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搭桥 中国电影“取经”好莱坞
 
 

史坦国际STANCHINA

 
  如果说2013年是电影传媒行业的并购整合年,那么2014年就是电影资本的国际跨界年。

近日SMG尚世影业发布消息称将和迪斯尼共同投资8000万~1亿美元共同开发一部具有动作、冒险、奇幻元素的商业大片。尚世影业总经理苏晓宣称这部影片将讲述中国故事,并可能会启用中国导演。

这仅仅是2014年3月中美娱乐公司已达成七项合作计划的其中之一。 “中国资本+海外项目”一直是资本青睐的概念之一,但这样的模式却往往被外界质疑,认为中国资本只是“陪跑”,在中国电影国际化道路上,投资项目最终能否顺利结出资方想要的果实还未可知。

筹谋国际化

根据双方协议,来自美国的动作、冒险和奇幻类电影编剧将与中国本土的编剧和制片人合作,共同创作故事和剧本,使之兼具鲜明迪斯尼电影特色和中国本土元素,既适合在本土进行合拍,又以国际市场为目标。

此前,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已经通过旗下子公司以及投资参股的方式加大与好莱坞制作方的内容合作,据悉,迪斯尼和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CMC)共同参与组建了东方梦工厂,双方共同制作的第一部动画片《功夫熊猫3》有望在2015年上映。

与此不同的是,此次合作项目为真人电影,同时,苏晓表示这次合作会更多侧重剧本研发层面,比如中国元素不会简单的用武侠、唐朝、龙这些“不动脑筋”的中国元素,而应该是更年轻、更有商业卖点的元素。

事实上,在好莱坞,由于成本和风险的激增,即便是华纳、派拉蒙等“六大”公司也早已经没有单独投资一部巨制的能力,这也给中资提供了很好的机会窗口。

一方对资本渴求,一方对国际市场觊觎,中国电影和好莱坞联姻可谓一拍即合。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就表示“2014年海外合作和投资仍是重点”。

而就在3月初,华谊兄弟传媒公司宣布计划向美国华纳兄弟影业公司前总裁杰夫·罗比诺夫组建的新电影公司Studio8投资1.2亿~1.5亿美元。

这仅是其国际化的先声。在3月26日晚华谊兄弟发布年度报告称海外是其利润增长点,全球有几百亿美元电影市场,以华谊目前的票房体量,增长一点也可以获得很大的收入空间。

分析人士指出,华谊布局美国市场意义非凡,可能成为诞生世界级娱乐集团的开端,为本土影视公司借助资本力量开拓海外市场寻求增量开路。

模式之辩

但是这种跨文化合作却面临着不小的市场风险。

2013年大片儿《钢铁侠3》上映后,观众发现影片并不如DMG首席执行官丹·密茨所说的“把中国的东西揉进去”,而最终只是生硬地拼接在后面。原因就在于很多电影一贴上“中美合拍”的标签就能先声夺人,中方往往将注意力放在营销技巧而非内容创造上。

据了解,和常见的合拍片中添加中国元素不同,这次尚世影业与迪斯尼的合作决定从开发阶段就介入,合拍周期长达9个月,双方的投资份额则对半开。

外界分析认为此项安排能保证中方对故事内容和演员阵容相应的主导权,但中方是否能够运用好这项权利却要打一个问号。某电影营销专家就指出,在和外方具体谈判时往往会暴露中国电影产业的短板。比如在内容制造过程中,编剧和制作方讨价还价,接着会大幅修改剧本,在这个过程中投资方就急于确定演员和导演阵容,导致每个环节都吃夹生饭。

而对于刚刚出海试水的中国公司来说,出钱出力的同时,更要注重长远的发展计划。

“应该通过合拍弄清楚好莱坞的财务制度、保险制度等相关拍片机制问题。对方如果花了一亿美元,都花在了什么地方?钱花完了怎么能收回来?合拍一定要从研发入手,不要计较一个项目上挣钱不挣钱。即使一个项目挣钱,中国电影产业仍然没有完成任务。”乐视影业CEO张昭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重要的是这个产业怎么通过合拍获得全球的后产品市场,这才是电影产业真正的收入所在,应该更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整个衍生产品渠道的收入。”


苏晓表示此次合作也经历了这样的观念转换,“和好莱坞六大制片公司接触已经超过1年,一开始,我们拿着项目试图让对方参与。不过,最终决定‘从零开始’,从项目创意做到宣传发行。花三四年时间学到好莱坞的产业链如何运作,比单纯拿出一部影片更有价值。”

但是交了学费是否就能学有所成?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总经理周铁东就直言,“索尼买下了哥伦比亚三星并改名为索尼电影公司,外界也从来没认为是日本人进军了好莱坞,反而觉得是索尼被好莱坞了。一种是参与制定游戏规则,另一种则是在游戏规则内参与游戏。所以这种仅靠资本支撑的契机还是不要过早放大幻想。”
 
  来源:中国经营报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