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慧探路手机交通预报
 
 

www.stanchina.com

 

  
   美慧探路手机交通预报  

   基于移动网络的定位技术,成本远低于传统预报手段  
  
   见习记者 刘方远 上海报道  
  
   “只要有手机网络就行。”冉斌称美慧科技的技术,覆盖面广,而且成本很低,“只要手机开着,我们就能通过分析获得道路交通信息。”

    

   “前方道路,畅通。”在上海的高架桥上,经常会有这样的液晶指示牌,方便司机选择路线。但这样的指示牌,并不能无处不在,很多时候人们无法直接知道道路的拥堵情况。

   事实上,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交通问题日益凸显,于是,有人瞄准了人们急于知晓即时路况信息的需求。冉斌就是其中的探路者之一。

   早年,在美国学习交通信息技术的冉斌与人联合创办了美国慧通公司,主要提供交通数据和交通信息服务。据称,美国慧通与Google、雅虎等知名企业都有战略合作关系。

   2004年,在美国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冉斌发现国内的市场已经开始成熟,于是归国创办了美慧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下称美慧科技),并自任董事长。

   “我们正在和移动合作推出交通信息服务,预计近几个月就能正式开放给大众用户。”冉斌向记者透露,通过美慧科技的解决方案,用户发一条短信或登录网站,不光能获得行车线路,还能根据交通的拥挤情况推荐出最佳出行方案,并预测出行车时间。
  
   借力手机定位

   “只要有手机网络就行。”冉斌称美慧科技的技术,覆盖面广,而且成本很低,“只要手机开着,我们就能通过分析获得道路交通信息。”

   事实上,对于类似的交通预报服务而言,如何获取实时的路况信息是服务提供者面临的最核心问题。

   据了解,传统的路况信息收集手段主要是通过安置路面传感器。比如上海的高架线路,在铺设时就在路面安装好了传感器,能随时统计车流量的数据。然后,再根据单位时间内通过车流的数量,就能测算出道路的拥堵情况。

   但是,这种手段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前期投入成本太高,而且施工周期长。如果要把所有道路全范围覆盖,将花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比如,美国的洲际高速都有铺设传感器,但总共修了50年的时间”。

   “基于移动通讯网络的实时交通数据采集技术,是美慧科技所拥有的核心技术。”冉斌表示,每个手机都随时与通讯基站保持着联系,在运营商后台能够知道手机的位置信息,美慧科技获得这些数据后,可以通过分析手机位置的变化,得到实时的交通路况信息。

   据相关统计,截至目前,上海有超过1600万的手机用户,这个庞大的样本群能够提供足够多的数据样本。而为了从运营商处得到这些信息,美慧科技早在创办之初,就与上海移动达成合作,双方称将共同推动这项技术的发展。
  
   三年试验

   冉斌坦言,尽管有在美国从事相关服务的经验,但是美慧科技在国内的发展并不可能照搬原来的一套,“三年来,公司在不停的摸索中前进”。

   据介绍,美慧科技在最初选择试验地点的时候,先后考察了北京、天津、广州等城市,但最终选择将公司总部放在上海,“从城市化的角度考虑,上海的经济发达,路况复杂。如果在上海能应用解决,就能在全国其它地方应用”。

   2005年,美慧科技获得来自三菱商事、美国Weather Central等公司150万美元的战略投资。随后,美慧科技开始在上海的静安区进行试验,“主要工作是在完善技术实施的细节”。

   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美慧科技的团队碰到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怎么判断一个手机用户是在走路还是开车?“怎么知道是在高架上还是高架下?这是因为,上海的路况信息比较复杂,有很多行人,也有很多的高架桥,同时,高架上的车流和高架下的车流行驶的路线是一样的。

   “当时,我们的主要人力和财力都花费在建立分析模型上。”冉斌说。

   美慧科技团队的三位核心成员与冉斌,都是1981年从清华大学毕业的校友,其中有三人还是土木系的同班同学,“我们沟通起来比较方便,大家都有点理想主义,并不急于赚钱”。

   2006年,美慧科技把试验的范围扩大到了内环线内,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同时,公司也与有关政府部门和企业展开合作。

   冉斌表示,2007年,美慧科技完成了第二轮融资,总额达350万美金。正是在这笔资金的支持下,美慧科技将在2008年开始市场推广。

   “现在基于手机的交通信息产品正在上海移动进行内部测试,预测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80%,估计这几个月就会正式上线。”冉斌说。
  
   数十亿美金诱惑

   根据瑞士银行的相关预测,交通信息技术在美国的市场将达到70亿美金的规模。冉斌则对中国市场很有信心,称交通信息技术在国内市场至少有二三十亿美金的蛋糕。

   “做运营商的SP只是一小块业务,只要拥有核心技术,我们将来还能提供更多种类的产品。”对于美慧科技未来的发展策略,冉斌如此表示。

   据了解,美慧科技已经与地图软件企业北京四维图新开展了车载动态导航试验,在车载导航仪上加载上海市的实施交通数据。如果能大规模投入应用,能反映实施路况的导航仪自然更有竞争力。

   四维图新总经理孙玉国认为,导航产业在国内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几十亿元,而随着车辆的增多以及产业的发展,车载GPS会越来越普及。

   此外,冉斌还看好与网站以及传统的电台媒体的合作,双方都可以形成互补。“另外,上海举办世博会,我们可以提供场馆周边的交通情况,甚至周边城市来沪的路况信息。”冉斌认为,美慧科技的市场前景非常好,而自主技术、与运营商进行数据合作,以及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是美慧科技应对未来跟随者竞争的关键要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08-02-21 15:51:33  

About StanChina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北路107号院7号楼1602 邮政编码:100025
TEL:010-58626851/58626852  FAX:010-58626853
E-mail:sksstan@263.net  media@sta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