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广传媒抢建下一代广电网
 
 

史坦国际STANCHINA

 
 

来源于:IT时代周刊网络版   记者/宋滟泓  

内容摘要:相比于国家级有线网络公司传说中的45亿启动资金,电广传媒以37.27亿元建设NGB绝对算得上财大气粗,但面对强势的电信运营商,这样的投入也许只是蚍蜉撼树

国家有线网络"谕旨"迟迟不下,湖南电广传媒按捺不住先行"尝鲜".

20121212日,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广传媒")对外公告称,为推进"三网融合",实现全业务运营,将对湖南省内14个市或州的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升级改造。

根据计划,电广传媒将在湖南省内的这14个市或州投资37.27亿元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通过优化基础网络、支撑平台扩容、建设专项业务系统、改造双向网络,在省内新发展100万有线电视用户,使湖南有线集团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总数达到600万户,占全省居民总户数的30%,其中,双向用户总数将达到400万户。同时,还将在NGB基础上建设媒体内容处理中心(MCC)、多媒体通讯平台、物联网监控平台。

电广传媒率先建设NGB网络的背后,是中国广播网络公司迟迟未能破壳。尽管自2010年年初国家级有线网络公司的规划就已提上日程,但时至今日,不仅启动资金不断缩水,挂牌日期则在多次延期后了无下文,更逞论实质性的进展了。

在此背景之下,作为广电系统内已经完成省网整合的省级分公司之一,湖南电广传媒先行试水NGB的建设无疑具有相当的示范效应。然而,在整个"三网融合"进程举步维艰的大环境下,湖南人的"尝鲜"行为真能打开新局面,还是会沦为试验牺牲品,这成了包括国家广电总局在内的业界对电广传媒未来行动的最大关注点。

艰难地前行

电广传媒盯上NGB已非一两天。

20129月,电广传媒宣布完成了历时4年的全省网络股权重组,这标志着电广传媒拥有的有线电视公司达100家,实现了全湖南省有线电视一个平台、一张网络,拥有500万有线电视客户。值得一提的是,电广传媒此次重组是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来整合全省网络资源,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有观点指出,电广传媒的重组只是前奏,通过重组后的资源统一调配、产品统一研发及市场统一营销,电广传媒业务规模和效益都将得到显着的提升,而这也为其下一步业务拓展准备最基础的条件。

果然,电广传媒接下来的动作印证了业界当初的猜测,而其未来的发展苗头也是越来越清晰。股权重组之后一个月的时间不到,电广传媒抛出天量融资计划,打算通过资本市场非公开增发53个亿。其中的37.3亿元将用来建设NGB,实现全业务运营升级改造项目;余下的15.7亿元募资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降低负债率。

分析人士认为,电广传媒之所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开展融资计划,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股权重组只是发展NGB的最基础条件,接下来的网络业务的发展需要后续资本投入,前期已经花费了大量重组资金的电广传媒亟需新的资金输血。

按照电广传媒的美好蓝图,以10年来计算,NGB项目平均每年能新增收入17亿元,净利润3.5亿元。电广传媒副总经理曾介忠就信心满满地憧憬这一幕:"湖南600万电信用户,我们如果争取到10%的用户开通亲情通讯业务,以100/月的资费计算,这部分市场空间每年就有7.2亿元。"

种种瓶颈

NGB的建设上,电广传媒并不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8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与科技部签署NGB网络建设的合作协议。2009年,国家广电总局开始在上海联合东方有线试点建设NGB网络,到2011年年底,后者在上海建成了覆盖百万当地用户的NGB网络,并开始尝试推出部分NGB业务。

然而,无论是东方有线推出的基于NGB网络的15M30M的光视通业务,还是其与中国联通合作推出的基于NGB网络的10M20M30M宽视通业务,它们在价格上都没有行业竞争优势。与上海电信199元的含移动通讯资费的20M宽带的套餐相比,NGB业务的月资费在150-210元的标准毫无价格优势。在广电行业专家吴纯勇看来,"NGB是广电最后一次赶超电信运营商的机会,但在电信宽带网络大幅升级的情况下,NGB2008年提出的百兆入户的技术优势不复存在。"

这样的尴尬导致NGB试点几年后仍未能在上海获得突破性的进展。对此,东方有线方面称,2012年年底全市高清互动电视用户有望超过100万户,NGB基本覆盖申城则是三五年之后的事情了。

而据本刊记者了解到的现实情况是:除了上海的试点,北京的歌华有线、深圳的天威视讯等都仅仅是对现有数字电视网络完成了简单的双向改造升级,对于NGB网络则一直处于筹备与观望的状态。

除了NGB本身在技术上遭遇瓶颈,资金难题也是阻碍其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以电广传媒为例,仅仅现有近500万用户的网络数字化改造就让其贷款33亿元,因此,它必须及时增资,以在展开更宏大的发展计划之前偿还数字化改造欠下的银行贷款。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颿分析:"各地广电都想做NGB,因为这等于能吃下所有的利润,无需和电信运营商分成,但升级电视网的成本实在太高,各地支持力度不同,所以一直推进得很慢。"

骨感的未来

毫无疑问,NGB承载了太多广电系的期望。从2008年至今,NGB的建设已逾四年,然而,其进展依然缓慢。与此同时,电信运营商的IPTV却顺风顺水。

据发改委20124月发布的数据,在三网融合试点第一阶段,试点地区的电信IPTV用户总数超出有线电视宽带用户总数约250万。显然,电信运营商营销手段与服务质量占优,进一步压缩了广电运营商的生存空间。而在全国范围内,有线用户中只有6500万加入了数字有线电视网络,其中有2000万用户完成了双向网络改造,只有不到200万个用户真正拥有具备双向互交功能的数字有线电视。有观点认为,这意味着尚有60%的用户要进行有线电线网络从数字到模式的改造,而87.5%的用户有待进行从单向网至双向网的改造。如此巨大的工程,显然并不是耗时耗力就能轻松解决的。

除了整合一张网需要假以时日,未来广电系如何以业务"打动"用户也值得关注。

由于移动通信业务技术门槛高,广电获得经营资格的可能性还有待探讨;而固定语音通话业务已是明日黄花,未来前景不容乐观。宽带接入的市场俨然已经白热化,留给广电系的空间相当有限。

基于这样的现实,NGB叫板电信运营商的前景不被外界看好。吴纯勇就表示,"电信运营商有先发优势,你就算把网络做得和人家一样好,也很难吸引用户,除非你能在业务层面也有创新,让用户能体验到电信网络提供不了的服务。"

而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有线委委员汪海天更为悲观,他认为,"三网互融无法在产业格局中出现'3+1'的局面,而是'3.1'.与目前的三家电信运营商相比,即使能独立存在,广电网的市场份额也可能只有0.1."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