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启动,引起传媒业极大的关注,人们所期待与关心的,是其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数字报业 变与不变
 
 

 

 
 

www.stanchina.com     20060822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在日前发布的《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中,宣布启动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笔者作为一个稍有资历的IT传媒从业人员,对这样的消息总是会感到一些振奋的,故此也想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我注意到,实验室计划是一个篇幅很小的指导性纲领,计划概要仅为4条,主要内容也只有4点,虽然简明扼要,却也留下了不少的悬念。我们所期待与关心的,是其究竟会带来哪些方面以及何种程度的变化。

  什么变了
  计划中提到了实验的三大要点,即出版发行形式――无线宽带多媒体、受众阅读体验――电子纸张,以及运营环境、价值链和商业模式。这其中,外观及发行方式的变化无疑是最明显的。

  无线宽带、多媒体文件加电子纸张,即使不用做详细解释,我们也能够想象出数字报刊可能的样式,那就是一个薄薄的显示屏,可以像电子书一样翻页,上面不仅有文字和图片,还有音乐、动画和视频图像。更深刻的变化是出版发行渠道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可以想见,这样的报刊完全不需要经过邮局投递或报亭售卖,两者的生意因此要大受影响。尤其是后者,在各种报刊都变成数字报业的情况下,就将永远地成为历史。

  至于阅读,电子纸张的特点就是照顾到人们的习惯,尽量接近于传统的报刊样式,但其中的变化同样不小。以我个人来说,我在读书看报的时候不喜欢受各种声音的打扰,文字和图像也应当老老实实地呆着。数字报刊所采用的多媒体技术,对我这样的人显然有些不对路,即使能改过来,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对于出版单位来说,最重大的改变是运营模式(即商业模式)的重新构建,编辑流程、人员配置、成本核算、客户关系、发行渠道等环节都会出现一些全新的问题。就拿一个看似最简单的发行来说,以前是邮局订阅和多级渠道的代理销售,在数字化出版之后,这些渠道原则上可以省略了,但是否省略得了却还不敢说。

  什么不变
  说过了变,再来说说有哪些东西是不变或者难变的。如同一首老歌所唱,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数字化、网络化了的报纸,也终究还是那份报纸。只要办刊的宗旨不变,领导的思路不变,编辑的习惯不变,记者的文风不变,美编的套路不变,以至公关经理拉拢客户的手段不变,则一份报纸能变的东西,除了外观形式及多媒体花样外,实在少的可怜。

  上述种种,大致已经把报社内部改变较为困难的成分都列出来了。另从外部环境来看,在报纸内容不做大的调整的前提下,首先是读者对报纸的认可及偏好程度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爱看晚报的还是看晚报,关注IT的也还是会继续选择专业报,两者的读者群并不会因为数字化而产生太大的变动。

  从广告客户的角度来讲,选择哪家媒体登广告,最主要的标准是读者数量及影响范围。近年来报刊广告之所以受网络媒体的冲击较大,就是因为后者的受众数量更多,范围更广,并以一些特殊的技术(如弹出式广告)增强宣传力度,从而得到客户更高的认可。数字化报纸如果能达到与门户网站同样的宣传效果,就能够把客户资源夺回来,这个规律也是不会变的。

  什么应当变
  变与不变之外,还有一些东西,笔者认为也应当随着报业数字化的进程而改变。它们或许与数字化的关系并不大,却与报业的健康发展密切相关。

  第一点,推动观念创新。报业由纸介走向数字,抛弃了数百年的传统模式,看似变化巨大,实际却可能弱化为仅仅是一种介质上的更新。如前文所说,如果改变的只是形式,则其意义将非常有限。不客气地讲,如今一些报刊的内容极其枯燥乏味,这样的报纸,再怎么数字化也难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第二点,提高职业操守。现如今,传媒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从业人员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对促进市场发展或许是一件好事,却也导致一些有违职业道德的事件频频发生,比如抄袭、剽窃、无中生有的胡编乱造,甚至把别人文章改个标题就当成自己的稿件发出去。数字化的报纸能否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呢?可能性不大,关键在人。

  第三点,树立传媒形象。同样是由于竞争激烈的原因,导致国内传媒的一个通病就是对广告收入看得过高、过重,尤其是一些行业媒体,几乎通篇都是为厂商做软性宣传的文章(行话叫软文),独立、客观的见解严重缺乏。此类报刊的存在,对中国传媒业的整体形象无疑是一种伤害。

  总的来讲,数字报业既是一种全新的技术性尝试,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内报业应当借此时机多做一些根本性的改变,而不要把它做成又一篇表面文章。
《市场报》 ( 2006-08-21 05 ) 来源:《市场报》

 

About StanChina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北路罗马嘉园28座1602 邮政编码:100025
TEL:010-58626851/58626852  FAX:010-58626853
E-mail:sksstan@263.net  media@sta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