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发布前后,习大大“力挺”哪些媒体国家队
 
 

史坦国际STANCHINA

 
 

编者按:昨天,习大大有关“力挺”、“定调”新媒体发展的政策一经发布,传媒行业、资本市场几近“癫狂”。各方解读层出不穷,有人认为这是在释放重大政治信号,也有人高呼传统媒体“凤凰涅槃”的时机已经到来。其实,在新政发布前,多家媒体国家队早已入局。近期传媒市场有哪些动向值得捕捉?哪些媒体会是新政的最大受益者?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该怎么融?本文将带你一探究竟。

“重大政治信号”发布前的蛛丝马迹

实际上,昨天在政策发布之前,股市已显露“疯狂”迹象,多只文化传媒股涨停。然而,更深一步追踪,我们能从今年年初至今以来的种种迹象中发现中央有关媒体改革的思路。年初,刘云山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谈了这个话题;4月,刘奇葆对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作了具体部署。

中央更直接的动作则来自三次与媒体的直接接触:5月,刘奇葆听取新华社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汇报;6月,刘云山到人民日报调研,专程前往人民日报法人微博运营室和移动客户端运营室,7月,网信办主任鲁炜现身新成立不久的澎湃新闻。

除此之外,无论是今年6月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的客户端先后正式上线,还是诸如澎湃新闻等几个新媒体大项目孵化问世,都绝非偶然。直到《指导意见》下发,蓦然回首,原来他们早已入局。

原来,他们早已“入局”

新华社:用什么撑托“野心”

图注:图为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中国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3-2014)》发布仪式

今年6月11日,“新华社发布”总客户端正式上线,称将在年内建起800-1000个党政企客户端,“举全社之力打造国内最大的党政企客户端集群”。

新华社上述新媒体项目被外界认为“野心”很大。新华网对其的介绍是:依托自己在全国拥有300多个分社的特点,直击新闻事件的现场,不论国内还是国外,新华社记者将通过“现场”栏目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的实时滚动报道。实际上,在近期几次突发事件中,新华社“我在现场”App已初步显露出强大的采编资源优势。

据悉,该项目为7月新晋上任副社长的慎海雄一手主导。在署名文章《创新创新再创新,抢占融合制高点》中,慎海雄提到,建设“新华社发布”客户端集群的目的,在于打造自己的平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告诫。从中自可窥见政策风向。

上海报业:我心澎湃之后,还有什么大招

从裘新首次详解上海报业重组“施政纲领”至今,上海报业集团改革已经接近半年。作为被寄予厚望的报业改革试点,上海报业除了《上海观察》《澎湃》《界面》三大新媒体项目崭露头角,其转型规划也透露出诸多讯息。

近日,上海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社长高韵斐在集团内部经济工作会议上发布讲话时说,上海报业集团转型重点在于盘活资产。具体到有关转型发展的未来规划,有几点信息值得注意:

1、报业集团控制百度新闻上海频道由抓取源;

2、《界面》的投资方包括海通、国泰君安、360、小米、弘毅资本、卓尔等;

3、着眼于利用好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启动文化地产平台、文化与新媒体投资平台;

4、在与投资人共同发起825新媒体产业投资基金,发现、投资、培育新媒体。

从上述规划,我们同样可以窥探到上海报业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前海传媒:上百亿要怎么花

国内另一个由政府投资的新媒体平台将在深圳诞生,新平台的运作方是前海传媒。前海传媒控股股东是前海金融控股集团,注册资本30亿,手掌资金上百亿,知名媒体人刘洲伟,出任前海传媒CEO。

据悉,深圳市长对此项目十分重视。除上述注册资金外,前海金融还有500多亿资本可以调度。与上海报业的澎湃项目主打时政不同,前海传媒主打金融。

有分析认为,北京新华社、沪上澎湃+界面、深圳前海传媒,已经形成由国有资本支持的媒体三足鼎立之势。

浙报集团:“三圈”如何环流

2014年6月16日,浙报集团新媒体矩阵的两大核心产品,“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和浙江手机报(升级版)亮相。随着两大核心产品问世,浙报集团打造具有“党报特质、浙江特点、原创特色、开放特征”的“三圈环流”新媒体矩阵渐露雏形。

2013年11月,浙报集团成立数字采编中心,主要承担“集团新媒体产品的研发和牵引集团媒体融合发展的重任”。据悉,数字采编中心主推的“浙江新闻”,是“经由省委常委会研究讨论一致通过的省内唯一权威移动端媒体”,是省内发布重大政策、人事任免和突发事件回应的重要渠道。可见政府力量在浙报集团改革中的主导地位。

“浙江新闻”作为浙报集团“三圈环流”(核心圈、紧密圈、协同圈)新媒体矩阵中的重要一环,将以“推动主流新闻传播、占领互联网制高点为目标”,最终构成“四位一体”(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手机报、浙江在线和视频新闻)的网上党报。与此次政策发布中所提到的“新型主流媒体”相契合。

粤传媒:“三化一大”的背后

广州日报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粤传媒",002181)成立于1992年12月,是首家获得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并在中小板上市的报业传媒公司。

近日,粤传媒公司管理层透露,争取三年内完成转型。粤传媒正通过内部挖潜、外部并购,朝着搭建一家产业化、平台化、移动化的大数据集团公司的目标而努力,简称“三化一大”。

有关粤传媒的最新改革动向还集中在2013年。10月,粤传媒以合计4.5亿元的价格收购户外LED运营商——上海香榭丽广告传媒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被外界认为是“多元化业务拓展”的新方向。

从下图的发展战略中,我们可以发现,平台、产业、大数据等思路都与政策方向趋同。

谁能分走“政策红利”一杯羹

有分析人士认为,对于部分背景深厚的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和有意投靠“大树”的市场化传媒企业来说,这是十七大“文化产业大跃进”以来的最好政策机遇,有可能扶持出市值上千亿的巨型国有传媒航母。各方究竟该如何享受政策红利?

传统媒体:砸钱能行得通吗?

有分析人士指出,传统媒体是这一政策的受益主体。强势央媒和传媒央企、一线传媒国企在新媒体领域将通过“砸钱”、建“绿色通道”加速发展,获得更大的话语空间和发展空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当然一马当先,上海广电、湖南广电、南方报业、浙报集团等强势地方媒体平台背景的媒体集团也有先发优势。已经折腾出来的,人民网、东方明珠、百视通、电广传媒、浙报传媒、中南传媒,都可能在新媒体的路上扬帆而去,还没有动作的,也未必不会有“逆袭”之举。

广电是传统媒体中的主力军,但目前无论是领导视察,还是股市飘红的,目前主要是传统的报业、新华社。电视台要想抓住这一机遇,应该大胆进行改革,不仅仅是制播分离,更应该将可经营性资产剥离出来,成立传媒集团。对于有线电视网络而言,究竟是媒介还是媒体,这不是定义的问题,而是自己选择的问题。现在没有必要再去纠结当年的网台分离政策,而是应该向华数学习“网络与传媒双轮驱动”的战略,通过内容、应用的集成和运营,向新兴媒体迈进,才能享受到政策的红利。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再“隔山望远”

面对新政带来的媒体融合潮流,网媒今后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也许不再是“隔山遥望”这么简单,也许在将来,我们会更多地看到国资“热钱”砸入网络媒体,网媒实现公私多元投资,国企实现重组,两者完成内容、运营的全面集合。其实这样的实践,早在09年就已实现,上海市委宣传部对新华传媒进行资产注入和整合,试图打造“传媒航母”。新政的推出或许是网媒吸入国有外延注资的新契机。

除了网络媒体,其他互联网企业在业务和资本上也有望和国有传媒文化企业发生越来越多的“关系”,如果你听说乐视网“牵手中宣部开办党建轮播频道”并对之一笑置之的话,如果你对小马奔腾原董事长李明去世后引入国字头的华人文化产业基金入股也感觉顺理成章的话,相信未来几年内会有更多的文化传媒圈的“混搭”和“混合所有制”令我们见怪不怪。

新媒体的春天真的来了吗

据大智慧通讯社报道,今日下午,新华传媒及其控股股东上海报业集团联手元禾资本、华映资本设立“825新媒体产业基金”将召开首期签约仪式,针对互联网新媒体方向,投资总金额为12亿。在中央刚刚通过《指导意见》的背景下,上海报业新媒体方向推进的动作相当惹眼。

分析人士认为,在控股股东上海报业有望成为“新型媒体集团”的情况下,旗下唯一的上市平台--新华传媒必将从实质上促进集团转型,融资、并购等一系列动作有望进一步落实。

更有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文件的出台,新媒体将迎来春天。因为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如果想转型做大,今后的一段时间里,肯定会上演众多的资本并购入股案例。

有关媒体变革的好戏,到底能上演到什么程度,目前并不能确定。有媒体人分析,此次之所以出台新政,与眼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密不可分。

文件刊发后的广泛关注,以及资本市场上对传媒行业的追捧,让人既看到了未来变革的机遇,也同时要保持清醒。如此错综复杂的一个行业,绝非一个文件一条政策,就能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效融合起来。现在就下结论,断言新媒体将迎来春天,为时尚早。

 
  来源:全媒派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