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自救

 
 

www.stanchina.com

 
 

受欧美次债危机影响全球资本市场低迷,一些由PE(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入股后上市的企业股价大幅下挫,PE也面临着股价或将跌破成本的困境,对此,各家机构的反应不一,华平与凯雷的策略则具有一定代表性。

  在此次可口可乐宣布全面收购汇源果汁之前,汇源果汁股价从10港元附近一直跌到4港元附近,据初步估算此价格较华平的成本价仅多约1港元。

  于2006年投资于汇源果汁(1886.HK)的华平9基金成立立刚满三年,虽然并没有基金存续期压力而必须即时套现,但在全球资本市场低迷的情况下此次借可口可乐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而全身退出,一举获得逾11亿港元的回报,按近日牌价换算成美元约为2.1亿美元左右,较其当初入股时的6000万美元相比获得约3.5倍回报。

而同样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另一家PE巨头凯雷投资的特步国际一度要跌破成本价,但其采用了增持策略。

  事实上,在前期追捧Pre-ipo项目导致的入股价格上升与二级市场低迷的阴影下,许多PE开始面临这样的问题。

  显然,仅仅上市已不再能保证回报。

  华平拟退出汇源果汁背后

  在可口可乐交易披露之前,汇源果汁的价格一路下跌,股价维持在4-5港元左右,如果按近几个月的中间价格5港元算,华平持有的股票市值换算后约为8000万美元,较其入股金额仅溢价30%;此时可口可乐开出每股12.2港元的价格,显然使得华平无法抗拒。

  香港资本市场的回暖目前无法估计时间,这与全球的大气候息息相关,谁也无法估计什么时候会好起来,也许三年或更长,但作为私募股权基金,早一点得到回报就可以早一点再进行新的投资,钱的周转快显然回报就会更高;是等待几年来获得一个并不确定的收益还是按眼前的相对高价套现,显然便会有答案。一位投行的人士对本报这样表示。

  在此之前,华平20067月与香港惠理基金、荷兰发展银行一起入股汇源果汁,当时华平的出资为6000万美元,加上达能后几家机构投资者以共约2.2亿美元的代价,持有汇源35%股权,其中达能持股约22.18%

  根据公开资料,其入股方式为汇源果汁发行可换股债券(资讯,行情)的形式完成,汇源果汁的控股股东朱新礼向债券持有人提供了业绩表现和内部回报保证。之后达能已将可转换债转换完成,但华平投资仍持有该项债券,可换股债券全部行使换股权后,达能亚洲和华平投资分别持有发行后总股本的22.2% 6.59%

  汇源果汁20072月于香港上市,然而在过了锁定期以后,其股价便长期徘徊在10港元以下,在去年底全球资本市场受次债危机影响走低后更一路下滑,在此次交易公告前的92日更跌到4.14港元的低谷。

  目前的证券市场比较低迷,因此二级市场价格并不能真实反映企业内在价值,另外,可口可乐通过高价可以排除其它潜在的购买者。璞玉投资合伙人孔翔飞对本报表示。

  实际上,这次收购完全是由可口可乐方的战略来主导,首先是买方有这样的战略需要才会商洽,再就是要出得起足够的价钱,有了合适的价钱,没有卖方会不愿意卖的。一度君华董事总经理胡翔这样分析。

  而根据可口可乐出的价格,对应于业内预估2008年汇源的PE值约为42倍左右。

  很难说这一价格就是出得高,完全看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如果未来一年利润翻一倍,那么估值就会降一半,比如Kappa上市后增长速度非常快就是一个例子。枫谷投资合伙人曾玉认为。

  凯雷看好特步而增持?

  华平遇到的幸运退出机会在业内似乎难得一见。

  凯雷投资的特步国际(1368.hk)6月份上市后,股价一路下跌,在没有遇到这种机会前,凯雷采取了增持的策略。

  今年63日,特步国际正式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首个交易日其收盘价即较招股价下跌逾6%
  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估算,凯雷在
20079月左右入股时的价格应该约为2007年业绩的10PE值左右。如果按照其上市前几天股价波幅中较低值3.7港元估算,加上人民币升值的因素,凯雷能退出换算成美元约为8372万美元,较其投资约增值了2.8倍左右。

  然而,特步国际因受大势所累,股价一直持续下跌,但在下跌的过程中凯雷一直在小幅增持。根据相关公开资料,7月间,凯雷投资基金以平均每股2.9港元的价格,增持特步国际控股有限公司667.5万股股份。

  凯雷投资基金从特步国际香港上市后合计增持4391.45万股,共持有特步国际20243万股股份。持股量由上市的7.21%增至的9.2%,涉及金额约为1.4亿港元。
  但随后特步国际价格曾一度跌破了
1.9港元,根据估算,这一价格区间已差不多是凯雷入股特步的成本价,再跌将使凯雷亏本。
  
外界应该看到,我们一般会把一个公司拿在手里3-5年,不会很短时间就套现走人,因此对于我们来说只要看好企业的长期发展,短期的二级市场波动对我们没有什么影响。凯雷一位人士对本报表示。  而业内有人士认为这种二级市场严峻现实的大背景是,此前在Pre-ipo阶段的疯狂追逐使得各家机构投资企业时PE值水涨船高。  正是因为之前PE投资上市前的企业获得高利润,从而使得Pre-IPO投资开始变得艰难,各家机构开始依靠价格来获得入股的资格,之前是5-8倍左右的PE值入股,到后来变成起码十倍以上,甚至二十倍的价格,这种不理性无疑使一些机构要承受很长时间的痛苦。一位外资PE机构人士认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About StanChina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雍和宫北新胡同38号院 
TEL:010-51288959 FAX:010-51288759 
E-mail:stanchina@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