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广告招标投放解析
 
 

文/本刊记者 闫海生

 

日化:投放重点下移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日化制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169亿元。2005年1~6月份,化妆品单一细分行业的销售收入为143.98亿元,同比上年度增长19.88%。从去年开始,众多国际知名化妆品品牌集中性地进入国内市场,今年上半年这一势头持续不减,化妆品行业新一轮跑马圈地运动方兴未艾。
在赢得2005年度央视黄金时段标王之后,2005年上半年,日化行业巨头宝洁公司同时加大对重点区域电视媒体的投入。据报道,仅在江苏省苏州市一地,宝洁就投放了4000万元电视广告。
“这与苏州本地经济高速增长有重要关系,但也表明在央视高空轰炸之外,宝洁加强了对重点区域媒体的强势投放。”分析宝洁近期的投放重点,21世纪传播福来机构总经理李志起认为,在日化行业的几大细分产品中,宝洁近些年都遇到本土和外资品牌的强势竞争,如在清洁用品中的雕牌、立白、奇强,牙膏中的两面针、田七、冷酸灵,护发产品中信婷、雅倩、拉芳,“竞争对手似乎不具有综合竞争优势,但在单项产品方面都给宝洁带来了压力。”
随着一线市场竞争的加剧,宝洁也对自己的产品线进行了调整。以往宝洁旗下护发产品潘婷和海飞丝只是性能的差异,但宝洁现在已经拉开了单项产品的价格差距,在高中低三个价位都占据了自己位置。
“这实际上是宝洁扩张二三线市场的前奏。”在营销重点发生位移之后,李志起认为,优选重点投放区域的强势电视媒体,加大区域性广告投放就成为一种必然取向。“而在过去几年中,以价格优势占据了中低端市场的本土品牌,明年加大区域性投放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变化。”
“外资、合资品牌垄断高端市场,二三级市场和农村市场是本土品牌的天下。”《中国化妆品》杂志总编李康认为,与2005年相似,2006年的日化行业的品牌战仍将持续,国际品牌和本土品牌将进行新一轮拉锯战。“今年年底正式颁布实施《直销规例条例》(草案)将会在明年发挥影响,现有的市场格局将面临巨大的调整。”
李康预测彩妆、洗发水和儿童化妆品将成为明年日化市场的热点。“随着各项法规的健全和市场监督力度的加大,市场在进一步规范同时也将保持持续性发展。”对于2006年日化行业的增长空间,李康持乐观态度。
对于今后日化产品广告模式的变化,央视市场研究整合营销总监刘会召认为,在经历SKⅡ事件之后,实证式日化广告在受众间的可信度受到巨大影响。“非理性诉求的日化广告的比例今后一段时间有可能大幅增长,如主打情感牌,让家庭和家人代替验证机构和专家的身影。”

食品饮料:品牌集中加速
相比较2004年上半年,今年1~6月份食品制造业销售收入实现了30.1%的增长,达到1562.06亿元。其中食用植物油、液态乳及乳制品、方便面及其他方便食品居于食品行业销售收入的前三位。
在软饮料产品中,碳酸饮料和桶装水的消费量仍占前两位,分占总量的37%和31%。2004年以来,茶饮料表现出复苏势头,被看作是软饮料行业近期最具市场潜力的品类。
酒业在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为770.44亿元,同比增长19.85%。其中,白酒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分别占到全行业的45%和59%,啤酒则分别占据44%和27%的份额。
在目前的国内乳业和啤酒行业中,伊利和青岛等本土品牌都已经形成了相当地规模。但随着国际知名品牌今年再次大规模的进入,业内人士认为,2006年乳业和和啤酒行业的竞争都将进一步加剧,重组的结果是一些地方性品牌被淘汰出局。
“与乳品行业的集中过程相似,随着国家推出纯粮认证等制度,一些资金设备和研发能力都不足的中小型白酒企业,将逐步沦为大型白酒企业的生产车间。”李志起认为,媒体对麦当劳苏丹红事件、伊利早产奶事件的关注,都表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家对涉及民生行业监管的加强,同样直接促进了食品饮料行业品牌进一步加速集中。
而市场上食品饮料行业的加速集中,也加大了后起品牌形成的成本。“在乳品、软饮料、啤酒、白酒等多个细分行业,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都已经形成了几大强势品牌,电视广告投放大户也趋于稳定,而不是秦池时代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李志起说。

医药保健品:差异投放加速
2005年1~5月份,国内医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452.66亿元。其中,化学原料药、化学制剂和中成药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41.76亿元、426.96亿元和330.82亿元,分别占全行业的30.4%、29.39%和22.77%。
经过2003年开始的全面回暖,保健品行业在去年和今年都出现了恢复性快速增长。中国保健品协会副秘书长周邦勇预测2006年国内保健品市场总量将突破500亿元。
周邦勇同时认为,今年年底颁布实施的《直销管理条例》(草案)将会给保健品行业带来更多利好影响。“随着行业多项监管政策和标准的逐步出台,整个保健品行业的发展都将更加规范,同时行业的技术门槛也将进一步提高。” 
“国家对医药保健品监管的加强,一方面促进了该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但也在客观上影响了医药保健品企业的电视广告投放额度。”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认为,在陈小艺三精广告被叫停之后,明星以消费者身份代言的方式被禁,将使医药保健品广告表现策略更加谨慎。
“部分监管政策对中央级媒体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对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的地方媒体则影响较小。在电视广告投放上,医药保健品企业在央视打品牌广告,而在地方投放促销类广告的差异化投放策略将更加明显。”黄升民说。
与食品饮料行业相似,受市场和政策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李志起认为医药保健品企业也处在不断集中过程中。“虽然医药保健品行业的集中没有白酒行业明显,但在广告投放上,明年电视广告投放大户阵营仍然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

家电、手机及IT:以产品带品牌
受多类产品更新换代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家电行业实现销售收入3290.97亿元,同比去年增长54.44%。中国家电协会预测认为,国内家电市场近5年仍将保持5~8%的稳定增长。同期移动通信及终端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1545.96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32.27%。而电子计算机整机和外部设备制造业在今年上半年也分别增长了37.66%和15.4%,各实现销售收入2247.58亿元和1688.亿元。
随着对IBM旗下PC业务部门收购的完成和重组的加速,2006年联想在国内PC市场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的稳固,业内预计戴尔、惠普和联想三足鼎立的局面将更为稳固。2005年上半年,国产家电企业出口量继续扩大,但在国内家电和手机的中高端市场上,国际品牌的份额迅速扩大。在手机市场竞争中,日韩系厂商近年来异军突起。受3G国内标准瓶颈即将告破等利好因素的影响,欧美知名品牌也在今年上半年加大了对国内市场的投入。
今年1~7月份,家电与IT行业电视广告投放额为85.8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7%,但目前家电和手机企业多是在新产品线推出后再进行集中性的广告投放,而随着该行业主导权逐步被下游渠道终端掌握,国美、大钟等超商巨头往往集合数家家电和通信企业在本地都市类报纸上投放分类广告。
“为了保持品牌的知名度并促进新品销售,家电和手机厂商会继续保持一定的电视广告投放,但从电视媒体向网络和报纸位移的现象仍将持续出现。”李志起说。

汽车:下游看涨
2004年全年,汽车及相关行业电视广告投放量为77.38亿元,而今年上半年则为38.72亿元。“车市不景气、利润走低,都会对汽车行业电视广告的投放产生不利影响。” 对明年汽车行业广告投放,黄升民没有表现出乐观的语气。
进入2005年,国内汽车新品迭出,但受价格战的影响,车市尤其是轿车市场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火爆,汽车整车销售收入实现2847.5亿元,摩托车整车收入为246.81亿元,较去年同期仅增长1.98%。
随着轿车市场拐点的出现,一轮快速增长期已经结束。但由于轿车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处于市场导入期,业内预计其增长率仍不会低于同期GDP的增速,未来数年增速仍将保持在10~15%的区间内。受一线城市禁摩政策影响,国内摩托车行业的增速将有所放缓,市场竞争也将越来越集中与中小城市和农村市场。
与近期整车增长乏力相反,汽车下游产业在2005年上半年保持了持续性的扩张。其中汽车零配件行业销售收入实现了1712.0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6.23%。润滑油行业2005年预计收入将达到210~240亿元,增长率在10%左右。 

 

About StanChina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北路107号院7号楼1602 邮政编码:100025
TEL:010-58626851/58626852  FAX:010-58626853
E-mail:sksstan@263.net  media@sta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