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传媒昨日在香港媒体上刊发公告,指出该公司广告部正、副主任及两名业务员已被控受贿,但公司还未接获郑谊军、钮明两位副总裁被指控的正式通知。此前,公司曾公告这六位雇员已被检察机关扣留调查。
北青传媒首开内地报业境外上市先河之初风光无限,随后一再传出诸多内地报业公司欲步其后尘的消息。然而,北青传媒上市不到一年,业绩狂跌、股价下滑、丑闻缠身。特别是近期出版的《财经》杂志曝光说,北青传媒六名经营管理人员涉嫌卷入经济犯罪案件,相继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更加剧了投资者对北青传媒公司治理的担忧。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系主任黄升民、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管理研究所所长宋建武昨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北青传媒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内地传媒公司中并非个案,采取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形式剥离经营部门改制上市风险太大。报纸发行不赚钱,目前广告市场不景气导致利润下滑,只包装广告业务上市没有意义。(记者 杨勣)
●北青事件暴露传媒上市硬伤
内地报业公司应更加谨慎一些,把自身的问题都解决好后再考虑上市,否则不仅不利于内地公司在海外上市的整体形象,也不利于内地报业的改革。针对北青传媒事件所引发的对于内地报业公司欲积极上市的热潮,专家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给出了如上建议。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系主任黄升民教授昨天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指出,北青传媒上市本身就很仓促,上市后公司的战略意图也不清晰。北青传媒上市所融资金到目前也没怎么用过,钱拿到手却用不掉,这说明公司原来的规划有问题。
长期关注北京青年报社的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管理研究所所长宋建武在北青传媒上市初就曾指出其三大硬伤。第一,北青报社作为北青传媒的控股股东,自身并不是一个企业,也没有得到国有资产经营授权;第二,北青传媒和北青报社之间有关联交易;第三,产业链割裂。昨日,宋建武向《每日经济新闻》再次强调了他的这一观点。
北青传媒上市一路特批,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好就上了市,本身的股本机制及相关利益调整都没有完成。而没有完整的国有资产授权,意味着上市后不能随便调整自身股本结构,这对上市运作不利。
宋建武认为,北青传媒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内地报业公司中普遍存在,当初他在北青传媒上市时提出的观点,就是考虑到在境外监管更加严格的环境下上市,对公司本身的管理水平要求很高,而这恰恰是对内地媒体管理基础的挑战。特别是像北青这样在高速发展中管理基础并不很好的媒体,上市后发生的问题充分暴露了公司管理上的漏洞。公司上半年因广告市场滑坡而导致业绩大幅下跌,虽然宏观调控是主要原因,但公司管理层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管理的问题。
一位熟识内地报业市场的人士昨日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事实上,内地报业公司广告部发生经济案件的个案不在少数,只不过北青传媒作为上市公司,这个问题显得较为突出。之前,广州等地的一些著名报社的广告部门都曾发生过员工甚至管理人员被捕的案例。不过这类消息以前最多就是圈内人知晓,但像北青传媒这样的上市公司就遮不住了,必须对信息予以披露。
该人士指出,由于广告部门经手资金较多,而管理上存在诸如广告折扣等弹性制度,内地报业公司最容易出现经济问题的就是广告部门。有些受贿行为,可能是报社广告部门员工接受某广告公司或大广告客户的贿赂,相关人员收受贿赂后对这些客户安排一些较低的广告折扣。这充分暴露出报业公司管理不细、职业经理人素质不到位的问题。
不可否认,北青传媒上市对内地报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05年《中国报业年度发展报告》显示,北青传媒成功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境外直接上市的内地传媒企业,为开辟安全的融资渠道取得新突破。本质上,媒体的融资要求反映了和一般企业同样的生存和发展欲望。但北青传媒上市后出现的丑闻,不得不引起业内的反思。
黄升民表示,目前报业题材并不太好,报纸发行不挣钱,广告市场不景气导致盈利下滑。在目前情况下,报业公司上市并不理想,报业概念应被重新考量。如果内地报业公司只包装广告业务上市,没什么可圈可点的东西,在没有找到新的盈利增长点时,内地报业公司还是别上市为好。
宋建武指出,从目前的政策环境来看,内地报业公司上市的意义不大。北青传媒现象给予内地报业公司两点启示:在现有政策下,采取采编经营两分开的形式剥离改制进行上市风险太大;不光要提高经济实力,更要注重提升自身管理实力。很多媒体经济实力、效益都不错,但这是否意味着管理就好呢?(杨勣)
●信息披露不实 北青传媒涉嫌违规 4人被控受贿
开创内地报业境外上市先河的北青传媒(1000.HK),前天晚间就其多名管理人员被司法部门扣留调查一事再次发布公告,证实4名员工已正式被控受贿。
昨日,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法宣部冯主任对《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由于案件仍在立案调查中,目前无法对外公布任何案件内容。北青传媒总裁孙伟也未对《每日经济新闻》透露案件详情。
公告显示,北青传媒6名涉案人员中,广告部主任于大公、广告部副主任朱伟京和广告部业务员卢建宁于10月10日正式被控受贿,广告部业务员段涛先期于9月27日正式被控受贿。北青传媒称,尚不能确定上述指控是否与该公司有关,同时该公司还未收到关于两位副总裁郑谊军和钮明的正式指控通知。
●东窗事发
10月3日有媒体披露,今年6月9日至9月26日期间,北青传媒共有6名经营管理人员因涉嫌卷入经济腐败犯罪案件,相继被北京市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消息传出后,北青传媒股票在10月3日立即停牌,公司当晚发布公告证实了上述消息,而公司股价在10月4日复牌后随即大跌了近20%。
上述涉案人员包括北青传媒副总裁郑谊军、副总裁钮明、广告部主任于大公、广告部副主任朱伟京、广告部业务员段涛和卢建宁。6人已分别被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及北京市检察院二分院扣留调查。北青传媒表示,这6名雇员已被停职。据了解,于大公、朱伟京和段涛等涉嫌受贿,而郑谊军,钮明及卢健宁等被拘原因不祥。
北京青年报大厦5楼的广告部近来比较平静。据一些员工称,他们长假后一直正常上班,没什么异常,于大公的办公室一直关着,他们也没有见过那几名高管。而21楼秘书台的工作人员如临大敌,对该事三缄其口。
●披露不实
事实上,对于内地企业弄虚作假或管理层贪污渎职,投资者早就见怪不怪。但北青传媒多名高管涉嫌经济犯罪一案中,除了企业本身管理监控的问题外,上市公司本身是否还存在信息披露不足或刻意隐瞒的可能,却更值得关注。
据报道,涉案6人中的副总裁郑谊军,早在今年6月9日就被北京市东城区检察院反贪局带走,在14天之后据传被正式批捕,但北青传媒对外完全没有披露任何消息,而且该事件在北青今年8月底公布的中报里,也没有任何显示。至今年9月1日,公司另一副总裁钮明也带走“协助调查”,但外界仍对有关消息一无所知。这二人都是北青传媒的高级管理人员,为何公司可以只字不发,拖延了达3个多月,直到被媒体揭露后才发布公告。就算初期公司主要管理人员真的一无所知,但到了9月底,多名公司高级职员相继被司法部门带走,为何北青传媒仍不向香港监管部门通报,或是向投资者发布公告?如果不是被媒体曝光,丑闻还将会被掩盖到什么时候?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北青传媒的招股书中,并没有对郑、钮两位副总裁的任何介绍。不仅如此,两位高管在外私立广告公司,可能与北青传媒之间存在不正当的经济关系。
郑、钮二人是在去年9月被委任为北青传媒副总裁,分别负责广告及投资业务。就在北青上市后两天,即去年12月24日,郑、钮两人还联合注册成立了一家私人公司(京城国际文化传播)。很明显,两人就是看准北青上市的机会,有备而来。另据报道,这家公司与北青传媒广告部门有密切业务往来。
回顾北青传媒上市之时,曾被外界寄予厚望。但公司中期业绩显示,公司上半年盈利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99.7%,从人民币6630万元跌至只有17万元。业绩大幅下滑,是否真如北青中报所指,是因为宏观调控导致公司广告收入大幅下降,还是有更复杂的原因,如被高管的私人公司挪走了上市公司收益的可能。
分析人士指出,郑、钮两人同时出任公司副总裁,又参与投资、经营广告公司,与主要经营广告业务的北青传媒明显存有利益冲突的可能。不过,刘永基强调有关案件与公司上半年业绩大幅下滑应该无关,其中也应该不涉及管理层挪用公司资金的问题。
●涉嫌违规
北青传媒总裁孙伟以开会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采访。而据香港媒体报道,公司财务总监刘永基此前表示,公司今年6月曾去函通知香港联交所,交代公司高管被带走调查一事。但经联交所审理后,最终没有发布公告。而联交所发言人指出,不会就个案发表评论,上市公司有责任判断什么是必须予以披露的股价敏感资料,联交所无法代公司作出判断。
而香港监管消息人士表示,假如最终证实公司内部早已知道部分管理层被捕,而所涉及的罪行,又与上市公司有关,并可理解为股价敏感消息的话,公司理应有责任尽早向市场公布。假如一直刻意隐瞒至事件被传媒揭发后,才公开承认,则有误导市场之嫌。
不过,一旦上市公司董事被内地执法部门扣查,香港监管机构可做的其实相当有限,因为根本无权和无法进一步了解事件的详情,只能扮演辅助角色。
著名律师严义明认为,有可能会对公司股价造成影响的消息,都应该立即公告。上市公司高管如果被传唤就应该立即公布,更何况高管目前可能已经失去人身自由。公司高管是掌握公司重大经营资源的人,高管失去人身自由就无法履行职务,这会对公司的持续经营和稳定发展会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公司股价。
严义明指出,事实上,这类事情在内地已是司空见惯的,但事情发生这么久才公告,是对投资者不负责任的表现,也是不公平的。从法律角度看,如果这类情况发生在内地并且属实,那就违反了《公司法》的有关法规。
目前,公司总裁孙伟及执行董事杜民已全面接管北青传媒广告业务及日常营运。公司还将委任独立财务顾问,进行内部调查。但无论如何,上市还不到一年的北青传媒不单业绩大幅下滑、股价大跌,更出现了管理层涉嫌违法的事件,公司的透明度及管治能力都有待市场再度考证。(杨勣 庄睿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