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业已经成为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2005年是我国报业的调整之年,各类报纸将面对转型及改革的种种挑战。这是8月5日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发布的2005年《中国报业发展报告》中明确指出的。
挑战实际上已经猝不及防地来临,北青传媒(1000.HK)8月25日公布的2005年中期业绩下滑90%以上;都市类报纸的数量饱和、盈利模式粗放、读者阅读方式变化外加上新媒体的冲击以及2004年下半年开始,纸媒广告市场上,房地产广告、汽车广告及电信运营商广告下滑,使报纸广告投放逐渐放缓。
对此,报刊司副司长林江在接受媒体的采访时评价“这不是简单的波动,意味着这类报纸的发展模式、盈利模式发生了危机。不要把这次的模式危机等闲视之”。
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百度上市铸造财富神话、TOM继互联网及出版事业整合后,也正谋求其他新领域的收购行动,《香港经济日报》在内地开办广告业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传播技术不断冲击着传统报业,并将逐渐重塑报纸出版业形态。
数字时代将消除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娱乐业、信息产业、家电制造业的传统行业壁垒,使众多关联产业整合在内容产业的旗帜下。电视、手机以及PC这三种内容消费最重要的平台都面临巨大的技术与商业的变革。在PC平台上,有了宽带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在手机平台上,有了3G技术的到来;而在电视的平台上,则有IPTV以及数字电视的火热身影。而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中侵蚀着传统报业的广告市场份额。
《报告》预测,未来10年,8-10家报业集团将成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报业市场的战略投资者;以10-20家行业专业报为发展基础的专业性媒体集团,将在所属行业确立领先的专业资讯提供商和增值业务服务商地位。
跨地区、跨媒体发展将适时进入实质性阶段,这意味着收购、兼并、外延式扩张将成为未来发展主旋律。
而林江一语道出报纸在未来竞争中的软肋:“报纸现在最缺少的就是资本,如果靠自身慢慢地积累,难以形成跨越式的发展,我们力求建立一个合理有序的报业资本市场。”
在加入WTO之后,中国一些根深蒂固的国营部门随着开明的政策也加速上市的步伐。在国有商业银行热火朝天的海外融资同时,中国的一些传媒公司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从最早的凤凰卫视,到财讯传媒的借壳上市,再到去年轰轰烈烈的北青传媒,都是这股热情的体现。
在这场上市的较量过程中,平面媒体、视像媒体以及网络公司,由于自身的业务结构不同,也引发了对不同的上市模式思考。特别是对于中国更为庞大的平面媒体来说,上市的模式是否还有进一步扩展的空间?上市又能带来什么?
《报告》指出,报业的第四个增长周期即将到来。但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