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业改革提速  
 

传媒股上周涨幅居前

 
 

史坦国际STANCHINA

 
 

资本市场终于等来期盼已久的政策利好。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一出台,立即受到市场热捧。受消息面利好提振,传媒板块上周整体走强,周涨幅为3.514%。截至410日(上周五)收盘,时代出版、东方明珠、粤传媒分别以5.61%5.02%4.20%领涨传媒板块。

    政策利好拂面 新闻出版业“快跑”

    新闻出版总署在近日发布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新闻出版体制进一步改革的主要任务。在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将推进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积极支持条件成熟的出版传媒企业,特别是跨地区的出版传媒企业上市融资。

    消息即出,当日传媒板块全线收红。其中,粤传媒和出版传媒最为强势,分别以8.78%7.4%涨幅成为市场亮点。

    国泰君安分析师谭晓雨认为,《指导意见》对整个出版行业的影响都是非常积极和正面的,因为《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对已经上市的出版企业,其很有可能成为优质出版资源整合和注入的平台而得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从而获得超常规的发展;而积极改制为企业的优质出版集团相信都将陆续进入资本市场上市,这对于做大做强新闻出版行业是非常有利的;对于投资者来说,也获得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和投资机会。”

    联合证券分析师程亮指出,产业转型推动垄断企业向民营资本开放是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而推动新闻出版企业的市场化、集团化、资本化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之一。“资本化将推动新闻出版企业上市,而集团化将打造3家‘双百亿’的出版集团。”

    上市公司层面,程亮预测,时代出版的整合预期不如出版传媒。“出版传媒更名为北方联合,我们判断其将由东三省民营出版企业入手,逐渐并购出版、发行资源。而时代出版周边区域出版集团规模庞大,区域整合践行艰难;安徽发行集团规模不亚于出版集团,正谋求独立上市;集团内其余资产赢利能力差。我们判断其未来的整合方向主要为安徽省内的民营企业。”

基本面热词聚焦

    重组:多渠道方式获准

    《指导意见》中指出,新闻出版企业联合重组的方式可以有4种:一是拥有多家新闻出版单位的地方、中央部门和单位整合出版资源,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二是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新闻出版单位,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的原则,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三是中央部门和单位的新闻出版单位在财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牵头组建专业性出版传媒集团公司;四是中央和地方国有出版企业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出版单位进行联合重组。

    多渠道重组获批无疑将加速一批有实力的出版传媒集团扩张,加快其上市融资的步伐。

  广告:有望回暖

    CTR市场研究的广告监测数据,20091~2月广告投放同比增长在5%以内,低于200815%的增长幅度。但一季度房地产销量和汽车销量同比增长好于预期。由于广告的滞后性,如果房地产和汽车这两大广告投放大户销量继续增长,则有望带动广告回暖。

    名单公布:为其所得税减负

    中宣部文化试点名单即将公布,这可能是下一步出版传媒行业发展的行业催化剂。

    此前,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两个规定,即《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和《文化体制改革中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对文化体制改革中涉及的诸多难点问题给予了明确解答,其中包括对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资产和土地的处置、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

    一旦传媒板块上市公司能入围中宣部文化试点名单和事业转企业名单,即可依此申请2009~2013年的5年所得税减免等政策支持,这将大大降低出版传媒企业的所得税负担。

  创投概念:风头正劲

    创业板的推出则是传媒板块最新的兴奋点。自中国证监会331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并宣布该办法自51日起实施,有创投概念的传媒股顿现牛气。

    目前,传媒板块中有创投概念的是湖南电广传媒。其旗下的达晨创投在资本市场上极为活跃,储备上市项目金额达1.3亿元,并连续8年当选为中国风险投资50强,同洲电子和拓维信息均由达晨创投输送上市。据悉,达晨创投现有项目中有10家符合创业板的条件,并已计划推向创业板。

    当然,电广传媒并不是唯一受益于创投概念的传媒企业。中宣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此前曾在多个场合明确鼓励新闻出版领域的中小企业考虑通过创业板IPO上市,这将为出版传媒企业融资打开另一扇窗。

 相关链接

    《指导意见》指出,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有:

    ()推进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体制改革,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深化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内部管理机制、人事制度、劳动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研究制定公益性报刊基本标准。推进民族语言文字出版单位的改革工作,确保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出版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推动经营型新闻出版单位转制,重塑市场主体。除明确为公益性的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外,所有地方和高等院校经营性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09年年底前完成转制,所有中央各部门各单位经营性图书、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出版单位2010年年底前完成转制。

    ()推进联合重组,加快培育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和支持拥有多家新闻出版单位的地方、中央部门和单位整合出版资源,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鼓励和支持业务相近、资源相通的新闻出版单位,按照优势互补、自愿结合的原则,跨地区、跨部门组建出版传媒集团公司。鼓励和支持中央部门和单位的新闻出版单位在财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牵头组建专业性出版传媒集团公司。鼓励和支持中央和地方国有出版企业对中央各部门各单位所属出版单位进行联合重组。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出版传媒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同时大力培育一批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专、精、特、新”的现代出版传媒企业。积极支持条件成熟的出版传媒企业,特别是跨地区的出版传媒企业上市融资。

    ()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将非公有出版工作室作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行业规划和管理,引导和规范其经营行为;积极探索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参与出版的通道问题,开展国有民营联合运作的试点工作,逐步做到在特定的出版资源配置平台上,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在图书策划、组稿、编辑等方面提供服务;鼓励国有出版企业在确保导向正确和国有资本主导地位的前提下,与非公有出版工作室进行资本、项目等多种方式的合作。

    ()扩大对外交流,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出版传媒企业,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出版版权交易平台。在鼓励版权输出和实物出口的同时,鼓励以政府资助方式进行优秀作品和著作的相互翻译出版。鼓励有条件的出版传媒企业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到境外兴办报纸、期刊、出版社、印刷厂等实体,拓展国外和港澳台地区市场。

来源:中华新闻出版报

本报记者:王莹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