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正如火如荼网络豪门报道悄然分化
 
 

www..stanchina.com 2006 年 06 月 24 日

 

  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千龙研究院组织中国传媒大学的实习生对新浪、搜狐、网易、 TOM 、腾讯五家网站做了番考察,在世界杯的报道上可以看出这些网络豪门在分化。
   新浪网的媒体味越来越浓。以体育起家的新浪网,   对 2006 世界杯的报道当然不敢怠慢,在世界杯专题里,处处想体现其专业性,版面也安排得四平八稳,海量的信息,便捷的 Woocall, 使新浪仍然是网民上网看世界杯的首选。这也印证了汪延的那句话:做内容是新浪的特长,是新浪的核心竞争力,以后新浪所有的战略都得围绕这个中心去做。

  搜狐网争夺网络媒体老大的用心在世界杯报道中昭然若揭。无论是进球的网络视频转播权,还是组建豪华的评论员队伍,都可以说不惜血本,几乎要垄断世界杯在中国的所有网络资源。但从实习生对网民的随机调查和 Alexa 排名上看,搜狐全面赶上新浪似乎还须努力。

  作为老三大门户之一的网易,由于企业战略的转移,已经退出门户之争而转向游戏为主了。正因为如此,网民才可以看到世界杯可以是很好玩的,而不必为几乎重复的海量信息发愁。

  在 Alexa 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在点击 tom.com 的人中,有 15% 的人会关注娱乐消息, 13% 关注新闻, 12% 的关注体育,名列第三。 TOM 主要面向人群是年轻的追求潮流的网民,以娱乐为主打是题中应有之义。但 TOM 又具有体育报道的血统,因此在此次世界杯的报道中体现出的是既专业又娱乐的风格。

  相比之下,腾讯做内容的时间不长但是基于庞大的 QQ 用户群,网站的发展势头很猛。与它一贯的风格和企业战略相关,腾讯一直走的是美艳的路线。

  对于这五家上市公司来说,赚钱是硬道理。企业的战略必然表现在每一个大的项目中。在世界杯的报道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各自的战略。网络豪门的分化表明中国互联网公司成熟了,已经跨过同质化竞争的阶段,而且网民也有福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上不同的网站,满足不同的需求。

新浪 : 专业取胜力保老大地位

栏目设置  
   新浪网对世界杯报道所设置的栏目和大多数商业网站类似。但其内容更加实用,信息量更大,对赛事的分析更加细致到位。重要的最新的赛事进展都呈现在首页,网民无需再点击多层网页去查看所需要的信息。
   栏目在网页上的分布较为清晰,虽然页面的上半部分仍然显得有些混乱,但是后半部分却排布清楚有条理。
   此外,新浪的博客上的球评,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吸引了许多网民的参与。

新闻更新
   新浪对赛事的及时报道无愧于它的五张采访证和多达 5000 万元的投入,在最新赛事报道中独树一帜。在新浪世界杯的页面,可以明显的看到对于正在进行的比赛情况的报道,对进球、点球、红牌、黄牌等等具有看点的事件都进行了简单但是及时到位的报道。这对于要通过网络来了解比赛进展的网民而言,既不繁琐也很适合。
   其次,新浪网对于评论文章的更新也下足了功夫。每天都有几十篇针对刚结束不久甚至是正在进行的比赛的评论全新出炉,满足球迷的需要。
   此外,新浪博客上对赛事的点评也为新浪添色不少。
特色
   虽然中国内地的许多商业网站在对世界杯的赛况进行报道的时候,不论在版面还是形式方面都大致相同,但各个网站还是有自己不同于别人的亮点,新浪亦是如此。在网络上,各类消息的转载相当容易,商业网站要出亮点,在内容上相对而言就比较困难了。主要还是在形式上做文章。
   新浪在对德国世界杯报道上,大致有以下亮点。
   亮点一:在新闻页面内开辟聊天室。几乎在所有的世界杯的新闻报道和评论页面内容的左下角,都有一个叫做 “woocall” 的窗口,拉开窗口,网民就可以以游客的身份进入一个聊天室,聊天室里的所有人都是同时访问该网页的网民。聊天室里的人可以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Woocall ,将对同一新闻事件有兴趣的人聚集到一起,并提供互相交流的机会,将 “ 广播 ” 变为了 “ 窄播 ” ,突出了网络个性化的特点,满足了网民个性化的要求。想要就该话题与人进行交流的网民,只要简单的拉开窗口,就可以满足愿望了。
   亮点二:在新闻内容后面加上相关链接。在一些新闻报道内容后面,可以看到相关链接。例如对内容所涉及的球员的介绍。这大大得方便了访问者对所访问内容的理解。除了一些狂热分子,许多球迷并非了解所有的球员,而新浪人性化的在内容后面加上链接,就使后者在浏览新闻内容后更加强了感性认识,也节省了他们进一步搜索这些球员信息的时间。
投入
“ 我们体育报道最具经验,资源丰富。 ” 最近新浪的广告销售人员经常重复这句话。在今年 2 月 27 日的发布会上,新浪总裁曹国伟宣布了一连串合作伙伴,包括法新社、德新社、美联社、英国通讯社、路透社、央视等具有世界杯采访权和内容资源的机构,据称花费不菲。此外,新浪拥有 5 张采访证,将派出 10 人奔赴德国前线报道。然而,世界杯官方历史上第一次主动提供的网络视频版权没有花落新浪,而是其主要竞争对手搜狐。据悉,搜狐在世界杯上的投入不会低于新浪宣称的 5000 万元,拥 7 张采访证并派出多达十数人的报道团队前往德国。
流量变化
   由于有传言说新浪的控股方为日资公司,引起了许多网民的反感。在今年三月 ~ 五月份,新浪的点击量出现了自创办以来的历史最低点。然而在五月中下旬,新浪的点击量又恢复到了传言之前的水平,此后一直都波动不大。
   就最近三个月而言,新浪可以说是国内商业网站中,因为世界杯而点击量提高幅度最大的网站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是由于时间的关系,网民对于 “ 新浪日资公司控股 ” 事件有所淡忘,使点击量有所回升。可能是新浪新高层领导的工作工作开始进入正轨,使网站恢复。但球迷对新浪网的印象也是不可忽略的因素:许多球迷在被问及会看哪个网站的报道时,都选择了新浪。这也许和习惯有关,毕竟新浪是最早做体育报道的网站之一。但是长时间的习惯的养成,必然有另外的原因。一位只看新浪的世界杯报道的网友说:新浪做得挺专业的,花边八卦类的新闻很少。而且不仅仅是新闻,在对于体育的评论这些方面新浪也做得比较到位。其次还突出了网民的参与,经常搞一些活动,比如投票之类的。
   也许是新浪专业化的评论和报道,对于真正的球迷而言更实用和具有吸引力,才是新浪在体育报道方面比其他商业网站更具吸引力的原因。虽然其他的许多网站也在报道世界杯,并且形式多样,但毕竟对于真正了解并喜爱足球的忠实球迷来说,专业的才是最好的。   实习生   叶田田

搜狐:全面出击发狠力拔头筹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对全世界足球迷来说是最盛大的节日,对每一个球员来说是一次证明自己的征战,对于所有商家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营销战役,对于任何媒体来说也是一场报道大战。
   搜狐早在 2002 年韩日世界杯时就倾尽全公司之力,在媒体报道方面力图超越各竞争对手。当季广告收入的创下公司新纪录。而今年由于是在德国举行比赛,倒置的时差让一般球迷都难以坚持到深夜,因此搜狐以核心铁杆球迷为主要服务对象,展开了一场精心的策划。在内容方面,搜狐打的是原创牌,他们派出了 15 个人的采访团队,同时拥有 9 个世界杯正式采访证,这在所有网络门户中是最多的。
   浏览一下搜狐的世界杯主页,大体上和别的门户网站没太大差别,但细看起来我们却能发现几个与众不同的栏目 ——
一、今日比赛视频 —— 独家网络视频播报世界杯  
   从 2006 年德国世界杯开始,国际足联 (FIFA) 在全世界首次授权互联网播放世界杯精彩视频。搜狐公司获得中国地区门户独家视频播报世界杯权,每场比赛都有 4 分钟的比赛精彩画面浓缩版,将在搜狐网全天候滚动播出。这算是搜狐在此次战斗中最大的独家和优势。
二、专家评论 —— 豪华嘉宾阵容
   请嘉宾评球不是新闻,但请到如此重量级的嘉宾确实是一张王牌 —— 有由央视此次驻德国记者主持人白岩松,三大解说员之段暄、刘建宏,老牌评论员韩乔生等组成的 “ 特邀评论嘉宾团 ” , espn 主持人陈熙荣、苏东等组成的 “ 名嘴评论团 ” ,中国国家队著名球星李铁、李毅等人组成的 “ 国足评论团 ” ,以及著名教练沈祥福等人组成的 “ 名指评论团 ” ,多方面的专业评论使得对世界杯的报道更加有深度,铁杆球迷们也能从中得到专业性的知识。
三、进球博客军团 —— 明星球迷进军德国  
   在几大门户网站中,新浪和搜狐都拥有自己的博客,但搜狐这次投下大本钱,组织了一支由明星组成的博客军团直接去到德国,黄征、夏雨、胡海泉、常宽等以球迷的身份来到第一线观看和评论世界杯,在这里他们既是明星,也是普通的球迷,明星效应和球迷的亲切感应该为搜狐拉拢了不少人气。
四、世界杯 FLASH 进球 —— 继续自己的优势
2002 年 7 月 , 搜狐推出 FLASH 新产品,每日网闻联播和每日网评。每天两次,以 FLASH 新闻的形式进行多媒体新闻报道,创造了网络新闻的先河。 FLASH 新闻可以说是搜狐的传统项目,这次也沿用了这一传统优势。
五、德国之声 - 搜狐 —— 强强联手
   搜狐联手德国之声,将获准拥有德国之声网 2006 世界杯的内容进行推广传播的权利,这其中包括 2006 世界杯音频、视频以及图片等内容。这一栏目被分为德国之声互动,德国之声视频,德国之声新闻及搜狐脚步四个分栏。
   在世界杯期间,搜狐还将有机会现场报道赛况以及随机抓住名人采访,现在已经获准采访多位世界知名球星,其中包括罗纳尔迪尼奥、舍甫琴科、杰拉德、菲戈等深受球迷喜爱的当红巨星。零距离的接触足坛巨星,满足了球迷了解心中英雄的欲望,又一大闪亮的卖点。   六、世界杯音乐 —— 共同的语言  
   音乐一向被称为世界共同的语言,这是搜狐在 2006 世界杯获得门户网站独家视频资源优势后,在无线领域取得的又一领先优势 —— 搜狐获得了 2006 世界杯官方歌曲,即主题曲、会歌和决赛表演歌曲,在无线和互联网的数字首发独家授权,在为期半年的 “ 数字首发期 ” 内,搜狐公司将通过彩铃、 WAP 、 IVR 、短信、彩信、流媒体等形式,独家向中国的手机用户提供上述世界杯官方歌曲全天候的音乐、视频等无线产品。同时,搜狐公司独家享有向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提供世界杯官方音乐片断的付费下载服务。此外,搜狐公司还获得了 2006 德国足球世界杯主题曲演唱组合 IL DIVO 的新专辑以及演唱会在中国境内的无线和互联网 “ 数字首发 ” 授权。跨电脑和手机两个平台的最为丰富的世界杯互联网和无线内容,将让中国的网民享受到一次丰盛的世界杯盛宴。
七、狐侃世界杯直播间  
   此次世界杯的报道,搜狐的另一个合作伙伴是上海文广集团旗下的东方宽频。除了之前与之签约,成为东方宽频 2006 年世界杯足球赛宽带互联网视频的独家合作门户网站外,还通过宽频推出了一档直播性大型嘉宾访谈视频节目《狐侃世界杯》。
   该节目在世界杯期间每天一期,节目中将邀请到众多足坛及评论界的大腕,众多娱乐明星也将参与其中,如崔永元、叶世荣、李毅等。这样直观的形式增加了与网民的互动,也更具生动性,人气大增。
   七大优势,如同七剑下天山,每一招都刺到了网民的心坎里。

网易:把好玩的留给自己
   打开各大商业网站的首页,   世界杯的专题版块部分都占据着最为抢眼的位置,但网易不同于新浪、搜狐,在网易近期报道中起主要地位的世界杯赛事却并没有被安排在最为显赫的地方。网易在这场世界杯报道的新闻大战的狂热中显示出明显的与众不同,虽然网易也与美国的 GETTY 图片社签约,独家获得其图片资源,但完全没有其它商业网站的大肆宣传和购买独家热门版权的惊爆消息。
   低调并不等于沉默,网易在世界杯的报道中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的报道思路和方式同样吸引了大量的网民,并引起了人们足够的重视。以 “ 草根 ” 视角来观察各大媒体争相炒作的重大体育赛事,成为网易在本届世界杯报道中的最大特点。
   单从形式上来看,网易世界杯主题中各个版块的名称就与新浪等的传统报道形式有很大不同。 “ 世界杯口水站 ” 、 “ 世界杯砖门站 ” 、 “ 图搞世界杯 ” 以及 “ 要爽就猜 ” 等名称取代了传统的 “ 评论 ” 、 “ 图片 ” 、 “ 竞猜 ” 等表达方式。这一方面以新鲜制胜,博取网民好感,将比赛休闲化、轻松化,但又不同于腾讯所走的娱乐化路线;另一方面,这种名称转换更重要的是网易自我打造的 “ 亲民 ” 形象的具体体现。
   网易采取了一种有别去其它门户网站一向所奉行的海量信息报道模式,启动了 “ 世界杯网站 DIY 大赛 ” ,向网民征集作为观众最喜欢的世界杯报道的表现方式,在活动中向网民提供内容和技术方面的支持,并为此设置高额奖金。这也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竞猜的吸引受众的方式。
   从内容上来看, “ 官方站 ” 成为网易在世界杯报道中的主打品牌。早在 5 月 9 日 ,离世界杯正式开打一个月之前,网易就推出 “ 世界杯官方站 ” ,邀请网友办 “ 属于自己的官方站 ” 。截止到 6 月 18 日 ,官方站 32 强中 “ 美女世界杯 ” 、 “ 球迷世界杯 ” 点击人数名列前两位,日点击人数分别高之 8 万人和 6 万人。同时,网易与南方周末联手打造的 “ 足球宝贝 ” 以报名参赛、网民投票推选的方式与网民互动,进一步融入世界杯的观众之中。
   在世界杯这样的重大体育赛事中,评论是构成网站报道内容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网易显然没有搜狐无可匹敌的强大评论员阵容,但它在大量签约独立评论家,不乏名家评论的同时,提出 “ 与偶像 PK” ,推出 “ 美女 ” 、 “ 才子 ” 、 “ 粉丝 ” 、 “ 恶人 ” 等不同组合,而不是一味追求名人评球以及权威性、说服性。以观众视角来评球正是网易此次所遵循的以观众视角来报道的重要体现。在一定程度上讲,恰恰是这种观察者视角的评论才是最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评论。
   从宣传报道的理念上来看,网易在这此世界杯的报道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 “ 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把好玩的事情交给好玩的人来做。 ” 这种新的理念对网易的报道提出了专业和好玩两方面的要求。 “ 专业 ” 要求的实施主要体现在与专业报纸的合作上,网易与《足球报》合作,充分利用专业媒体的采访力量丰富自己的原创和专业自愿,组成 “ 网易 — 《足球报》联合报道组 ” ,每天为网易提供高质量的专稿,为广大球迷提供方便,同时为了满足专业球迷的需求,网易还购买了英国国家通讯社的数据库,提供更高层次的专业需要。 “ 好玩 ” 的要求一方面为球迷们所关注的激烈比赛增添几分舒缓和乐趣,另一方面也吸引了许多 “ 非专业球迷 ” 的注意,并得到广大网民的认可。
   网易在这场新闻大战中的投入远不及新浪、搜狐等网站,但从流量变化来看,网易以其全新的理念和方式,并没有使自己的关注度受到强烈的冲击,独特的报道视角和评论方式足以为网易招徕众多关注着和支持者。   (实习生   秦丹梦)

来源于人民网

About StanChina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北路罗马嘉园28座1602 邮政编码:100025
TEL:010-58626851/58626852  FAX:010-58626853
E-mail:sksstan@263.net  media@sta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