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前途就是要嫁给网络吗?
——美剧在中国的 P2P 传播现象探析
都是网络惹的祸
2005 年,中国报业近 20 年来首次遭遇增长低于 GDP ,人们将造成这种现象的绝大部分原因归结为网络媒体发展带来的冲击。 2006 年,鉴于几部美国电视剧(以下称美剧)的流行,特别是近三年来美剧 P2P 传播逐渐升温至异常火爆的现象, 12 月份的《三联生活周刊》在其《 < 越狱 > 的中国隐秘流行》特别报道中认为,美剧的这种传播方式是“这个时代媒体剧变的迹象”,互联网对电视媒体的冲击也浮出水面。
人们在思考报纸行业遭遇寒冬的原因时,普遍认为在网络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报纸免费新闻的“草”养活了互联网的“羊”。同样的逻辑被《三联生活周刊》用在了电视与互联网的关系上,“电视还有前途吗?也许,它的前途就是嫁给互联网”。
然而,美剧隐秘流行现象的背后真的如《三联生活周刊》所说的那样吗?或许,结论为时尚早。
什么是 P2P 传播
P2P 是 peer-to-peer 的简写, peer 的意思是指“在地位、能力等方面的同等者、同事、伙伴等”,所以 P2P 不仅是一种网络传输技术,也是一种传播方式,即“点对点”的传播。 P2P 传播过程中,每个人既是信息的接收者,也是传播者;其电脑是传输终端,也是起点。与传统的主从式架构(即用户通过浏览器向特定的服务器(或供应商)发送链接请求进行交流和传输,用户之间是不能够直接相互传输数据流的)相比, P2P 是一种“去中心化”( De-Centralize )架构,任何用户只要使用 P2P 软件,他就可以向任何同类用户传输数据,而且所有的 P2P 软件用户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数据资料库,其功能就类似于主从式架构中的服务器资料库。
尽管 P2P 传播技术并不是什么新技术,但是它的威力和对电视媒体的冲击在 2006 年美剧的流行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P2P 传播技术的平等性、参与性、便捷性、选择性、互动性、“去权威性”,甚至还带有点自娱自乐性等优点,与其说是一场技术革命,还不如说是一场思想革命,它改变了人们看待互联网媒体的观念。诚然,互联网对各种媒体造成的冲击是空前的,但是否可以从美剧的 P2P 传播现象中得出“电视的前途就是要嫁给互联网”的结论还是值得商榷的。
从央视八套引进美剧《疯狂主妇》说起
因为《疯狂主妇》第一季的全球收视狂潮, 2005 年 12 月,央视八套播放了 8 月份引进的该电视剧。出乎意料的是,该节目的收视率非常低。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络上包括《疯狂主妇》在内的美剧 P2P 传播却异常流行。这也似乎验证了电视媒介的前途问题。
但是将两者做一个仔细的比较,我们会发现造成这种收视反差的原因不是或者主要不是两种媒介本身性质的问题,而是播放方式、传播内容、观众的收视习惯等问题。央视八套每天晚上 10 点开播,采用三集连播的形式,而且在翻译制作的过程中,删去了一些粗俗和带有性暗示的语言。正因为此,央视美剧在以下几个方面“出力不讨好”。
首先,它播放的时间太晚,三集连播之后,就接近凌晨一点了,无论对于“美剧迷”们还是对于普通的电视受众,这都是难以承受的。
其次,三集连播虽然满足了观众一次性过瘾式的接受心理,但是对于那些地道的“美剧迷”来讲,这恰恰是它的致命伤害。美国的播放方式是采用“季”的形式,每季集数并不确定,但基本上每周一集。这种方式留给了人们广泛的悬疑猜测和饭后谈资及观众的信息反馈和媒体评论,形成一种宣传和期待效应。中国“美剧迷”在接受美学方面呈现出与美国观众相似的群体特征。
再次,在传播内容方面,“美剧迷”更希望看到贴近原汁原味的电视剧,而不是经过删改、剪辑、配音过的中国版。
最后,央视八套是在美国第一季播放完毕后才引进的,但很多“美剧迷”都是跟着美国的播放节奏观看的,他们在美剧播放完毕的大概 10 小时左右就可以通过 P2P 下载,观看最新一集电视剧,所以当央视八套引进的时候,很多潜在的美剧电视受众已经欣赏完毕了。这也使它流失了一部分电视受众。
因为美剧,所以流行
就像我们前面所论述的那样,在美国刚刚播过的电视剧,大概在 10 个小时左右就可以通过 P2P 下载,如果下载不带汉语字幕的版本,这个时间要大大缩短至一两个小时。那是不是意味着是 P2P 传播的快速性对电视形成了冲击了呢?显然,我们要从两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首先,就美国而言,因为网络 P2P 传播在电视台播放之后,在时间先后顺序上居后,所以不可能对电视收看造成太大影响。可能的影响是,那些错过电视台播出的人可以将 P2P 作为一种补偿手段,而不是因为在同时可以选择的情况下,舍弃前者,选择后者。也就是说, P2P 传播只对那些在电视台播出时间段有“要务”在身的人产生影响,他们把网络 P2P 传播作为一种“退路”。
其次,就中国而言,我们可以发现,之所以美剧能够在网络 P2P 传播中如此受到追捧,就在于它是“美剧”本身,而不是 P2P 传播其他方面的优势。这其中一方面是因为美剧在故事情节、悬疑惊悸、叙事和表演等方面的特色与表现迎合了“美剧迷”这个亚文化群体;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剧在中国大陆的传播只能通过网络这种控制性较弱的渠道进行(如果没有央视或其他电视台引进的话),即它是通过一种“隐秘”的地下民间渠道进行的。既然存在这样一个对美剧有消费需求的群体,或者可以说是美剧通过日益发展的互联网在近几年内培育了一批日益壮大的消费群体,而中国电视媒体又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如美剧的引进量小、翻译制作和播放方式等方面,美剧借助网络的 P2P 传播方式得以流行也就不难理解了。
电视媒体的优势
我们丝毫不怀疑网络 P2P 传播的优势和给人带来的传播观念的变化,但是与它相比,电视媒体并非穷途末路以至于嫁给网络才有前途。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网络 P2P 传播的过程中,尽管美剧的下载量高达几百万,但是那些可以在中国大陆电视媒体上公开播放的电视剧的下载量却很低。这一方面印证了我们前一部分关于“因为美剧、所以流行”的论述,同时也说明了中国电视媒体的前途问题,因为这些 P2P 传播中下载量很低的中国电视剧的收视率却很高。
显然,与 P2P 相比,电视媒体还有其自身的优势。关于大众媒体的特性和优势问题,各种各样的教科书和杂志论文已经论述的太多了,我们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仅结合美剧的 P2P 传播,择其要而简述之。
无论电视还是网络,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它们都承载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信息样式,电视剧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电视剧是不要求时效性的。换言之,如果是新闻节目,则网络 P2P 传播将不再具有优势,几个小时的差别都可能是致命的伤害。正因为这个原因,网络 P2P 传播很难见到新闻节目的影子。
电脑的显示屏大小以及分辨率就目前来看还难以与电视特别是高清等离子或液晶电视相抗衡,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利用 P2P 下载了美剧,却转而利用电视来欣赏。除了更好的视觉效果之外,电视媒体还特别适合家庭或几个人同时收看,而电脑则显得屏幕太小了些。
谁也不能否认网络媒体近几年的爆炸性增长,但是从普及率来看,网络媒体还有一段路要走。这段路所需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经济发展、延伸网络的基础设施、费用等各种因素。
也许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人们观看视频节目的收视习惯问题。不仅收视习惯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为什么要改变传统的电视剧收视习惯问题也还需要更充足的理由和更充分的论证。
P2P 的传播劣势
P2P 传播技术在赋予网络巨大优越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劣势。与电视媒体相比,特别是具体到美剧的传播问题上,其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控制将会加强。如前所述,与电视的公开传播相比,美剧的 P2P 传播是一种“隐秘”的传播。网络媒体特别是 P2P 传播技术确实给新闻控制和信息的发布审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这绝对不意味着媒体控制的终结。随着美剧 P2P 传播的汹涌暗潮渐成气候,对它的关注和研究也会增多,那些利用 P2P 传播技术发布信息的网站的内容(包括美剧)的“合法性”将会被论证、审查、“把关”、控制、禁止或关闭。电视剧毕竟是一种包含意识形态的文化载体,对它的发布和传输不可能听之任之。著名的大型网站将首当其冲成为被规范的对象。 来源: 《传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