现在展示的是一台基于Intel芯片开发的媒体娱乐中心终端。这个家庭多媒体中心包可以实现以下几方面功能:电视功能,可实现9频道预览、对电视节目进行时间平移(暂停或跳过)多制式接收及电视节目的定时录制。电影功能,通过软解码技术,支持不同格式文件的播放、先进的快进慢放等功能。刻录功能、音乐功能、图片功能、网络浏览功能及视频点播功能及游戏功能等。
国内机顶盒厂商天柏展示的是基于Intel-LINUX平台开发的家庭媒体终端,通过这种终端,用户可通过电视机收看本地运营商提供的数字电视节目,也可以播放和观看从互联网获取的流媒体内容。内容、网络、终端市场的巨大变化正扑面而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