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绿色收视率--专访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
 
 

 www.stanchina.com    2006/3/31  

 

2月15~17日,中央电视台召开了2006年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本刊专访了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

    《中国广播影视》:日前,中央电视台召开了2006年工作会议,您在年度工作报告中,反复强调和倡导一个理念,即“绿色收视率”,中央电视台将如何具体实施?

    赵化勇:“绿色收视率”理念的提出,是中央电视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期搞好电视宣传,实施“频道品牌化”战略的前提和保障。

    “绿色收视率”就是努力提高收视率和收视份额,确保国家主流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和对舆论的引导力,有效体现节目的思想性和导向性。同时,又要杜绝媚俗和迎合,坚守品位,抵制低俗,实现收视率的科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增长,增强中央电视台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品牌价值。围绕“绿色收视率”的实施,一是大力开展净化荧屏工作,从节目格调、主持人形象等方面坚决杜绝媚俗和迎合。二是建立栏目综合考评体系,淘汰品质不高、竞争力不强、观众不喜爱的栏目。三是树立精品意识,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节目,打造品牌。四是制定科学的频道收视指标。应该说,“绿色收视率”理念的提出是和中央电视台实施“频道品牌化”战略密不可分的。

    《中国广播影视》:“频道品牌化”战略是中央电视台2005年提出的一个全新战略,此前中央电视台实施的是“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战略,这两个战略之间有何关联?实施成效如何?

    赵化勇:中央电视台曾于1999年提出“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战略。这一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成效。我们对各频道进行改版调整,减少了过去频道间定位重复和“撞车”的现象,形成了频道特色和个性,频道专业化布局基本完成。五年来,中央电视台由9个开路电视频道发展至16个开路电视频道以及12个数字付费电视频道、1个高清数字频道、2个海外播出平台。电视栏目达到400个,节目信号覆盖全球,在12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与此同时,节目播出能力迅速提升,播出系统全部实现数字化。电视信号传输形成无线与有线、卫星与地面相结合的传播覆盖网。管理改革步伐加快,队伍建设成效明显。行政管理从传统式粗放管理向现代化集约管理转变,宣传管理实现从单一节目管理机制向系统科学管理体系转变,人事管理实现从单一的用工模式向多种用人制度转变,财务管理实现从事业财务管理模式向成本管理转变。中央电视台全台总资产达181.2亿元,比2001年增长66.9亿元。广告收入达86亿元,比2001年净增29.69亿元。五年来,上缴国家税费和广电总局合计87.2亿元,为广电事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频道品牌化”战略是在“频道专业化、栏目个性化、节目精品化”战略基础之上提出的。在基本完成频道专业化布局之后,中央电视台着力推进“频道品牌化”战略,是全台事业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频道品牌化”建设重在频道品质、品位和品格。2005年我们对电视剧、经济、体育、科教、中文国际等多个频道进行改版,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打造了一批品质好、品位高的名牌栏目和节目,提升了频道竞争力。实施“频道品牌化”战略,不仅推动了节目生产和频道建设,还拉动全台收视份额强劲上升。中央电视台15个频道平均收视份额达到34.14%,比2004年提高4.4个百分点,创近五年新高。全年共有322天收视份额超过30%,比2004年多出169天。观众每天收看中央电视台节目的时间达人均52分钟,比2004年增加7分钟。中央电视台的品牌价值也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2005年首次入选世界品牌500强(居341位),并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同时,中央电视台2005年广告总收入达86亿元,比2004年增长6亿元,广告收入保持连续56个月的持续增长。全年总收入达124亿元,比2004年增长1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中国广播影视》: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交出了“十五”发展亮眼的“成绩单”之后,“频道品牌化”战略是否意味着中央电视台“十一五”发展战略的升级?

    赵化勇:推进“频道品牌化”战略既是中央电视台事业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是一次战略升级,也是“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之一。中央电视台将用3~5年时间,全面实现由“频道专业化”向“专业频道品牌化”的转变。“十一五”期间,我们还提出要确立中央电视台“民族特色、国家风范、世界影响”的传播风格,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际化现代传媒。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发展目标,如:基本实现电视节目的网络化制播;在2010年前实现全部搬入新台址的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两大节目生产基地(现址和新台址),形成三大内容资源中心(现址、新台址和音像资料馆);全面推进“新世纪人才工程”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中高层管理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以及国内一流的编辑记者和播音员主持人等。

《中国广播影视》:一个庞大系统的“战略升级”,需要宣传、技术、管理、经营等多个系统的强有力支撑。中央电视台2006年会从哪些重点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创新?

    赵化勇:为了推动中央电视台的战略升级,实现科学发展,我们将2006年的主题词定为“改革、创新、发展”,将推进电视宣传、频道建设、制播分离三项改革,强化技术、管理、制度三项创新,加快事业、产业两项发展,从而为“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推进电视宣传、频道建设、制播分离三项改革:一是深化电视宣传改革,充分发挥引导社会舆论作用。改进重大活动和典型宣传、热点引导、突发事件报道、舆论监督等工作。

    二是推进频道建设改革,提升频道竞争力。按照“定位更准,栏目更精,影响更大,创收更多”的目标,推进频道品牌化战略。各频道要着力打造两个以上新的品牌栏目或节目。同时,强化“绿色收视率”和“绿色收入”理念,用3~5年时间,全面实现由频道专业化向专业频道品牌化的转变。尤其要将综合频道打造成中国电视的“旗舰频道”。同时,按照“层次要少,人员要精,成本要低,创收要增”的既定目标,加快推行频道制管理改革,打破中心——部门——科组——栏目的四级架构,栏目制片人直接对频道总监负责。将在部分频道探索建立扁平化运行架构,降低运营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频道综合考评、栏目绩效考核、节目预算标准等量化体系,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实现中心制向频道管理制转变。

    三是推进制播分离改革,提升电视节目制作水平。在充分借鉴电视剧制播分离经验的基础上,央视采取由内而外的“两步走”计划,积极稳妥地推进节目制播分离改革:第一步,实行内部制播分离。有效发挥台属企业的资源潜力和制作能力,使制播分离迈出实质性的一步;第二步,推行社会化制播分离。及时总结内部制播分离改革的经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节目市场招标采购,由央视审查播出,逐步实现电视节目制作社会化。

    强化技术、管理、制度三项创新:一是强化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安全播出和保障能力。今年积极做好直播卫星电视平台的建设工作,以适配第三季度直播卫星的发射。配合地面数字电视技术标准的制订,在条件成熟时,择机在北京地区试播数字地面电视广播。并加快技术创新,着重研发“建立高标清兼容字幕网络制播系统”等重点技术项目。

    二是强化管理创新,推进科学管理,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加大节目管理、行政管理、队伍管理创新,通过“创新管理、提升服务、完善机制”,变管理型为管理服务型,最终实现向服务型转变。从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队伍培养和素质提高,队伍管理由使用型向使用培养型转变,由重视业务提高向重视综合素质提高方向发展,全面建设具有创造力的高素质电视队伍。

    三是强化制度创新,促进体制更新,营造事业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加大人事制度创新,实施岗位管理改革试点。全面实行干部交流制度和制片人竞争上岗,健全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新平台。加大财经制度创新,营造促进事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加快产业、事业发展:一是加快事业发展,夯实腾飞基础。推进频道、节目在海外有效落地入户,不断提高国际新闻报道的快速反应能力。制定三个国际频道,以及长城平台的全球推广计划,筹建长城欧洲平台。在韩国等亚洲国家推动英语频道落地。促使西法语频道在拉美各国整频道播出,或者西语节目进入当地主流频道播出。努力将长城北美平台从美国扩展到加拿大等。积极推进新台址建设工程,确保工程建设的高质量。积极推进网络资源整合,合并网络宣传部(央视国际)和中视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央视网络电视),组建央视国际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做强做大央视国际。

    二是加快产业发展,增强经济实力。根据“巩固优势产业,革新传统产业,拓展新兴产业”的经营目标,积极创新经营模式,大力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拓展产业市场,倾力打造产业品牌,提高传媒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中国广播影视》:您刚刚谈到用3~5年时间,全面实现由频道专业化向专业频道品牌化的转变的时候,提到“绿色收入”的理念。在产业发展方面,我国电视台都极其依赖广告收入,产业收入比重严重失衡。而近日英国《金融时报》的消息说,去年西欧电视用户收费达314亿美元,首次超过广告收入,这似乎预示着电视产业未来的一种方向。央视经营领域众多,请问2006年在经营格局和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方面有何举措?

    赵化勇:“十五”期间,我们形成了以广告收入为主、经营收入为有效补充的收入结构,总收入保持年均12%的高速增长态势。所谓“绿色收入”理念,就是以实现科学、健康、可持续增长为目标,转变经营观念和合作理念。一是整合内部经营资源,确保全台整体利益,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开发新兴电视业务,拓展媒体综合开发业务,逐步改变过分依赖广告创收的局面,形成传统优势产业和新兴电视产业“齐头并进”的态势。三是加强外部协作,建立互动、共赢的合作关系,共同做强做大中国传媒产业。

    可以说,广告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都将会是中央电视台经济的支柱产业。今后,我们依然会非常重视广告产业,将继续巩固广告经营优势。在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实施品牌营销,提供优质服务”的原则下,依托“品牌化”发展战略,创新广告经营理念,研发广告产品,丰富广告产品线,开拓第一套节目黄金时段之外的广告平台。

    同时,我们更要面向国内外市场,开拓产业新领域。我们将完善台属企业经营业绩考评体系,充分发挥经营管理委员会对全台经营工作的指导作用,整合内部经营资源,利用内部制播分离的契机,做强做大台属企业。我们提出,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要主动转变思想观念,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巩固和扩大影视制作、广告经营、节目发行、技术服务等传统业务竞争优势,重点开发网络电视、电视购物等新媒体业务,大力拓展动画产业、体育产业、演艺活动、国际传播,注重开发平面媒体等媒体综合业务,进一步提高经营效益和投入产出比。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以建立学习型、技术性、资源型、拓展型的现代化企业为目标,盘活历史资源和地理资源。

    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要坚持走影视并重、盈利多元的发展道路,多创品牌栏目,多出精品节目。

    中央数字电视传媒有限公司要继续坚持“以节目为龙头,以市场为主导,以技术为支撑,以资本为纽带”的发展战略,规范经营模式,严格量化管理,实现单频道销售和多元化经营,提高平台产品市场占有率。

    中央卫星电视传播中心(卫星公司)要以产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方向,确保加扰节目传输秩序和用户发展。

    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要着重发展影视业务和广告业务,大力开拓地方市场和海外市场,提高市场份额,精耕细作无锡基地旅游产业,稳步推进南海基地资产运作,在确保台控股地位的前提下加快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公司要确保中央电视台节目通过国干网、省干网传送至全国地级市以上的有线电视前端;推进省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形成从节目运营、传输服务到用户服务完整产业。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在确保台里制作播出计划内份额的基础上,积极实施机制创新,稳步推进转制工作,探索同社会节目市场衔接的方式,开拓业务领域,做强做大,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身品牌实力。

    《中国电视报》要大幅度增加自采稿件,继续成为业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为扩大中央电视台节目影响和拉动收视作贡献。

 

About StanChina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相关法律 - 广告服务
copyright©2004 stan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北路罗马嘉园28座1602 邮政编码:100025
TEL:010-58626851/58626852  FAX:010-58626853
E-mail:sksstan@263.net  media@stanchina.com