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电影院搬回家
 
 

www.stanchina.com

 

来源:财经时报
“私人影院是一种私人的选择和生活态度,它给人带来了无法想象的效果。”杜比实验室技术市场总监Craig Eggers说道。
看电影是一种很意识形态的事情,并不仅仅只是娱乐。多年后,人们还能够回忆起和初恋女(男)友看的第一场电影;当某一段熟悉的旋律或对白响起时,它不仅仅是一段可以保留的音质和画面,还能勾起某种回忆的味蕾。
聚会的好方式
“走,到我家看电影去。”是Eric最近常挂在嘴边的话。
Eric是一家外企公司的高管,刻板严谨的盒子生活并未泯灭他北方式的热情豪爽。一到周末,就是他最忙碌的时间,呼朋唤友来到家里的地下室参观他的私人影院。
不过,最让他引以为豪的还是他时间跨度近20年,数量达3000张的碟片,从CD到VCD再到DVD,每个时代的流行都在这里浓缩。他的私人影院更注重功能性,除却与电影的相关设备外,也只是在房间的装饰上,配备软软的地毯,与宽大舒适的沙发,充分考虑“众乐”的需求。
几年前,Eric在北京市郊购置了一套140平米的房子,地下室当然早就在他窥觑之内。从搬入新家的第二天起,他下班就躲在地下室里研究布线,消音等技术问题。对家庭影院热盼已久,有了空间,剩下的事情就水到渠成。
20平米的地下室不出两个月就布置得如同贵宾级卡拉OK机房,器材多且全。
“去年,各大院线开始放映《变形金刚》,我早早就和朋友们打好招呼,不到影院去,有空到我这里看。我们的青年时代都有过变形金刚情结,聚在一起看这个电影,颇有一点仪式性的怀旧。”Eric笑笑说,“可惜电影没有想象中拍得那么好,不过好在我这里有老版的《变形金刚》。我们几个人聚在一起感怀了一下生活,自嘲地笑自己在生活中也如同变形金刚一般,适应不同形态的需要。这种感觉也不错。”
从某种形式上说,私人影院成了派对的载体,看电影、唱歌,看某种带有回忆色彩的记录片——Eric的朋友中有一个记录片导演,他们每个人幸运或者不幸地都做了一回主角,然后,在一个合适的契机,会在他那110英寸的投影幕上放映这一段生活,这也成了派对中最受欢迎的一场戏。
“多数时,影院的观众是我一个人。”出差回来或者在结束一个熬人的项目之后,Eric会到他的私人影院里寻找最适合的放松。在电影世界中浸淫多年,他已经熟知哪类电影适合哪般心情。“好的影片是能经过时间洗礼的。”
《阿甘正传》中汤姆·汉克斯那无法停止的脚步在他的地下室里奔跑了好几回,在某种程度上,他把它当做是种励志;心情悒郁时,他又像寻找心理医生一样寻找他的《憨豆先生》,期望能带来久违的笑声……
粗线条的Eric某些时候又是细腻的,他很高兴现在有了私人影院。“有些情愫在大众影院中是无法触及或者无法被挖掘出来的。在私人影院里,能够很好地释放情绪,有时会发现另外一个自己。”
营造自我的世界
黄先生拥有一家画廊,他是较早进入艺术品投资市场的艺术商人。他的家位于北京北四环一个著名的别墅区内,三层小楼,近800米的空间让他有足够的空间享受生活。装修风格基本上偏欧式,客厅内偏居一隅的壁炉悄然静卧,只有在周末时候才升火。
比较而言,他的私人影院利用率更高一些。“闲暇时,我会选择一个故事片或者一段记录片,在‘第三极’里休憩。”他的太太戏称位于三楼的私人影院是他除了家庭和工作的“第三极”。
所谓的“第三极”位于三楼的最南端黄金地段,约40平米的空间是在装修的时候专门空出来的,墙壁上装了深蓝色吸音板保证在享受高清晰的音量时,不会影响到其他人。
在整个别墅的欧式风格包围中,这里是唯一的东方风格。清代的黄花梨家具,案几上悬画家黄胄的真迹,沙发是日式的,据说他觉得这更舒适,脚桌上有一套泡茶的器具,让人恍若以为到了茶室,不过立在墙壁边上一壁的碟片,和摆放着的放映机和投影仪,提醒着这里其实是一个私人影院。
“其实之前,我更注重私人感觉。”黄先生品了口茶说。有时候在外面忙碌一天,回到家只想闭上眼休息,而这种状态常常会让家人感觉压抑。“后来,我就想设计一个私人影院,以放松为主,看电影为辅,不过现在,好像主次关系正在调整。”
他把别墅的装修选择权利全权移交给妻子,只给自己保留了这一片私人天地。“小时候喜欢看电影,村里一年顶多来两次放电影的,那感觉就像过年,所以自打决定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间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私人影院。”
黄先生最津津乐道的是他和女儿的关系也在“第三极”开始有了质的提升。女儿小时候,他忙于事业,女儿大了,他不善言辞的个性又不知如何与女儿沟通,有一天,他在看美国电影《金色池塘》时,深深触动,这部反应亲情的家庭伦理片让他开始反思:难道要在自己年近80的时候才想着和自己找回亲密的关系吗?在看完电影了第二天,他尝试着和女儿聊艺术,聊学习……潜藏在父女之间微妙的尴尬渐渐消失。现在,他的私密空间成为了家庭成员的聚集地。
不必受技术所累
私人影院同时也意味着奢侈,需要空间、金钱,还有时间。不过设备档次和价格差异巨大,少则几十万元,多则几百万元。
“我的一整套设备下来差不多要200万元,投影机就近50万元,音箱是从美国空运回来的,中国目前还没有。”对于黄先生而言,这只是财力达到某种消费层次的一种表现。他本人对器材设备的认识比较理性,比如,他并不追求无止境的升级,虽然有实力,不过分在意于声音和画面的饱和度、对比度,不对各种线材做尝试。
“圈子里的玩家流行这样一种说法:初级玩器材、中级玩线材、高级玩空间。”黄先生说,有时也会有冲动,将房间再重新改装一下,让它的长宽高更符合私人影院空间的黄金分割法则,或者在线材上再重新布装一下,但是这样一来,又会发现新的问题。“不如就这样好了,私人影院是一个享受的地方而不是钻研技术的地方。”
Eric刚开始他的私人影院时,曾经陷入了追寻设备的疯狂中。“玩私人影院,很容易上设备的瘾,在给自己添置东西时,总想追求最顶级的,却忘记了自己家中空间和金钱的限制。有的朋友购置了豪华的音频设备,却没有财力买一套与之配套的视频设备,这就会让人觉得完美的图案中有一块很大的疤,心里不舒服。”Eric说,“之所以打造自己的一个私人影院,就是想生活放松,心情愉快,如果一味地在这里较劲,连看电影的基本乐趣都被剥夺了。”

About StanChina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北新胡同38号院
TEL:010-51288959 58626851  手机:13811973001
E-mail:stanchina@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