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条拟再助国产动画 三大卡通频道直言无米下锅
 
 
2005-06-22 来源:新京报
 
       断裂的产业链条导致各环节均现亏损,业界希望政府借鉴国外经验制定更具操作性扶持政策
  本报记者 张映光 北京报道
  “这次去杭州,我们没找到一部满意的国产动画片。”上海炫动卡通频道总裁李世雷说。
  6月1日,为期5天的首届中国国际动漫产业博览会在杭州举行。这个由国家广电总局、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的博览会,展馆面积达2万平方米,共吸引了300多家企业。
  期间,上海炫动卡通频道、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高调出席。但从杭州归回上海的李世雷,因收获不大而难掩自己的忧虑。“现在的问题是,先要有饭吃。”李世雷不无担忧地介绍,目前各专业卡通频道面临国产动画片片源短缺的压力。
  6月2日,在博览会期间召开的“全国影视动画工作会议”上,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王太华宣读了该局刚拟定的《关于促进我国动画创作发展的具体措施》(征求意见稿),所涉内容共18条(以下简称“18条”),其中引人注目的内容是:
  黄金时段(17∶00至21∶00)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制作机构引进境外动画片的数量与原创数量比例应为1∶1;播出机构不得播放未取得发行许可证或版权过期的境外动画片,国产动画片每天播出总量不低于6∶4,等等。
  记者从国家广电总局总编室文艺处获悉,“18条”仍在讨论阶段,具体内容及实施日期未最终确定。
  而业内一些人士认为,“18条”意在加大对国产原创动画片的扶持力度,但对整个动画产业的实际帮助不会很大,甚至可能进一步加剧专业卡通频道的片源压力。
  专业频道的“片荒”
  在杭州有着同样遭遇的并非李世雷一人。湖南金鹰卡通频道总编室主任万成韬告诉记者,他正因为无米下锅而焦虑。
  “目前动画片的首播量只有两三个小时,晚上5点到9点必须播国产动画片,我们怎么办?即使把所有的垃圾片都买过来也不够。”万成韬说。
  2004年9月,国家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内容共24条(简称“24条”),其中规定之一是:专业卡通频道每季度播出的国产片数量不少于60%.
  在此政策推动下,湖南金鹰卡通频道、北京电视台动画卫视、上海炫动卡通频道三家专业卡通频道相继开播。开播之初,荧屏播放进口动画片的数量大幅减少,但片源压力随之显现。如金鹰卡通频道,原定一天的首播动画片达5小时,现在能有两三个小时就已不错。
  “好在湖南没有少儿频道,我们担负了一部分少儿频道的职责,目前的首播量多靠自办栏目填充。”万成韬介绍。
  自2002年起,上海文广新闻集团就将引进的优秀动画片封存不播,为旗下上海炫动卡通频道的开播筹足粮草。“但现在我们的家底快用光了。”李世雷说。
  该频道从每天早上6点开始持续至次日零时,其片源除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有的3万分钟国产动画片,还有一定的进口片库存。
  李世雷介绍,按照国家广电总局“24条”之规定,频道开播之初每天计划首播6集国产动画片,4集进口动画片。“但实际仅播出3集国产片,两集进口片,根本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记者多方求证获悉,今年9月,金鹰卡通频道、炫动卡通频道都将陷入片荒。而北京电视台目前就已面临片荒。与此对应的另一问题是,三大专业卡通频道均处于亏损状况。
  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除3家专业卡通频道外全国另有18个少儿频道开播,共有31家省级电视台和258家地市级电视台开办少儿栏目。
  “据我了解,大多数少儿频道和少儿栏目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上海炫动卡通频道一位不愿具名的高层介绍,部分少儿频道一直在播放版权早已过期的进口片。
  并不受鼓舞的制作方
  “真正进入国内动画产业的资本并不多,很多有实力的企业都处在观望态势,一些企业在了解行情后甚至放弃了投资计划。”上海拾荒动画公司总经理田平易告诉记者。
  以制作网络FLASH《小破孩》而小有名气的上海拾荒动画公司,主要将资金投入在FLASH动画领域,而未敢轻易涉足成本相对较高的电视动画产业。“都在炒这个产业,可谁敢吃这只大螃蟹?”田平易认为,公司此举意在规避投资风险。
  业界一些人士表示,“18条”同样沿用了“24条”的强硬保护性政策,表面上看动画产业的平台已明显扩大,但作为政策受益者的国产动画制作企业并未因此受到鼓舞。
  据介绍,国内目前有两类不同资本从事原创动画片的制作:一类是制作比较纯粹的原创性较强的动画作品,以央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国企为主;另一类是通过动画塑造品牌从而经营衍生产品,以民企居多。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董事长陈昕撰文指出,前者的投资至今保留计划经济或半计划经济的操作模式,其资金主渠道有两个:一是央视每年投入3000万元,二是上海方面每年投入5000万元。但实际需求应在此数十倍以上。
  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的统计显示,2003年全国动画产量共计29000多分钟,其中民营公司的产量占63%.但无论国企还是民企,制片方基本处于亏损状态。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中国动画协会会长金国平介绍,目前国产动画片成本在1万元/分钟左右,播出及音像仅能收回25%至35%.
  “中南建设集团满怀希望进入动画产业,但在了解这个行业后他们有点懵了。”一位详知中南建设集团内情的业内人士称。
  2003年,位列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携手香港科幻数码特技有限公司共同创办中南卡通科技有限公司,被业界公认为最有实力的民营动画制作公司之一。
  “当初预计5年之内收回成本,如果不行将考虑推迟到10年甚至20年。”中南卡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叶光告诉记者,公司必须依赖中南建设集团的其他产业方能生存。
  “现在没人敢做这个赔本生意。”上海拾荒动画公司总经理田平易认为,国内动画产业的主要矛盾在于收购价格与制作成本相差悬殊。
  成本与竞价反差
6月1日起,500集国产动画片《天眼》开始在央视首播,这是中南卡通科技有限公司自创立以来制作的第一部作品。据公司高层介绍,《天眼》的成本是1万元/分钟,8分钟/集,500集就是4000多万元。按计划,公司将继续制作6500分钟,合计投入1.05亿元。制作期间,浙江省政府补贴2000元/分钟,公司预计播放及音像收回30%成本,其余则依靠衍生产品回笼资金。但实际上,浙江某电视台收购此片时仅给出30元/分钟的收购价格。
广州爱威文化公司以《神探威威猫》为核心开发了一系列产品。其品牌总监张新雄介绍,该片制作成本最初在3万元/分钟,而多数地方台的收购价每分钟仅几元。《神探威威猫》虽已在全国200多个频道播放,其播放收益几乎可忽略不计。
  为此,该公司将成本控制在每分钟1万元至1.5万元,同时加大相关产品的开发。“尽管如此,总体上仍处于亏本状态。”张新雄说。
  “单靠卖播放那点钱连差旅费都不够。”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导演李剑平介绍,他导演的26集国产动画片《梦旅人》已做了整整3年。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产动画片的收购价差异较大,中央电视台在1000元/分钟左右,三家卡通频道可达每分钟数百元,部分地方台如浙江少儿频道,最低收购价格为3元/分钟,某些动画片甚至以送30秒贴片广告的方式免费播映。
  张国平介绍,在欧美,一部动画片在本国播出收益占投资成本的8成以上;在日本,一部优秀的动画片的播出收益可达100%至120%.
  但金鹰卡通频道的万成韬表示,制作公司对收购价格过低的质疑令他难以接受。
  “在杭州我没看到多少优秀的国产动画片,如果中国真出现《灌篮高手》、《火影忍者》这样的片子,叫我花天价买都成。”万成韬认为,目前的收购价格基本反映了国产动画片的制作水准。
  断裂的产业链条
  “要抹平收购价与成本价之间的巨大鸿沟,就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广州爱威文化公司的张新雄说在张新雄看来,目前国内动画产业的产业链是断裂的,制作、发行、品牌推广甚至衍生产品开发均由同一公司完成,而在国外,其中每个环节都有专业企业去做。
  按广州爱威文化公司张新雄的经验,7000万元至1亿元成为国产动画制作企业的一道坎,一旦收益达不到预期,企业“要么关掉,要么找投资,要么卖掉品牌。”
  湖南三辰公司制作《蓝猫淘气3000问》共投了6000万元,公司为此多次面临资金压力。“我们靠衍生产品的品牌授权渡过了资金难关,但资金链的压力始终都存在。”湖南三辰公司的聂金星说。
  按照国际惯例,动画片市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动画片本身的播出市场;第二个层次是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市场;第三个层次是在前述基础上,通过卡通形象衍生新产品,包括服装、玩具、饮料、儿童用品等。
  第三个层次被视为比较合理的产业结构。可佐证案例是,由美国孩之宝玩具公司制作的《变形金刚》,在免费转交中央电视台播放后,该公司生产出的相关产品从中国赚走逾10亿元。
  万成韬赞同这一观点,他建议应该由制作公司、动画频道、音像图书发行公司以及衍生产品的开发企业(如玩具、文具企业)等,联合投资动画片。“这样既降低了投资风险,解决了动画片制作的前期资金问题,又能把产业做大。”
  但万成韬承认,这种模式在中国现在环境下很难实施,理由是国内相当比例的制作企业不愿以正当途径来承担动画产业链上的投资风险,而选择盗版。
  政策期待
  国家广电总局一位官员介绍,“18条”的出台只是时间问题,预计在今年下半年会正式颁布。
  “这一政策的出发点毋庸置疑,但只从宏观的角度制定政策其实对产业的实际帮助不会很大,甚至会出新的问题。”张新雄说。
  上海拾荒动画公司总经理田平易也表示,“18条”对缓解国产动画片竞价机制帮助不大。
  另一些制作公司负责人称,依目前的价格机制,即使制作出像《灌篮高手》、《樱桃小丸子》这样的优秀动画片,可能同样因收购价格导致资金链断裂而难以为继。
  在此背景下,民企更注重品牌效益而非原创。中南卡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叶光就明确表示,《天眼》在央视播出并不在乎收购价格,而看重集团的品牌效益。
  但随之出现的问题是,因民资针对的多为低幼群体,这直接导致14岁到25岁人群的需求短缺。“没有这个年龄段的收视率,我们就很难吸引广告。”金鹰卡通频道的万成韬说。
  李世雷也担心,成立三家卡通频道的用意是解决动画产业缺少播出平台的困扰,但按目前发展下去,卡通频道将会萎缩甚至死掉。
  金国平认为,用动画打广告的企业压根不会在乎动画片本身赚不赚钱,他们和那些致力于原创动画创作的企业不能套用同一种游戏规则。他认为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湖南三辰公司的聂金星建议,政府应借鉴韩国政府对动画产业的扶持,多出台鼓励优秀动画创作的政策。
  据介绍,韩国政府每年会评出10部优秀作品,政府对获奖企业提供80%的制作经费补贴。同时,政府还帮助制作单位与开发动画衍生产品的企业搭建合作平台。
 
About StanChina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北路罗马嘉园28座1602 邮政编码:100025
TEL:010-58626851/58626852  FAX:010-58626853
E-mail:sksstan@263.net  media@sta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