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资本畅想

 
 

www.stanchina.com

 

  中影上市之后能否通过外部资本力量改变自身老国企国有缺陷,还不能完全定论。但是对中国电影行业的影响一定是积极的。

  当代中国电影界的教父级人物韩三平有一个梦,而眼下,这个梦离实现似乎已经不远。

  《财经时报》获知,中国电影集团(以下简称“中影”)正在进行内部改制,并委托招商证券作为主承销商,进行IPO(首次公开募股)方案设计。目前,有两套方案在具体讨论当中,不过目前两方案都没有令中影高层满意,还在进一步修改。

  中影的现任董事长韩三平,在几年前就力主将中影运作上市,眼下,除中影外,华谊兄弟等几家电影制作公司也正筹备上市。

  “可以预见,一旦中影上市成功,将会更加刺激上影、华谊兄弟等电影公司上市的冲动,加快他们上市的步伐。而资本也会在这一波投资中国电影事业的热潮中,表现出其逐利的特征,纷纷闻风而动。”易凯资本首席执行官王冉说。

  这不正是韩三平想要的吗?在他看来,上市不仅可以改变中影这个老国企的运行机制,更重要的是有机会将中国电影产品的总盘子做大。

  中影上市

  中影是中国的电影公司中,最符合上市条件的。

  “中影的独特性和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其在国内影业的垄断性地位和相对完成的产业链条,是其他电影公司都不具备的”。易凯资本王冉说。

  显然,中影是中国影业的领头羊。中影集团是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旗下唯一一家直属国有独资企业,行业主管机关给予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因而,中影集团在进口大片审批、发行、制片等领域具有垄断优势。

  此外,中影集团目前拥有14家全资子公司、34家控股和参股公司和1家直属事业单位。旗下的公司或单位中,包括制片公司、制作基地、发行放映公司、影院等电影行业完整的产业链条。

  近年来,中影集团通过参股的方式,组建了七条电影院线,签约加盟影院达400多家,票房占全国市场份额一半左右。据有关数据表明,中影集团总资产近30亿人民币。

  当《财经时报》就上市具体时间等问题致电中影集团时,中影相关人士以“不清楚”为由,拒绝回答记者提问。

  韩三平即表示,中影上市将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发展的资金需求,二是利用上市彻底从计划经济企业变成市场经济企业。

  韩三平寄希望于上市之后的外部资本力量改变原有的体制问题。

  对于中影集团而言,无论拆分哪部分优良资产上市,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的双重压力。有业内人士认为,投资者非常看重企业的管理机制,而中影固有的体制问题,会影响上市的市场估值。

  王冉指出,中影上市选择的时间点也是影响市场估值的重要因素。受国内经济以及股市的未来走势,中影集团上市时期的市场估值情况可能会被拖累。

  教父韩三平

  除了那些显而易见的优势之外,在电影圈内的人们看来,中影还有别的优势,其中包括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的个人魅力。用圈内人士的评价,韩三平是一个充满艺术气质的商人,很懂得如何运用商业规则做艺术的事。

  在电影业内有个潜规则:如果电影打上韩三平出品的标签,通过审查的可能性就高很多。实际上,韩三平的影响力,不仅表现在中影集团内部,还表现在对其他公司,甚至整个行业的影响。

  “以我们对于韩三平的认识,如果单把上市看成是解决中影内部的机制问题,那就太小看韩三平了。”一位接近韩三平的某电影制片公司高层说:“他的目的在于利用上市机会做大中国的电影产业的总盘子。”

  眼下,坊间普遍认为,如果中影上市成功,对中国的电影事业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中影上市之后,对于中影本身来说,能否通过外部资本改变自身老国企固有的缺陷,还不能完全定论,但是对于电影行业本身的影响一定是积极的。

  另外,业界期待中影上市之后,对国家现有的内容审查制度产生影响。这种看法认为,随着电影业公司越来越多的上市,资本方的力量将促进电影的分级制度以及其他制度的改善。

  目前,国内电影市场严格的审查制度,使得部分的电影在完成制作之后,无法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查,继而无法走进电影院。

 2007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33亿元,这些数字让中国电影业和投资业确信,中国电影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有足够的能力进入资本市场。

  实际上,派格太合环球影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健君在接受《财经时报》专访时说,虽然目前国内每年电影有30亿的市场,能够盈利的几家电影公司将所得利润摊到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则中国电影业整体利润为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中国电影严重缺乏商业性运作。

  而这种不正常的零利润现象,在电影人看来,既需要内部努力,也需要资本力量进行外围整合,两种力量配合以实现中国电影产业价值链的完整性和正常性。

  为此,包括中影集团在内的中国的电影做了多年的努力。

  2008年年初,中影集团的上市申请近日获得中 宣部、广电总局的原则性批准,迈出了上市实质性的第一步。

  在结出这条“原则性批准”的果实之前,中影已经做了多年的上市梦。

  2007年12月,中影集团发行了总额为5亿元的企业债券,主要投向建设电影数字制作基地、新建及改造影院、发展数字院线等项目。2007年5月16日,中影集团公司与IDG合作备忘录签约。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双方共同约定,今后两年共同合作投资拍摄五部以上故事片。2005年,中影向有关部门表达了上市的愿望,并且付诸实际行动,但是,由于牵涉到内容安全的问题,有关部门并驳回了中影上市的要求。

  而早在中影集团提出上市要求之前,上海电影集团(简称上影集团)就已经表达过上市的想法。中影集团获得上市准批的消息,对上影集团来说,既是刺激又是鼓励。之后不久,上影集团总裁任仲伦就向媒体透露,上影已经作出上市的内部方案,计划拿出四分之一的资产整合上市。

  不仅国有电影集团上市的想法和冲动,民营电影公司近年也同样取得长足的发展。《财经时报》获知,华谊兄弟也已经选好承销商。

  即使说中国电影目前的整体利润为零,但是2007年33亿的票房依然成为吸引资本力量的有力数字。

  记者 刘慧

About StanChina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北路107号院7号楼1602 邮政编码:100025
TEL:010-58626851/58626852  FAX:010-58626853
E-mail:sksstan@263.net  media@sta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