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在想出个中文名谷歌后,中文市场的表现并没有如当初设想的那样一路飚升。于是,他们认定,是时候歃血铭志了

先是证实“退出中国市场乃谣传”,后有果断抛售百度股票之举, Google 在中文搜索市场的表现让人看不懂。
北京时间 6 月 23 日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消息显示, Google 已向其提交的文件表明,公司已悉数出售了所持百度( Nasdaq:BIDU )股票(占全部流通股的 2.6% )。受此消息影响,百度股价周四下跌近 5% 。
“我们出售了在百度的小额投资,” Google 的一位新闻发言人说,“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力量来成功地在中国运营搜索业务。”而在众多分析人士看来,这家全球最大搜索引擎提供商此举显然意义深远,也有着破釜沉舟的味道:当年期望通过收购打开中国搜索市场的初衷,显然已经被高层抛弃了。
似乎预料到 Google 的想法,百度也在积极谋划阻击行动,在品牌和市场推广以及业务运营方面都加强了力度。不论是扩招 500 人的销售队伍,还是在上海推行的推广活动,他们都在显露着一种讯息:要将阻击 Google 进行到底。
资本游戏与网络产业的关系总是那么亲密。当年是资本推动了网络的发展;如今,网络又给了资本翻身的空间。在投资明显加快的网络领域, Google 终于放弃收购百度,要独力搏击中国搜索市场了吗?在接下来的针锋相对中,又将使出怎样的杀手锏呢?
市场表现乏善可陈
据市场研究公司 Analysys 的数据称,目前中国的在线搜索市场上, Google 的市场份额已经下降至第三位。他们在 2006 年第一季度的市场份额为 13.2% ,落后于百度的 43.9% 和雅虎的 21.1% 。尽管中国的在线搜索市场规模目前仅为 3790 万美元,但因增长潜力巨大而吸引了很多投资者。
Analysys 表示, Google 的服务没有专门针对本地市场,在语言适应和销售渠道拓展方面存在差距。比较而言,百度目前已跨过盈利线,净利润率已达 20% ,目前正在以很高的速度成长。它只是在等待中国的在线经济进一步壮大。
日益紧迫的市场表现让 Google 有了紧张感。
美国 IT 行业著名网站 TECHWEB 报道说,面对飞速发展的中国互联网市场,在美国搜索引擎市场领先的 Google 显得束手无策,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仅列第三,而且与排名第一的中国本土搜索引擎企业百度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与其乏善可陈的市场表现相对应的是中文搜索市场的突飞猛进。 iResearch 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 2006 年中国的搜索服务市场规模将达 4.5 亿美元,而在线广告的营收额将增长 5.7 亿美元。
从产值上看,虽然中国网络搜索市场还不能同美国市场相提并论,但从产业的战略意义与市场潜力上来看,中文搜索市场可说是个蕴涵巨大变数的金矿:中国现在还有 12 亿人不属于上网群体。这也难怪包括 Google 在内的众多国外网络巨头更看重中国市场的发展前景,而不是现有的利润。
为了能在中文搜索市场上有所作为, Google 早早便动起了脑筋,并在某段时间里一直信奉着收购策略,认为要想在中文搜索引擎市场做出成绩,就要走收购路线。像雅虎中国就是由一家名为阿里巴巴中国本土电子商务公司负责运营。
为此, Google 一方面加紧对百度的收购计划,一方面也在推行种种有中国色彩的本土化行动。“谷歌”就是在此基调下出现的。
“本土化发展并不仅仅是语言的本土化。”有分析师强调,本土化最重要的,还是要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要想提高市场占有率,需要更加关注其市场渠道的建立和提高中国用户搜索体验。
“谷歌”被当头浇了盆凉水。
抛售股票歃血铭志
中文名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收购路线也走得坎坷不已。
Google 在进驻中文搜索市场之前,曾对中国搜索引擎市场做了一个细致的调查和了解。在定下“通过收购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计划后,目标很快就放在了当时成长很快的百度身上,并且也进行了多轮的谈判。 2004 年 6 月, Google 以 50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百度部分股份。
但百度对被收购并不感冒。“百度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方向。”百度 CEO 李彦宏当时曾对《 IT 时代周刊》说,“在中文搜索市场上,百度将保持独立发展的态势,不会卖给任何一家公司。”
在百度 2005 年 8 月上市前, Google 公司的 CEO 恩里克·施密特( Eric Schmidt )还曾与百度公司谈判,希望能与百度进行有关的资本合作,但因为后者立场非常坚定,最后还是没有成功。并且,上市招股书显示百度已经制定反收购计划,因此 Google 很难达成收购百度的目的。
当时,根据百度提交的文件, Google 持有约 2.6% 的百度股份。少得可怜的份额,绝对不够把 Google 送进百度的董事会。结果很明显, Google 和百度牵手的可能几乎没有,那么对 Google 来说,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卖掉股票。
互联网分析师吕伯望认为,“目前百度的股价处于比较高的位置,应该很难再攀升,此时出售股票对 Google 来说,也可以取得不错的投资回报率,因此 Google 选择此时出售。数据显示, Google 最初在百度投资 500 万美元,而此次出售股票,将可获得 6300 万美元的回报。”
不久前, Google 创始人之一的布林在美国国会做证之后被问及中国公司的情况时,布林表示正在重新考虑,“性急”的美联社将布林的回答报道成了“ Google 可能撤出中国”。
一位知情的 Google 员工表示:“事实上布林没有说过要退出中国的话,当时也在场的道琼斯记者后来的报道反驳了美联社的说法。”
种种问题导致了 Google 总部对中国策略的重新考虑。
Google 发言人戴比·福斯特也明确表示:“我们已经剥离了在百度的小笔投资。在中国成功地发展我们自己的业务一直是我们的目标,我们非常专注于此。”
依旧侧重本土化
“现在人还不多”, 6 月底, Google 中国刚刚装修完的新写字楼依然略显空荡。据说,因为李开复招聘来的 100 多名“天才”们有的还没有正式毕业,或者还“在路上”,空荡荡的办公室过上一两个月就会人丁兴旺起来。
在一次又一次的中国本土化策略失效或失败后,要想 Google 刚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分公司人声鼎沸,恐怕还要取决于公司将制定怎样的发展思路。
“不排除收购的可能”, Google 中国的一位发言人分析说。此前, Google 在百度持有一定股份,收购 SOHU 、新浪的可能性不存在,按照全球收购策略,他们倾向于收购小型、创业型的技术公司,“我们对百度前员工创业成立的公司比较有兴趣”。
Google 前前后后曾收购了数十家创业公司,这些公司大多与移动、 web2.0 在线服务方面的技术有关。比如移动社交网络方面的 Dogball 、在线文档处理的 Writly.com 、博客 Blogger.com 等等。
对 Google 来说,“进入中国的问题已经解决,要解决的是本土化的问题”, Google 的发言人坦承。本土化一直是跨国网络公司最困难的问题。
Yahoo 中国就是前车之鉴。几年前如日中天的雅虎在中国进行长时间的拼搏,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换取阿里巴巴的股权,虽然雅虎整体业务在全球依然十分强大,但在中国市场,雅虎最终用借力阿里巴巴完成重新定位。
eBay 也是个例子。 eBay 选择了重金收购易趣,可惜 eBay 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却不升反降,目前 eBay 的市场份额已经由顶峰时的超过 50 %下降到了 30 %,在阿里巴巴、淘宝和腾讯拍拍等本土企业的夹攻之下,市场上已经传出了 eBay 退出中国的声音。
一位网站老总认为,在市场的早期,技术的影响力更大,而在中后期,市场、商业显得更为关键。
种种迹象虽然都表明 Google 想有所改变,在华“准备单干”之前出售其最大竞争对手的股票也属正常。但是 Google 在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何况还要面临许多其它挑战:如中国策略模糊,不能有效放权中国管理团队,在华业务模式不清晰,与赶集网共用一张 ICP 执照问题悬而未决, Google.cn 流量低迷,谷歌门事件,厦门书生“起义”等。
Google 亚太区市场总监王怀南曾满怀激情地说过:“我们作为一个想赌明天的公司,我们要知道明天是什么样的。”
显然,破釜沉舟之后的 Google 要想独力在中文搜索引擎市场上创出一番天地来,还真需要一股搏击的勇气和运气。来源于《 IT 时代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