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主流媒体漠视"占领华尔街" 社交网站未掌话语权
 
 

史坦国际STANCHINA

 
 

和静钧

2011年10月09日07:43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占领华尔街”本应是美国主流媒体进行大规模新闻报道和反思的契机,但时至今日,它们对“占领华尔街”的新闻事件缺乏“占领”的兴趣。

  社交网站未掌话语权

  以10月8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及《洛杉矶时报》三大主流媒体网站为例,头条新闻是“驻伊美军撤离行动”、角逐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的罗姆尼新宗教狂热主义论调及濒于破产的太阳能公司获巨额联邦贷款担保的“合法性问题”。三大媒体新闻板块中,均无“占领华尔街”的任何报道,在评论板块也难见相关文章,只有《华盛顿邮报》网站8日贴出一篇评论,高调提醒奥巴马莫过度拥抱“占领者”,否则“未获其利,反受其害”。

  《华盛顿邮报》网站这篇“孤独”的评论,与其说是评述“占领华尔街”,不如说就是剑指奥巴马的檄文。按理,“占领华尔街”在获得美国多个工会组织的声援之后,声势壮大,并有证据表明运动已经扩散到美国多个城市,这样情形下,主流媒体是不应该“冷漠”。这值得思考。

  不可否认,“脸谱”、推特等社会网络及其他社会媒体对“占领华尔街”关注有增无减,但判断新闻事件的社会价值,话语权并不在社交媒体上,没有主流媒体的最终发言,新闻事件只不过是“街头话题”而已。

  美媒热衷报道他国之乱

  美国主流媒体的“冷”,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们认为“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新闻价值不够。从9月17日开始在纽约祖科蒂公园“安营扎寨”起,直到10月5日,参与者人数难有实质突破,只在“千人级”上徘徊。响应者没有社区代表性,没有阶层代表性。由此,美国全国公共电台台长直言“占领华尔街”没有新闻价值。即便所谓的布鲁克林大桥“大拘捕”,真相是对占道者的临时强制措施,与抗议主题的政治性无涉,且多数都很快获释,根本就是“小事一桩”。

  不过,有个问题显而易见,即当这样人数有限的运动出现在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并不认同的国家,那么它的主流媒体就会对此长篇累牍,不厌其烦地报道。

  美国主流媒体的这种“冷”,可能并非忌惮于“丢脸”。它们也不可避免地患上对他国“幸灾乐祸”的通病,热衷于报道别国的“乱”,而且小乱往往说成“大乱”。

  “占领”需寻更多认同

  “占领华尔街”之所以被美国主流媒体冷遇,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占领者”的口号没有代表性。起初打的是左翼的“削富济贫”口号,之后又夹杂进了种族主义、反战、反共和党等口号,呈现混乱无序、甚至是嬉皮士的玩世不恭。“占领华尔街”运动还需要更多的认同,需要更多的浓缩诉求和智慧,并把运动超越个人利益之上。这样,“占领华尔街”有望成为另一场“进步运动”。正如《洛杉矶时报》10月6日短评所言,只要运动真的具备了代表性,人们才会愿意投身其内,主流媒体才会重新发现其价值。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