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日报社驶入文化产业快车道试水资本市场

 
 

史坦国际STANCHINA

 
 

    2009年,在全国经济遭遇寒冬,许多刊社广告下滑的大势之下,扬州日报社却逆势而上,创造了佳绩:全年广告收入近1.2亿元,4年翻了一番;全部销售收入突破两亿元;连续两年在扬州市级机关综合考评中获得先进单位称号……近年来,扬州日报社乘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春风,从1份报纸发展成3份品牌报、两

个地方网、1份手机报,成功跻身中国地市报10强,为媒体产业化作出了成功的示范。

    时下,随着报业竞争向地市媒体的蔓延,地市报越来越受到多种力量的挤压。但在市场的挑战面前,扬州日报社何以走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之路?扬州日报社社长王根宝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能够步伐稳健,守地如磐,就在于抓住了内容建设这个根本,扭住了体制创新这个龙头,培养了一支特别能创新、特别能突破、特别能奉献的人才队伍。

    以本土硬新闻彰显优势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扬州离南京只有100公里,扬州成熟的报业市场早已成为外来媒体尤其是南京媒体争夺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扬州日报社又是如何最大限度地争取读者,拓展市场空间的呢?一份报纸办得怎么样,首先是要看新闻,特别是本土硬新闻做得如何。我们始终坚持以本土硬新闻彰显区域优势,坚定不移地以快捷、准确、全面的本土硬新闻体现新闻立报,将新闻采写的触角伸得更广、扎得更深,让准确、鲜明、生动的硬新闻在版面上动起来、活起来。对地市报来说,最大的优势就是地域性、本土性。只要立足本地,办出特色,地市报未来的发展空间就很大,潜力也很大。扬州日报社总编辑陈征宇对记者说。

    事实上,不仅是做好本土硬新闻,扬州日报社近年来也越来越重视对重大题材新闻的独立报道。从全国两会会场到三峡大坝之巅,从青藏铁路贯通现场到神舟七号飞天时刻,都会出现扬州日报社记者的身影。只要一发生重大突发事件,他们就第一时间要求记者到现场,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以地域性、贴近性的传播原则,努力挖掘重大题材与本地受众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让本地受众对重大题材新闻更有亲近感。而扬州日报社也在中外大牌媒体林立、强势话语权覆盖全国的语境之下,以一个地市级媒体的独特视角发出了自己响亮的、与众不同的声音。陈征宇说。

    内部市场化让人人会算账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竞争环境中,一个集体能否在竞争中获胜,取决于它的架构和成员是否灵活。为了使报社起来,扬州日报社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人事制度改革,目标管理、二级核算责任制等一系列措施让整个报社的血液都鲜活起来。

    “二级核算责任制就是在我们内部模拟市场化,把每一个二级单位当做一个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市场主体。王根宝说。他告诉记者,各报总编辑、公司经理是各二级核算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各二级核算单位的全面建设负总责。除了资产、舆论导向、班子成员任免外,其余权限全部下放,使二级核算单位成为利润中心和责任实体。按照企业化管理的要求,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行业标准、工资奖金全部纳入经济目标责任制之中。报社内部单位跟单位之间、三报之间、印务跟广告发行之间都要市场化,要算账,要讲成本,既是兄弟关系,也是客户关系。对报社内部的物业管理,推行市场化、社会化管理,在物业保洁、餐饮等各领域引入了市场机制;各部门使用的服务设施,一律按市场化要求结算,进入各部门成本。

    “报纸具有产品属性,报社是企业化管理的单位,报业是重要的文化产业,我们必须不断强化市场意识、危机意识、效益意识,切实抓好成本核算这个牛鼻子,真正做到版数、份数、人数,心中有数;加版、扩版、彩版,有板有眼,让人人会算账、事事讲成本成为自觉行动。王根宝说。

    积极试水资本市场

    地市报要发展,首先要转变观念,不仅要加强对报业市场的研究,走市场化经营道路,还要利用品牌优势,组织策划各种活动,提升影响力与竞争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近年来,扬州日报社站在高平台上,以跨区域的大手笔进行新闻策划,在同城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凸显了地市媒体的高端、高度和辐射力。

    举办风物扬州全国征文大赛、举行人文·生态·精致·宜居新扬州大型采风活动、举办扬州好人评选活动……为了不断巩固自身的品牌形象,扬州晚报社一直很注意策划活动,报社每月都有活动,每周都有活动,天天都有活动。品牌给报社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在2008年纸价攀升等不利因素下,扬州晚报社实现利润近3000万元,而且还将2009年度的发行量提高了10%

    记者了解到,在打响了自己的活动品牌后,扬州日报社又充分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资金优势、融资优势和传媒优势,在做好现有广告、发行、印刷等传媒主业的前提下,拉长报社的文化产业链条,寻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包括以广陵古籍刻印社为平台,开拓古籍出版市场;以小记者为主体,积极拓展培训市场;以节日节庆活动为载体,继续拓展演艺市场等。下一步,扬州日报社还将积极试水资本市场,积极选择与报业相关联的上下游产业,力争使新增产业收入在未来5年内达到经营总收入的10%左右。同时,还将扶持发行中心和扬州网进行改革,通过明确合理费率,使其成为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争取到明年年底拿到文艺演出许可证,借鉴外地成功模式,发展富有特色的演艺项目。

    在实现事业和产业的长足进步后,扬州日报社又开始思考怎样最大化地整合自有资源。据王根宝透露,扬州市委已经作出决定,近期将组建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旨在加快扬州报业发展的步伐,力争到十二五末,报社广告收入达到两亿元以上,全部销售收入突破3亿元。

 作者:曾革楠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