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私人股权投资(PE)热门到极点,尤其是这一年多在中国二级市场赚到大钱,想撤出二级市场、却又不舍得中国资本市场这一热土的热钱们,纷纷改道做PE。一时间,放眼看去全是中洋PE、大小PE们。
据《私人股权情报》统计,2006年用于投资中国市场的PE新增了40家,实际投资130亿美元。新筹142亿美元的资金。而大型私人股权投资公司黑石、KKR等都在中国厉兵秣马,一些著名企业的退休CEO们也亲自带着自己的私募资金来到中国。
调整:前车之鉴
近30年来,国内外PE行业至少发生过两轮大幅度调整。
第一次调整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海外PE投资伴随垃圾债券市场兴盛而出现繁荣局面。PE通过垃圾债券市场融资对现金流充裕的企业进行收购。当时这也被视作金融创新产品,不熟悉这个产品的投资者在高利率吸引下不断进入,最终泡沫破裂,PE行业陷入低谷10年。此时,国内PE尚没有出现。
上世纪90年代后,投资IT领域为代表的PE以VC(风险投资)的新面貌重新崛起,并创造了GOOGLE等诸多IT投资神话。但随着泡沫被吹大,2000年新科技泡沫破灭了。PE再次陷入了低谷,这次国内的PE没能幸免。深圳恐龙创投樊五洲告诉记者,在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时候,本土PE遭受了巨大损失,许多PE机构关闭。
现在PE市场持续火热,PE行业会再次重复此前的调整吗?
北京一位PE经理发出提醒:PE投资出现了阶段性泡沫,接下来一段时间,PE可能再度面临调整。他希望这个调整是温和的,但他更担忧问题可能要严重得多。来自深圳的PE经理也承认,PE存在着调整的风险。北京、深圳是国内PE行业最发达的两个城市。
考虑到前车之鉴,PE经理们发出的盛世危言也就不难理解。
退出:尚有障碍
“政策上的许可对市场来说的确是个利好消息,但这并不表示所有的障碍都消除了。合伙企业法虽然解决了双重纳税的问题,但税务局目前并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而且如何在工商方面重新注册这个合伙制的具体的政策法规仍然没有头绪,所以配套政策能否跟上仍然难以确定。”一家国内投资机构高层表示。
目前我国尚没有完善的退出通道,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
融资、投资和退出是私募股权基金的三大步骤,中国目前大量存在的民间私募基金主要在证券二级市场上投资,而私募股权基金则更加依赖于投资企业的公开上市实现资本退出。但目前中国在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之外,尚没有运作规范的三板市场。
此前,由于法律框架和三板市场的缺失,有不少本土私募股权基金一直处于“两头在外”的尴尬境地,即尽管对本土企业进行投资,但基金的设立与退出在国外进行。此次《合伙企业法》的实施虽然解决了“设立”,但退出仍是个问题。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副局长焦瑾璞表示,要解决私募基金“退出”,一是利用现有股本市场,二是利用场外产权交易市场,还有一种就是通过并购来退出。除了上市、股权转让以外,资产证券化也是可以的,也就是把股权通过证券化的形式来退出。
品牌:仍未建立
很多成功的民营高科技企业IPO后实现的高额投资回报很大部分都被外国投资者获得了,比如盛大、百度。根本原因在于,在跟海外投资者竞争时,本土投资者有两大劣势:
第一,对期望在海外上市的企业,本土投资者还缺乏一个比较好的品牌,经验和信誉,因而它们给企业带来的增值服务有限,而且企业对他们的信任也有限。投资的过程其实是资方和管理团队相互信任的过程,投资的过程中有很多法律、金融的细节,在这方面,资方和管理层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前者更了解一些。
第二,国内的投资者往往只能在中国的法律环境下来操作。由于外汇管制、法律系统不完善、投资工具不灵活、对资方权益保护不到位等原因,国内投资受到了相对较多的限制。而海外投资者可以把企业“拉出去”“玩”,用海外比较完美的法律来保护他们的利益、创造各种好的激励机制。
所以本土投资者和海外投资者的竞争的起点就是不公平的。说到头来还是国内的资本市场没能满足企业成长对资金的需求。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也就此表示,推进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正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应当积极发展私募基金,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和分散风险能力,而且为其产业创新和转型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未来推进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健全私募融资制度、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需要在法规上进一步明确其地位,更需要在实践中大胆探索。
资金:还需募集
虽然,本土PE业在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持续发展了十年,但是在“只投不出”的限制下,目前很多相关公司已经没有过多的储备资金可用,他们要想募集到新的投资资金,只有走公司增资扩股的道路,但是在过往账单并不理想的状态下,如何说服投资者继续增资?
作为投资的一种主流模式,创业投资基金模式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其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独特的法律架构,为创业投资基金的高效运作提供了保障。但是在本土PE/VC(风险投资)中,资金还担负着扶持中小企业的使命,而不是单纯的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
现在,许多实收资本金较大的本土PE/VC逐渐开展“多条腿走路”的原则:一方面充分利用自己在本地的政府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加快同国外的海外资本合作,运用中外合作基金的方式,来完成新一轮的资金募集,并且可以结合中外创业投资公司的资源整合实现利益的双赢。 来源: 民营经济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