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报纸,看上去很美?
 
 

2005/8/22 中国经营报/李健

 
  要做“手机报”绝不是我们有一个平面媒体,就去办一个“手机报”,而是需要研究手机用户可能的消费习惯,他们对于价格的承受能力,也要建立和运营商的合作模式,如流量分成。在这个基础上,制作者要按照手机媒体的特色去开发选题,在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上形成新媒体的风格。
“手机报纸的盈利空间到底在哪里,目前还很不明朗。”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王培楠坦言。尽管如此,依然挡不住《南方日报》涉水手机报纸的冲动。
8月8日,广东移动与新华社广东分社以及《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三大报业集团联合创办的手机报纸正式“出版发行”,手机报将先期开通彩信版和WAP版,目前主要提供《新华社快讯》、《参考消息》、《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九份报纸的内容,并且每日更新,和传统报纸保持新闻同步。
“对于报纸来说,必须卡位手机报这个市场,即使不赚钱也必须得做,因为它是纸媒体的重要延伸,有利于扩大社会影响力,如果不办手机报,报社受到的冲击会很大。”一位业内人士说。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手机报纸存在明显的营销瓶颈。
手机报,深度和广度的空间有限
在广州几大报纸推出手机报之前,已有多家北京、浙江、重庆的报纸推出了手机报。2004年7月18日,《中国妇女报》推出了全国第一家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2004年12月,重庆联通与重庆各大报纸开展行业合作,联手推出了《重庆晨报》、《重庆晚报》和《热报》WAP(手机上网)版。2005年5月17日,由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浙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和浙江在线新闻网站联合创办的国内首张省级手机报——浙江手机报正式开通。
但这些手机报无一例外都遭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无法像传统媒体一样将之建立成一个新的营销平台,承载大量的广告信息。
众所周知,媒介的广告市场中存在可替代性,目前手机报纸主要靠订阅费用的分成来满足服务商和报社之间的利益分配。这对于手机报纸的长期发展显然是杯水车薪。由于目前手机容量的限制,已开通的彩信手机报的内容大多只有7000—10000字的图文信息,只能包含20多条400字左右的新闻内容,没有足够的广告空间。
而另一方面,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也会本能的排斥广告侵袭,这对于手机报的提供者来说,在广告形式上也存在巨大的困难。如果采用强迫型,手机报纸订阅者为方便自由检索新闻的本意将被大打折扣,其手机的隐私空间也会受到侵扰。
据记者了解,虽然手机报的制作者在这方面熬费脑筋,但依旧逃离不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如《浙江日报》手机报在广告设置上将广告分三类:一是企业冠名栏目,挑选某些栏目,如财经、体育、娱乐等,提供给一些公司冠名,但这样的冠名栏目有限。二是大型企业点播,如读者对某行业信息感兴趣,如各大商场节日折扣、各展览馆展览信息、各医院专家门诊情况,可以发送相关企业或行业代码到系统平台,就能收到该企业或行业的最新信息;企业也可以通过彩信平台向其会员发送促销彩信。三是分类服务信息,包括家政服务、商务服务、教育信息、人才招聘,只要用户发送栏目代码到系统平台,就能收到指定的信息。
这些虽然充分利用了手机的交互功能,但手机报读者的广度和通讯费用都直接限制了手机用户对之的使用。
成败,取决于传统媒体
手机报制作上的问题也直接影响了手机用户对手机报的体验结果。一般认为,读者在前几次的阅读体验直接决定了它对手机报纸的态度,但目前的情况是,今天的报纸形式、文章长度甚至语言习惯都并不符合手机的传播方式——快速、简洁、直接。手机报纸缺乏作为一种新产品所应该具有的独特业务,这要求制作者有大幅度的投入,手机报的竞争是区域性的,要想在市场上占有自己的营销份额,就必须具有其它同类产品所不具备的独特性和排他性。
手机报作为一项移动增值业务,与传统纸媒体有着明显的区别,而该业务的目标用户也与以往纸媒体的受众不同。一般认为,手机报的读者应该是社会中知识水平高、经济基础好、年龄层次在25—45岁,对资讯高度敏感的阶层。这些人出差、早晨没时间看报纸时,都可以通过手机坐在地铁、汽车里看报。
《通信世界》总编项立刚认为,要做“手机报”决不是我们有一个平面媒体,就去办一个“手机报”,而是需要研究手机用户可能的消费习惯,他们对于价格的承受能力,也要建立和经营商的合作模式,如流量分成。在这个基础上,制作者要按照手机媒体的特色去开发选题,在文章结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上形成新媒体的风格,,同时图片、声音和影像的整合也是手机报制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
目前,手机报纸没有原创内容,缺乏自己健全的采编体系和运作管理体系、专业的媒体从业人员队伍等。它目前的有关媒体业务、所有运作,包括新闻来源都是依附于传统媒体或者互联网,比如说现有的“手机报纸”大多是把报纸内容直接翻版到用户的手机上。新闻信息资源的同质化,会使手机报纸失去竞争力。
《通信产业报》总编辑辛鹏俊认为,在目前强调“内容为王”的媒介产品竞争时代,内容同质化无疑将是手机报纸发展的死穴。同样虽然受众在使用手机报纸时享受到了一定的便利和自主性,但求异、求新的需求心态会最终使人们厌倦不能带来新内容的手机报纸。产品内容的同质化以及无法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将会降低手机报纸的市场竞争优势。
 
About StanChina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北路107号院7号楼1602 邮政编码:100025
TEL:010-58626851/58626852  FAX:010-58626853
E-mail:sksstan@263.net  media@sta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