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行业规范缺失引争议:政府应不应该管?
 
 

史坦国际STANCHINA

 
 

经过这次经济危机的考验,股权投资基金(PE)已经被证明是较为安全、高效的资产配置和管理工具。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副局长谢建华1013日表示,在经济下行过程中,PE受影响相对较小,仍然保持着快速发展。

        
就在政府和PE行业对股权投资基金高效融资作用方面达成共识基础上,而在PE的相关法规政策方面,监管部门、业界和学界却产生了不同看法。

行业规范迟迟未出

        
PE悄声发展相对的,是被称为中国PE行业行为规范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办法》)迟迟不出。

        
今年上半年,召开的PE论坛都在传递这样一种信息:《办法》草案已上报国务院,近期出台。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司长徐林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国家发改委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  《办法》草案已基本成型,计划上报国务院。

        
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筹)会长邵秉仁称,《办法》总是在相关部门之间来回征求意见,却毫无进展,必须由政府来推动。

        “
为什么政策喊了14年却迟迟出不来?如果进行反向思考的话,就是说明,PE行业根本就不需要专门立法。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主任何小峰教授表示。

        
与何小峰持相同观点的是国内PE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他称,“PE主要靠行业自律,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各个方面都有法律规范,所以并不需要一个专门的法律来规范它。

        
所谓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律规范,何小峰举例说,比如《公司法》、《基金法》等,PE发展除了遵守各种法规外,更多的靠声誉机制,也就是自律机制来规范行为,因此没有必要单独立法,国外PE发展了上百年,都没有专门的法规。

        
虽然学界和业界对PE法规并没有多大希望,但是政府层面却希望有成文的规范。谢建华表示,北京市政府领导特别重视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许多事情亲自过问,从政策方面将会进一步给PE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下一步市政府有关部门将在工商登记、财政支持、政府服务方面给予PE大力的支持,参照金融机构给予PE机构政策的优惠,支持外商投资股权基金业的发展,鼓励境外投资资本在北京设立外商股权投资机构。同时要加大政府对股权投资基金的引导。

PE
投资体或上演公私戏法

        
PE“高效融资方面,政府给予了肯定,但是这个肯定,在学者何小峰看来,在公私之间存在着微妙的戏法。

        
据北京PE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从事股权投资业务的公司约近5000家,涉及国民经济方方面面,投资金额达千亿美元。

        
谢建华称,仅北京地区,2008年北京地区的股权投资、创业投资案例数为184笔,占全国投资案例总数的24.2%;投资金额为34.42亿元,占全国投资金额的24.9%,均居全国首位。自去年6月北京股权投资基金协会成立以来,到今年9月份,通过协会在京完成注册的股权基金机构有27家,管理的资金规模达到了402亿元。正在注册过程中的股权投资机构38家,管理资金规模达1370亿元。

        
目前由于受所属领域监管政策的限制,银行、证券、保险、大型中央企业的资金想进入股权投资基金还存在着障碍。但对于这个障碍,何小峰表示,银行、央企惯用的手段就是以私募的名义行公募之实,将募集的公众基金进行投机行为,并没有投到真正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等实体经济。他举例说,这种先圈钱再找项目的行为也普遍发生在国内某大型PE机构,实际上是信托制的模式,并非真正的PE发展。

        
何小峰提醒说,中国市场上不差钱,但要识别真假PE,不要被一些所谓的私募欺骗。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实习记者  曹顺妮  记者  马超彦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