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热潮正在快速改变着全球商业和经济。据Dealogic的市场研究报告称,2006年全球私募公司包括黑石、凯雷、高盛、KKR、德州太平洋集团等在内,以私人并购或收购股权借以上市套现等方式的投资总额达7374亿美元,是2005年的两倍以上。而2007上半年的PE投资总额则达6300亿美元。
这场风暴也在逐渐影响中国,中国政府也对此十分警惕。2006年9月商务部等六部委联合颁布实施的《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及《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严格地控制了中国公司资产的境外转移(资本外逃)及境外上市的境内企业的资产质量,这对外资PE一腔热情来说是盆冷水。因为对于外资PE而言,他们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公司海外上市套取现金得到投资回报。
随着中国国内股票市场的持续火热及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PE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愈加被看好,2007年上证所和深证所指数分别上升58%和117%。软银中国风险投资基金CEO,Chauncey Shey也认为,在中国PE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依靠地方当局
汤姆森金融调查公司(Thomson Financial)的数据显示,今年到目前为止中国市场PE投资规模仍是很小。从今年1月1日到7月17日,PE的投资金额同比下降84%,仅仅为6.78亿美元,远低于06年的42亿美元。但实际上去年的42亿美元中有38亿美元是来自高盛,德国安联保险(Allianz)以及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三者对中国工商银行Pre-IPO形式的为期3年的战略投资。
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内PE公司或多或少都与一些企业或者当地政府有关联。如联想控股的弘毅投资基金,旗下有7.2亿美元的投资基金。弘毅投资的其他投资者还包括高盛和新加坡政府控股的Temasek公司。
中国将近200家的PE公司大多和国企政府有关,特别是早期投资者。这些公司主要投资他们熟悉的行业和地区,这让他们与国外的独立PE公司相比,有很大的优势。Walter Huang准备成立一家总部位于天津的投资基金,他说,很多人希望从国企融资,一旦与国企挂钩就意味着你的投资基金有了政府的保障和支持。
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于6月1日正式实施,为中国国内的PE公司提供完备的法律架构。 虽然目前没有PE获得正式批准,但据彭博社报道,高盛高华合资证券公司董事长方风雷准备利用6月新颁布的合伙企业法设立一家7亿美元的私募基金。
红杉资本中国的联合管理人Neil Shen称,目前已经有许多个人投资者和机构通过IPO及国内基金投资获取利益。红杉资本已经募资9.5亿美元,准备投资中国大陆企业。Neil Shen在90年代后期参与创建携程网,携程在2003年纳斯达克上市也让他成为大富豪。
海外上市套现已经成为私募基金投资回收的主要途径。中国国内火热的股票市场也逐渐成为PE的选择。去年9月中国政府颁布的法令也是在确保本国企业更多的在国内上市。
新上市公司的激烈竞争
蓬勃发展的股市仍是一把双刃剑。2007年上市公司的市盈率高达30到40倍,这极大增加了未上市公司的上市前估值。拥有2.8亿美金投资基金的今日资本集团总裁徐新(Kathy Xu)说,他们很重视所投资的企业能否A股市场上市。
相比几年前投资中国企业而言,如今的投资更易得到回报。这吸引了许多投资公司甚至经验甚少者也参与到投资上市前企业(pre-IPO)。红杉资本的沈南鹏认为,“竞争更激烈了。”汇丰私募公司亚洲投资并购总监Marcus Thompson说,目前企业IPO每股定价都在两位数,而在几年前只是一位数而已,“如今投资资金是多了,可投资的项目数量少了。”
在中国影响PE发展前景的最大因素莫过于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这家公司拥有将近2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资产。在几个月前,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购买了黑石集团价值30亿美元的股份,至于它未来将扮演什么角色还尚待发展。
PE在中国更像是VC
PE在中国仅仅刚刚起步。PE在中国的投资资金仅排名全球第18位,平均每笔投资金额也较小,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政府在外资并购上的严格管制。负责贝恩顾问公司私募股权投资的Michael Thorneman说,“大家都知道,这里不是一个并购天堂”。据他估计,PE在中国的平均每笔投资金额仅仅为4000万美元。
故此私募基金发现他们在中国的角色更像是风险投资者。较小的成交金额也反映了私营公司的在企业短期记录(short track records)与快速发展但体制松散的相对不成熟。汇丰的Thompson说,“当我们第一次联系这些公司时,他们的体制往往都比较混乱。”
即便外资购买中国企业股份也需要经过政策批准。凯雷初期试图3.75亿美元收购徐工集团 80%股份,而今这个数字降到了45%。“这些程序太繁琐了”,凯雷亚洲投资顾问常务董事Wayne Tsou在年初接受采访时说,凯雷曾出价4300万美元收购重庆商业银行80%股份的提议也被中国政府否决。
美林集团(Merrill Lynch)Richard Gibb认为,对于中国政府官员来说,他们并不想把企业贱卖给外资,尤其在秋天党会之前,这对仕途有着很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