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互联网引领后现代经济:"无聊的力量"

 
 

www.stanchina.com 2006-7-26

 

后现代经济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工业化提高“有钱”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快乐和幸福水平

     当前的中国经济,是前现代经济、现代经济和后现代经济并存。在中国,后现代经济主要是由信息化带动的经济,互联网是其关键的引领力量。后现代经济是以国民幸福指数为核心的经济。民营互联网代表了后现代经济的主要趋向。表现为从效用为中心转向以价值为中心、从同质化转向异质化、从理性优先转向感性优先这三大趋势。

     之所以把“后现代经济”提出来,是因为“以价值为中心”、“异质化”、“感性优先”这三个基本特点,对现代性经济及其经济学的前提假设,已构成了基本范式一级的挑战。而对这些特点的归纳,都是以实践为现实依据的。

     以“酷”为核心的后现代经济回归经济学的正统说后现代经济以“酷” (COOL) 为核心,可能给人很偏的感觉。但如果把“酷”替换为“幸福”,就显得“正统”多了。

     “酷” (COOL) 代表的是快乐度。快乐与幸福是同一个概念;“国民酷值” (GNC) 与“国民幸福总值” (GNH) ,完全是一回事。考虑到经济学早期的正统,就是把幸福作为经济学的核心;因此强调以快乐和幸福作为经济 ( 学 ) 的核心,只不过是回归“正统”而已。从某种意义上说,以“酷”为核心总结、归纳后现代经济,只不过是在回归经济学的古典传统。

     不仅如此,当我们说“为人民谋幸福”时,在其实证的意义上,与谋求提高国民幸福总值是一致的概念。而根据行为经济学家的研究,在人均收入 3000 美元以上,有钱与快乐开始“分家”。“有钱”的规律,不再适合“快乐”的规律。继续延用有钱的规律治理社会,就会带来“有钱不快乐”的社会问题。人均收入 3000 美元,正好处于工业化的终点上;快乐和幸福的经济规律,属于后现代经济的规律。

     国际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青木昌彦相信,今天的日本正处于一个根本性的转型过程中。它或许是 150 年来日本第三次伟大的转折。第二次明治维新的核心,是 GNC (Gross National Cool ,直译为“国民酷总值”,有人译为“全民酷”,意译为“国民幸福总值” ) 。国民幸福总值,是由联合国授予“地球卫士奖”的不丹国王旺楚克首先提出并作为国家政策的。基于“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的考虑,中国国家统计局正在制定国民幸福指数,以反映社会进步“惠及了群众、减少了对环境的牺牲”。

     互联网壮大“无聊的力量”

     谈到后现代经济,为什么不直接说幸福,而提“酷”这个概念呢?

     观察一下中国民营互联网,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凡是无聊的,都很成功,例如游戏、短信、动漫、彩铃,胡戈、木子美、芙蓉姐姐、超女等等;而凡是有聊的,都很失败。那些无聊的事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酷,也就是给人带来的快乐度高。

     无聊的本质,与酷的本质一样,是“去中心”化。聊就是意义,无聊就是无意义。无聊的所谓无意义,特指对一元化的中心价值无意义。但对“中心”无意义,不等于对一切都无意义。对中心无意义者,对“去中心”有意义,对节点有意义。由于互联网在本质上是分布式的,因此它的价值重心在节点上,而不是在中心上。无聊,恰好体现了互联网特有的意义,即去中心者的意义,节点的意义、个性化的意义、定制的意义。这与工业化大规模中心化生产的价值取向,具有相反相成的特点。

     无聊能赚大钱,说明了一个事实,这就是中国在工业化经济 ( 即现代性经济 ) 之外,已经自发地成长出了后现代经济成分。这种后现代经济成分,集中体现在民营互联网领域。民营互联网产业成为后现代经济规律主导的产业,这就是在这一领域无聊赚钱,有聊赔钱的深层原因。

     如果说产品经济主要看功能,服务经济主要看价格,那么体验经济主要看酷。无聊的质量控制标准,就是酷。快乐 ( 酷 ) 是一个微观经济概念,它对应的宏观经济概念,就是幸福。对企业、产品来说的酷值,对应一国来说,就是国民幸福总值。

     受到长期工业化传统影响,人们已经习惯将个人快乐与国民幸福对立起来。工业化的逻辑是,国民幸福,必须以个人痛苦为代价。只有抑制人的眼前利益和直接利益,才能实现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后现代经济的主要任务,就是创造条件,消除这种矛盾。在这一背景下,需要解放思想,有意识地使个人快乐与社会幸福形成良性互动,让一部分人先快乐起来,先快乐带动后快乐,实现共同幸福,以解决“有钱不快乐”,“放下碗筷骂娘”的问题。

     综上所述,后现代经济的主要问题,就是在工业化提高“有钱”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快乐和幸福水平。经济的着力点,从作用于对象化价值,复归到作用于人本价值。互联网在其中的作用,就是推动经济从作用于体系中心的中间价值,转向作用于网络节点的最终价值。

     后现代经济的三个反传统特征

     互联网的分布式特点引领了经济个性化的潮流,对大规模生产的经济规律形成了三大冲击。

    1 、从“以效用为中心”到“以价值为中心”

     回到事物本身,是后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卡尼曼在其划时代的名著《回到边沁》一文中,提出让经济学的基础,从马歇尔的效用,回到边沁的价值 ( 快乐 ) 的主张,成为后现代经济价值论的奠基之作。

     “回到边沁”这一纲领性的主张,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将意义重新拉回经济分析领域。由此可以为互联网经济开拓一些主流经济学以外的解释。首先是使原来不可分析的意义,作为独立于效用的对象来研究。实质是建立相当于波普尔第三世界那样的独立的信息空间和信息维度,用以分析信息内容、情感等意义对象。从实践来看,基于个性化意义 ( 诸如 COOL 、无聊 ) 的内容产业、产业文化现象,从这里更加易于得到解释。

    2 、从同质到异质

     后现代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异质性。正是由于从效用回到价值,异质性价值第一次成为经济分析对象。以往的效用分析,都是对同质性的分析,客观上是在为大规模生产提供价值基础。而个性化的生产,要求对异质性加以把握。后现代经济学家巴塔耶在其异质经济学中,特别强调了异质性对于经济分析的重要性。从实践看, P2P 、搜索引擎、博客等 Web2.0 形态的个性化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异质性理论,作为基础理论。

    3 、从理性优先到感性优先

     后现代理论的一个普遍命题,就是强调感性事物的价值优先性。在传统的现代性经济学中,把经济人理性,当作唯一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与真实世界有很大的出入。体验经济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不是偶然的。游戏、动漫、彩铃等高感性事业的迅速产业化,反映了后现代经济中感性优先的价值取向。

     展望未来,读图化、情感化、娱乐化、休闲化将成为我国后现代经济的主要趋势。来源于《互联网周刊》

About StanChina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北路罗马嘉园28座1602 邮政编码:100025
TEL:010-58626851/58626852  FAX:010-58626853
E-mail:sksstan@263.net  media@sta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