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最近一段时间,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格外忙碌,在各种正式或公开场合,他都一再强调,新闻出版领域下一步的改革,不仅有时间表,而且有路线图。这也是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后,行业主管部门首次对新闻出版领域改革提出明确时间要求、具体路径选择。
“转企改制”时间表:三年时间
2008年6月12日,柳斌杰再次当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和中央有关部委的领导说:试点地区在3年内全部完成“转企改制”任务;其它地区在党的“十八大”前基本完成;中央党政部门出版单位和高校出版单位在2010年完成。业界普遍将此解读为:这是对那些对改革无动于衷出版发行单位的最后通牒,出版发行领域“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的体制大限来临。
面对这一时间表,记者了解到,业界相当重视,许多出版发行单位在内部进行了传达、学习,更有单位开始审慎研究。由此看来,新闻出版领域改革“拐点”来临,一场在限期内“转企改制”的热潮正在悄然酝酿,并将迅速全面推开。
“总改制时间表”一目了然,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一份“分改制时间表”也列入主管部门的计划:出版社方面,3年将推进158家中央在京出版社改革,年底完成50家出版社的“转企改制”;3年内基本完成103家高校出版社改制。报刊业方面,国有企业主办的报刊社首先改制,依次是行业协会等主办的报刊社、部委所属报刊社,培育10至15家综合性传媒集团。
近年来,新闻出版改革取得可喜成就。一是“转企改制”走在全国前列;二是上市融资走在全国前列;三是政府职能转变走在全国前列;四是跨地区经营走在全国前列;五是改革的优秀企业走在全国前列。为此,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评价说: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中,新闻出版领域的改革是标杆、是“火车头”,为文化体制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既然新闻出版改革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为什么还要推出这份时间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全面开放的中国展示在世人面前,而文化领域的改革起步晚,随着当今世界文化竞争的加剧,新闻出版领域也面临严峻挑战,出现了几个不适应。即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与国家软实力要求不适应;与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不适应;与当前传媒技术的变化不适应;与我国的国际地位不适应。为此,有关中央领导指示,文化领域改革应该走在其他改革的前列。”柳斌杰如是说。
作为中央宣传部主管文化体制改革的领导,欧阳坚副部长的说法更直接,他说:虽然近年来新闻出版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做出了表率,发挥了先导示范作用,但与我国其他领域的改革相比,新闻出版改革还是迟缓的。
主要原因是: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只顾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者有之,等待、观望甚至被动应付者有之,摆困难、找借口者有之。缺乏新的改革发展理念,仍保留着计划经济的思维,一味地等待国家支持。缺乏必要的政策创新,虽然中央的各项政策已经出台,但执行过程中地方缺乏必要的探索与创新。缺乏对整个改革的有力引导,有些地方、有的部门组织、协调不力,使整个改革显得乏力。因此,站在新的时代高度,新闻出版领域的改革提出明确的时间表,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时代意义。
改革发展路线图:五大任务
经过多年的艰难探索,新闻出版领域的改革究竟何去何从?其路线图究竟如何呢?
“五大任务”指明前进方向。据了解,按照总署的部署,新闻出版领域改革攻坚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围绕培育合格文化市场主体,努力在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壮大骨干文化企业上取得新进展;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围绕改善服务、增强活力,努力在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上取得新进展;深化市场体系改革,围绕兼并重组,建立大型的新闻出版企业,战略投资者,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努力在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上取得新进展;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努力在加强和改善宏观管理上取得新进展;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出版发行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或其他方式跨行业融资,培养我国出版传媒行业的战略投资者。
“五个一批”重塑市场主体。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着眼于长远目标,在重塑市场主体上狠下功夫,经过3到5年的努力,在出版发行领域培育形成五类大型骨干企业。一、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出版集团。二、形成一批书报刊音像电子互动、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多媒体文化企业集团。三、形成一批跨地区经营、具有较强区域辐射力的大型发行集团。四、形成一批富有活力的“专、精、特、新”专业出版单位。五、形成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出版企业。
“十大措施”提供重要保障。为实现新闻出版改革的目标任务,一系列旨在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配套措施即将出台。一是加强对改革的领导,理顺工作体制;二是落实好国务院105号文件的相关政策,制定好地方的配套政策;三是落实社保待遇和人员分流的相关措施;四是落实优惠的税收政策;五是落实资源配置倾斜政策;六是扩大融资渠道,引入国有大型企业成为行业的战略投资者;七是在企业投资发展方面给予倾斜,鼓励出版单位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八是支持跨地区经营和兼并重组;九是出台书号版号刊号管理、企业评估、行政执法和监管等方面的配套措施;十是加大对改革创新人才的选拔力度,为新闻出版领域改革提供重要保障。
随着新一轮改革的大幕开启,人们有理由期待:在此路线图的指引下,新闻出版领域的改革将在新的“拐点”上,打好“攻坚战”,翻开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